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的爱情句子(推荐收藏)
和尚有话说
序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春秋代序,阴阳互济,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一叶可以知秋,空色足以动心,况言笑嫣然,明眸善睐这乎?是以诗人感情,动心忍性,缱绻情丝之际,沉吟视听之娱,举酒属歌,发幽微之思,抒逸雅之情,而心亦与之徘徊。
余于情犹有言焉,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亦不知其所逝,如丝如缕,生者可以偃仰啸歌,而死者亦可以英魂不灭。故明冯梦龙曰:吾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夫乾坤首载乎《易》,郑卫不删于《诗》,非情也乎哉?
余于闲暇,搜罗古今写情之诗,上起先秦,下逮清末,汇于一文,以志情之动人也。其诗,或借情讽喻,昭时风良俗以教化;或以情写心,叹穷路歧途之彷徨;或写情寄内,立坚贞以抗离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故其所选之诗,或出诗经,或撷乐府,或选唐诗之真情动人,或集宋词之缱绻优游,可以诗,可以词,可以曲,每每以露真心,表真意为要。
凡百二十篇,附以短评,以飨诸君。和尚于情诗毕集于此,他日念及,可以无悔矣。
是为序。
最美情诗 全收藏(第一)
国风•周南 关雎(先秦•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点评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击鼓(先秦·诗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点评
《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
本句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上邪(汉•两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点评
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
此诗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充满了磐石般坚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
全诗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新颖泼辣,深情奇想,气势豪放,感人肺腑,被誉为“短章中神品”。
有所思(南北朝•刘绘)
别离安可再,而我更重之。
佳人不相见,明月空在帷。
共衔满堂酌,独敛向隅眉。
中心乱如雪,宁知有所思。
如意娘(唐·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点评
《如意娘》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所写的七言绝句,是写给唐高宗的情诗。
此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三五七言(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乌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点评
《三五七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诗人以寒鸦自比,表达了无限惆怅的心情。
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得凄婉动人。
在形式上,此诗就像是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点评
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
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浪淘沙(唐•白居易)
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点评
该词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写闺情,真实地表现出她对爱情的忠贞和被人抛弃的悲惨境遇。
既借鉴民歌常见表现手法,质朴明快,天然无饰,而又言简意赅,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一位与琵琶女身世相同的思妇的复杂矛盾心理。
含蓄深婉,怨而不怒,堪称民间词与文人词结合的典范。
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点评
这首诗并未直接写人,而是“索物以托情”,通篇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以世间至美的形象 “水”、“云”、“花”来表达对妻子的无限怀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诗人用一往情深的笔触,真挚热烈的情怀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与怀念之情。
全诗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竹枝(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
点评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古人评注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全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
写情 其十三(唐•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点评
《写情》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主人公与喜欢的女子约会不至而感到失望、无奈,甚至绝望不已的心情。诗中主人公望穿秋水,苦苦等待,奈何伊人爽约,于是失望之极,形象地表现了失恋的痛苦。
全诗语言简练,以美景烘托和渲染愁情,用虚拟手法突出人物形象,诗境含蓄深邃,在唐代众多描写男女情事的小诗中别具一格,历来为世人所传诵。
寄人 其一(唐末宋初•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点评
《寄人》是唐末五代诗人张泌的作品。此诗是作者与情人别后的寄怀诗,描写梦境及梦醒后的情景,写出了诗人的相思之深切与苦怨。诗的首句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二句写依旧当年环境,往日欢情;三句写明月有情,伊人无义;四句写落花有恨,慰藉无人。
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真切感人,动人心弦。
菩萨蛮(唐末宋初·无名氏)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点评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早期民间名作,写的是一位恋人向其所爱者的陈词。
为了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词中使用了一连串精美的比喻立下爱情誓言。词中主人公一连想到六种自然景物和非现实现象表达了主人公的愿望。在主人公的眼中,爱情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共存。夸张地强调了爱情永固,但又不觉得过分,读者只为主人公崇高的感情而激动。
这首词圆熟流丽、挥洒曲折,富于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使得这篇抒情之作成为唐朝诗苑中的一颗明珠。
木兰花·春恨(宋·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点评
此词描写送别时依依难舍的心情和离别后无穷无尽的离愁,抒写了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上片写春景春恨,“楼头残梦”一联,“五更钟”“三月雨”言怀人之时、怀人之景,“残梦”“离情”言怀人之情,二句属对精工,情景交融。过片深进一层,从无情立笔,反衬出多情的恼人,并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为千万缕。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
全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展示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蝶恋花 其二(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点评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临江仙 其七(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点评
此词写作者与恋人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抒发对歌女小蘋的挚爱之情。
上片描写人去楼空的寂寞景象,以及年年伤春伤别的凄凉怀抱。“落花”二句套用前人成句而更见出色。下片追忆初见小蘋温馨动人的一幕,末二句化用李白诗句,另造新境,表现作者对往日情事的回忆及明月依旧、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
全词结构严谨,情景交融,堪称佳作。
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点评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浣溪沙(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点评
词中感怀前尘往事。上阕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描绘丧妻后的孤单凄凉;下阕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
全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50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