思念亡妻最美的句子(毛泽东怀念亡妻写下诗词)
时间来到1957年2月份,在长沙中学当老师的李淑一给毛泽东来了一封信。已经64岁的毛泽东读完信泪如雨下。
这是一封怎样的信,为何让伟大领袖读了后流泪?
李淑一的信其实是一首《菩萨蛮》的词。大家可能会问,李淑一是谁呢?她是柳直荀的妻子。
柳直荀是革命烈士,和毛泽东是曾经的好战友,柳在1932年的“肃反”中被冤杀。
这首词写尽了李淑一对丈夫的无穷思念,毛泽东看后也是感慨万千。伟人也想到了自己的妻子:杨开慧女士。同样是为了革命而牺牲。
毛泽东想着想着,眼圈就红了,他悲伤地说:“是我害了开慧啊……”伟人挥泪写下一首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回信给李淑一,表达慰问。
词如下: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这首词一经流传,就受到了一致好评。表达了对战友的怀念、对妻子感人至深的爱,大家都评价很高。
但是,却有一个不一样的声音,有人给出了最大差评:《蝶恋花·答李淑一》没一句通的!
他是谁?就是文学家胡适,是他1959年在台湾时候说的。
胡适在台湾
毛泽东的文采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不仅是救苦救难的伟人,更是诗词大家,写了很多经典作品,比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等等。
胡适凭什么说:没一句通的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二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恩怨”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历史背后的故事。
① 杨开慧:死前一句话让敌人胆寒!
杨开慧是毛泽东的第一任妻子,和毛泽东情投意合、有着共同理想,在1920年结为夫妻。
结婚不久后,毛泽东就要去外地从事革命运动,为了中国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他觉得有些愧疚,刚结婚不久就要离开妻子远赴他乡。
毛泽东有些为难地对杨开慧说:开慧,我……”
“润之(毛泽东)哥,你不用说了,我支持你!你做的是为国为民的大事。”杨开慧坚定地看着丈夫说。
毛泽东感动地点了点头。杨开慧不舍地看着丈夫说:“你在外面要好好照顾自己,家里有我你放心,有空就回来看看我。”
毛泽东和杨开慧
时间一晃就是2年过去。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取名毛岸英。小岸英刚开始学会说话,毛泽东又要离开韶山了。
“爸爸……爸爸”小岸英拽着毛泽东的衣角。伟人内心很难受,对妻儿有着深深地愧疚,但是为了民族未来、为了全中国的老百姓,他必须离开。
1927年,发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这让军阀对毛泽东愤恨不已,湖南大军阀何键下了决心要剿灭“朱毛”红军。
一直抓不到毛泽东,让军阀何键将目光对准了毛泽东的家人。何键盘算着:先抓住杨开慧,再逼迫毛泽东就范!
于是,军阀在湖南发出悬赏令:抓住杨开慧者,奖励1000大洋!
1903年10月的一天晚上,杨开慧在湖南板仓进行革命活动,不料一张大网早已铺好等着她。
军阀的眼线报告:杨开慧已返回板仓杨家老宅。军阀何键喜不自胜,迅速下令:“活捉杨开慧,放跑了她,我毙了你们!”
这天夜晚,特务闯入杨家逮捕杨开慧。军阀把她抓进监狱、严刑拷打,用鞭子抽、上刑具,杨开慧硬是一声不吭。
素有“杀人魔王”之称的军阀何键亲自逼供杨开慧:“只要你同毛泽东脱离关系,脱离共产党,我们就放了你,否则死路一条!”
杨开慧轻蔑地笑了笑说:“砍头只像风吹过!我死不足惜,休想叫我投降,只希望润之(毛泽东)的革命可以早日成功。”
宁死不屈的杨开慧
敌人想尽办法,威胁、恐吓都没有用,最终决定杀害杨开慧。特务军阀把杨开慧押到十字岭刑场,他们用枪指着她:“投不投降?”
杨开慧一言不发,横眉冷对毫不畏惧!在牺牲前,她大声喊道:“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她就这样倒在血泊中,年仅29岁。
得知消息的毛泽东痛不欲生,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三天三夜。
20多年后,当毛泽东再次想起妻子是已经是泪流满面,于是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② 胡适为什么给出最大差评:没一句通的?
毛泽东写下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后,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大家评价极高。
但是有一个人却给出了最大差评,他就是胡适。
1959年3月,胡适当时在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他看到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没一句通的!”
为了让大家信服,胡适在日记中继续写道:“我请赵元任(大学者)来看,也是说不押韵……”
胡适为何差评?说白了,他觉得毛泽东这首词不押韵。胡适说起来也是大名人,是“白话文”的倡导和发起者之一,他这样说应该也不是乱说。
胡适和蒋介石在台湾合影
那么,这首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到底有没有问题呢?经过一番研究,我们发现韵律上是存在小问题的。
在词的上阙中,九、有、酒都是上声二十五有韵,下阙的“袖”属于去声二十六宥韵,这没什么问题。不过,下阙的“虎、舞、雨”与上面的就不同韵了,所以如果严格来说,确实“出韵”了。
但是毛泽东是诗词大家,他能不知道吗?纵观他老人家的一生,写的经典诗词太多了,比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等都没有问题,为何偏偏这篇有小瑕疵呢?是他一时疏忽,还是不小心忘了韵律要求?
