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绝关系的句子(断)
听到断舍离这个概念已经有几年了,对它的理解也仅限于字面意思。
当我再次面临真实空间、虚拟空间、以及念头和想法的断舍离,再追溯到高价值流的一系列事件当中时,才能深层次体会到它的意义。
在当前的这家公司已经足足三年了,却从来没有机会把电脑中的所有物品从头到尾归类清理过。恰恰在昨天,我的xx项目已经结束,需要把原来旧机器中的所有文件处理掉。到了这一刻,才发现原来珍藏的很多东西,甚至很多有价值的报告都是“不值钱”的。追溯来看,哪些是有高价值流的工作,显然很有意义。于是我花了足足8个小时的时间才把3年来电脑中无用的东西全部清除掉,并对其中的文件进行归类、溯源价值和意义所在。
空间意义上的断、舍、离,还我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感
“断” 断绝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 舍去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
“离” 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现在对自己不需要的就尽管放手。
01 物理空间的断舍离
每年到了换季的季节,在整理换季衣物的时候,难免要对空间进行大整理。每当看到自己曾经花了大价钱买的奢华衣物或鞋子但从来没有穿过的时候,又或者有些衣服好看不实用的时候,总也舍不得丢弃。
每年换季的时候拿起来又放下,徒增了很多工作量,挤掉我本就紧张的收纳空间,然而又增加了伤感。几经这样的折腾之后,我发现,断舍离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当你感受到他无尽的痛苦,而最终丢弃掉的时候,是一种解脱,而每一次,也是心灵的成长。不管衣服有多贵,有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能够放下执念,才能更有自信。
于是,我尝试对衣服拍照,写一篇文章留一些照片记录下来,当作感情的寄托。空间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增多起来,橱柜里的衣物永远都是能穿的、穿着心情愉悦的衣服。对于不需要的看起来好看的衣服不再搬回自己的家。每次打开橱柜,都是成套的经过精心挑选搭配的衣服,不需要费心搭配,便能打造一身愉悦感的装扮行头。
断舍离 - 空间提升后能够活的更加精致些吧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7成,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只放满5成,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放1成。
“断” 减少低价值流的产品,增加高价值流的产品
“舍” 丢弃过程中的垃圾品
“离” 放空心态
02 虚拟空间的断舍离
当我把使用了三年的资料文件处理之后,需要将必要的资料转移到新的电脑上,但那些资料却已经占据我40G的空间,仅照片就达到了30G的空间。为了不能将一坨屎放到新电脑上,同时也为了整理空间,我开始了高达8个小时的磁盘整理工作。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能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就可以从源头上避免不必要的东西(高价值流)进来(断),以及尽快释放不需要的文件或知识(舍),以及舍弃固执的念头(离)。
高价值流vs.低价值流:高价值流的工作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它和公司的总战略和价值目标一致。当低价值流的工作更多地占据我的大量时间和空间时,我根本无法抽身去做规划中的事。正如《凤凰项目-一个IT运维的传奇故事》中所说的,高价值流的工作与公司战略一致,提升公司竞争力,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拥有正确的产品系列,保留我们的客户,以及最终提高我们的营业收入和时长份额,没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了。把IT的工作与业务的目标挂钩,形成更大的凝聚力。让低价值流的工作减少或者授权给他人,而自己投身于能产出高利润的产品。断舍离:高价值流的工作更能为企业和自己带来收益
释放空间:减少在制品的数量,增加成品的产出,同时销毁不需要的中间过程产品。如,我电脑空间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写标书,而中间过程文件涉及到大量图表,草稿文件,收集的原始资料,以及计算过程,因而投标结束后我仍然保留着这些中间文件,总以为什么时候会用到。但到头来,还是一键删除所有在制品,而保留下终稿。(当然特殊的图片处理合集原稿可以留存)。渐渐地我习惯于删除过程文件,并利用看板减少在制品的数量。这样我找文件时,面对结构合理,干净整洁的硬盘空间,总能一览无余,很快找到想要的文件。
再如,我拍照过程中为了把一个姿势拍到位,总喜欢多拍几张,从而找到最好的面部表情的那张。但过后并没有及时整理。拍视频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为了拍摄到最满意的小视频,多次录制,而中间过程视频也混在其中。这样导致几个月甚至一年后整理照片时却要一张一张比对选出最好的那张。可想而知,简直就是噩梦。于是,我每次拍完照片后或每天回家路上整理,顺便打卡感想,处理完后心情竟是非常愉悦。手机速度也能明显提升。
放下执念:放空心态,来接纳更多。空杯心态,放下才能得到。
站在更广阔的角度看待世界,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
03 心态的断舍离
讲一个大家熟知的故事。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
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
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
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
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
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吗还要到我这里求教?
"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想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大师意味深长地说。
一个人要想学到东西,必须暂时把原有的知识放下,一切从零起步,以空杯心态老老实实地学。
放下愈多,得到愈多。装满水的杯子是不可能再容纳新水的。
断舍离:放下执念,放空心态,接纳世界。
人生所执着的东西,都会成为自己的枷锁和负累。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段话: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对于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讲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对于夏日之虫不可以和它讲冰,因为四时不同,它无法体验。
放开眼界,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象。
对于断舍离的理解,谨以此文和大家共勉。
作者简介:
网名裙摆与海带,两位孩子的妈妈,工作十余年后上了北航的MBA,同时兼顾工作和生活,还要照顾两个娃的学习生活起居,深知养娃的不易与人为父母的焦虑,再加上职场上的尔虞我诈、见过职场上的各种过招,真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渐加深对人性的理解。于是开始接触并潜心研究中国古典哲学,学习庄子的逍遥,阳明的心学知行合一和致良知,鬼谷子的谋略权术,人生的沟通无限游戏,几经周折,几番感悟,体悟到了一点点蕴藏在古典哲学与智慧中的生活之道,再加上对儿童心理的把握,将一点点的哲学领悟运用到育儿身上,孩子的教育之上,以及职场中,把握心中的良知,心中的那个永恒不变的自我,在孩子身上体验收获的乐趣,也算是对得起我内心的良知。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教给我们具体的能力培养,但社会上强烈需要的那些能力的培养,比如做人的境界格局和视野,人性的把握,人际关系交往,深度思维等方面,却需要更多的从社会上摄取营养,而这些确是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之路中大量用到的。所以我想尽我所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远大的格局和视野,人际关系处事原则,大局思维和大局决策,以成就对社会有益的人,成为栋梁之才。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5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