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雷雨的句子(教资试讲没思路)
基本要求:
(1)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2)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3)10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 谈谈你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2. 说说你对本篇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看来大家都是小小观察家呢,见识过了这么多种雨的样子,那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欣赏一下夏季里雷雨的壮观场景。(板书:雷雨)
(二)新授环节
1.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己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教师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总结:1—3自然段描写的是雷雨前,4—6自然段描写的是雷雨中,7—8自然段描写的是雷雨后。
(3)教师引读,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部分,用心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2. 深入研读
(1)感受雷雨前
①课件出示雷雨前的画面。
师:联系实际情况,说一说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②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的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读后说一说,并勾画出相关语句。
总结:乌云—大风—闪电—雷声(板书)。“黑沉沉”“压”“垂”“越来越”等字词准确地写出了雷雨前自然景物的样子。
③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了雷雨前天气”由闷热得一丝风也没有”到”忽然刮起大风”,到最后”电闪雷鸣”,这期间的变化真大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第1—3自然段。
(2)感受雷雨中
①师:就在这电闪雷鸣的时候,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那么雷雨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4~6自然段。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____”画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句子,—边读一边想象雷雨中的景象。
②师: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收获肯定不小,谁能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句子。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开始下雨(板书:下雨)
“雨越下越大”“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雨越下越大(板书:雨大)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雨开始变小(板书:雨小)
③指导朗读第4-6自然段。
师:学习完雨中的景象之后,相信同学们的感受更深刻了,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比刚才还好,我请男生读第4自然段,女生读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我们一起读。
(3)感受雷雨后
①师:看,雷雨很快就停了,那雨后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请同学们默读第7、8自然段,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天亮了,空气清新,彩虹高挂,水满池塘,动物欢鸣,一派生机与美好。(板书:生机与美好)
②播放雨后动画,让学生齐声朗读,边读边想象,感受雨后美景。
(三)拓展延伸
①多媒体出示几组美丽的彩虹,让学生欣赏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②了解彩虹形成的成因。
先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教师进行科普,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欣赏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丽景色。雷雨本来是我们常见的场景,而作者在经过了仔细地观察之后,把文章写得很美,希望同学们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周边事物,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
作业:请同学们在课下细心观察一个天气,并画出来,下节课在班上分享。
(五)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 谈谈你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
我设计这节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
知识与技能: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过程和方法: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2. 说说你对本篇课文的理解。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看图学文。这篇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同时配有的插图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又沟通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课文多呈现短句,易于表达情感,适宜通过朗读来表现,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49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