当然都不是,这是毛泽东故意为之。其实,用不着胡适给出差评,毛泽东早就对此作了解释:“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毛泽东的意思就是说:这首词上下阙韵律上确实有问题,但是不能改,继续这样。也就是说不是他不知道诗词韵律,而是故意这样。
这其实是诗词上的一种独特手法:称之为“破韵”。
就是说一些诗词,为了追求表达的情感、更注重内在,就故意舍弃了“规章”,不去遵循韵律。这样是为了使诗词更灵动,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以及苏轼的一些诗词,都有“破韵”的情况。
韵律是为诗词服务的。在某些特殊时候,“破韵”是故意为之,是为了更好抒发情感,这样的诗词案例有很多。
所以毛泽东早就说过:“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就是因为诗词韵律对情感表达、意境有束缚,毛泽东才选择故意“破韵”。
胡适是文学大家,他不知道这些吗?显然不太可能。
毛泽东一生创作了无数诗词,别的都没有问题,胡适难道不知道这是故意“破韵”?他抓着韵律问题不放,对毛泽东诗词给出最大差评:没一句通的!
胡适实在是有些小家子气了。对于毛泽东这首词表达的真挚情感一点不谈,揪着韵律问题大肆批评,这是不妥的。
说白了,胡适忽略一切优点,直接一句“没一句通的”,就是为了否定而否定的。
③ 胡适曾多次对毛泽东诗词“鸡蛋里挑骨头”
胡适这样批评毛泽东诗词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最早在1941年的时候,胡适在美国的一本期刊杂志上就读过毛泽东诗词。当时刊载的是《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两首毛泽东诗词。
胡适看到后来了兴趣,他就把这两首诗词剪下来贴到日记本上,闭口不谈诗词的豪迈气势、意境等,直接找缺点。
先看《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受当时印刷技术所限,这本期刊把毛泽东的诗词印错了一句,本来是“望断南飞雁”,结果印错成“望渐南飞雁”。胡适马下在笔记本上打了个问号。
当然这无可厚非,确实是期刊杂志印错了,也证明胡适还是有水平的,一下子发现了问题所在。
但是,对于《七律·长征》这首诗词的评价就很奇怪了。他看了半天,发现这首诗词确实没什么问题,想了半天居然在笔记本上写道:“新人偏偏要做旧诗,真可怪!”
啥意思?胡适这根本就是“气话”一样,意思就是诗词本身确实没啥问题,但是你毛泽东是新时代的人,偏偏要写旧体诗词,真奇怪。
这就难免让人怀疑:胡适完全是要在“鸡蛋里挑骨头”了。
④ 胡适多次差评毛泽东诗词,二人之间难道有过矛盾?
胡适多次这样给出差评,不禁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和毛泽东之间有过什么矛盾呢?
实际上,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甚至曾经还有过不错的交集。
1918年的时候,毛泽东在岳父杨昌济的推荐下,来到北京大学做了图书馆管理员。而胡适是当时北大年轻的教授,是新文化的倡导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对于思想启蒙意义很大,所以毛泽东对于胡适也是非常佩服的,经常会去听课、交流学问等。
当时,年轻的毛泽东曾发表了一篇名为《民众的大联合》的文章。
毛泽东在北大,任图书馆管理员
胡适看到后,还高度评价:“这个毛泽东眼光很远大啊,文风痛快豪迈,真是让人惊喜!”
那后来,究竟二人之间产生哪些问题呢?其实也没有别的,就是“政治立场”不一样。
胡适,我们知道,19岁就开始留学美国,很信仰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思想,讲求自由、个性开放。他曾发表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但这显然跟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
而毛泽东不同,没留过洋、没去外国留过学,但是对中国的国情却是最了解的!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知道老百姓的疾苦,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他信仰共产主义,深信只有通过斗争、革命才能拯救中国,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二人的政治立场不同,此后产生的分歧也就越来越大,后面几乎没什么往来了。
胡适终究是文人,看问题过于狭隘、片面了,盲目信奉美国那一套,他对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没有毛泽东清楚,在军事战略眼光方面更是不是一个层级。
胡适的想法“过于理想”,是没有办法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当时水深火热生活的!
伟大领袖毛泽东
作为学者,胡适倡导了“新文化运动”,必须承认他做过的贡献。但是由于“一些意见不同”,这样去挑毛泽东诗词的“毛病”,显然是有些小家子气了。
反观毛泽东,对于胡适是非常包容和心胸宽广的。他知道作为文人有些傲气,也是能理解的。
在1950年左右,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也是偶然谈到:“胡适是有些固执的,文人嘛,也能理解。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他如果愿意回来,我们也是非常欢迎他的。”
而另一边,胡适却对于毛泽东诗词一点包容都没有,就像是“鸡蛋里挑骨头”一样,实在是心胸小了点。
不是说你不可以提出批评,但是胡适完全不谈毛泽东诗词的豪迈、意境等,全然去找缺点,确实有些“文人狭隘”了。
我们喜欢毛泽东诗词,不是仅仅在于诗词本身,更重要的是诗词中的力量,豪迈霸气、乐天达观,鼓舞了无数人。他诗词中流露的对人民的关心,对国家民族的牵挂,这才是毛泽东诗词最动人的力量啊。
以此文向伟大领袖致敬!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4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