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街道冷清的句子(寒潮浸梦雁归去)
文/邹济时
寒潮浸梦雁归去,黯淡街头人冷清。
岁花花已同尘老,霜月月倾共笛萦。
寥廓穹苍星引路,无边落木叶相迎。
非为酒醉多伤感,总道云浮剩寂行。
一一一一《拉萨街头》诗•邹济时
•01
花已老,树正凋,人如燕归巢。点点伤心事,事事乱心潮。何去何从,望云山路迢迢。
雁归,冬渐冷。拉萨街头又是一番繁华谢幕。
“樱花绚丽日,冷梦空忆芳。”夏日里柳梧北京大道两侧绽放的绚烂樱花,在霜冷后就像美人迟暮,早已褪去那袭华丽的霓裳,洗尽粉饰铅华,任那纤弱的蛮腰在寒风里瑟瑟发抖,像是无法抵御这渐冻的季节。
那鲁定北路沿道铺呈的龙柳与白杨树,盛夏时分浓荫遮道,横柯蔽日。而此刻,业已由翠色的羽衣换装金色的长袍,风拂便徐徐抖落一地成熟,最终在地面斑驳的光影间,散发出冬的气息。
布达拉宫后面的拉鲁湿地,已显老态龙钟的年岁,慵懒地打着盹儿。成片的芦苇枯萎后伏倒在黝黑的淤泥上,无奈地叹息着远去的候鸟。唯剩几只麻雀唧唧喳喳的穿梭于低矮的灌木、苇丛,或小树,打破这时空的宁谧。
穹窿无纤云,群山已苍苍。整个拉萨笼罩在一片萧瑟的景象中,唯剩主干道时常打理灌溉的树木尚还留得几分绿色,焕发着一丝生机。
•02
风摧叶尽凋,乡关渺、月悬高;不忍今霄冷,鸟已寐、夜静悄。
拉萨,这座城市陷落在灰色的基调,四处弥漫着一派萧瑟的氛围。而这种日薄西山的气息,仿若敲响的晚钟,呼唤游子的归家。
的确,许多行业因天候已经摆停。柳梧新区的建设工地没有了热火朝天的场面,巨大的建筑体被绿色的扬尘网封裹,只有高耸起吊机像巨人般,冷漠地俯瞰着足底的苍茫大地,还有那车场内密密麻麻,停靠齐整的旅游大巴。
环绕大昭寺的八廓街,除了日常转经的信教群众,已难觅南腔北调旅游者的踪迹。由于选购民族商品的游客稀少,一些旅游商店的店主索性在门店前或蹲或坐,懒洋洋地享受冬日阳光。更有些地处偏僻的店铺,店家早已落锁打烊,返身内地,待来年再行开张。
“商贾多歇业,车行日渐稀。”愰若隔夜,街道驰行的车辆已少了些许,往日拥堵的十字路口,排队等候红绿灯的时长渐短。诚然,是该回家时候了。
•03
帆远云归渡,数点寒鸦绕陌路。绕陌路、绕陌路,点点染心愁。
在拉萨的寄身之所是租借的,地处火车站后的“桑旦林”小区十楼。躺在卧室的床头,便可远眺遥遥的彩虹桥与对岸山畔的哲蚌寺,以及山下自己曾奉献青春的那座熟悉的营区。伤感,的确没有;感怀,些许存在。
白日里处身钢筋水泥的都市,斜倚在客厅靠南窗下的沙发上,可以感受冬日阳光的那份温暖,人尚不觉得寂寞与孤独。但随着夜晚降临,内心却有一种莫名的恐慌,依稀可见远处楼层的光亮,已随冬季来临,稀疏黯淡不少。
人归去,空剩巢。平日里一位难求的地下停车场,如今也空出不少车位,显得冷冷清清。而自己,确也到了收拾行囊回家的时候了。因为,家的温暖,终洋溢在心底,似冬日里那一盆炉火,可以慰藉心灵孤独,涤去漂泊风尘。
二0二一年十二月二日•拉萨•陶然居茶坊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4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