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阅读

描写太阳炎热的句子(倏忽温风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视为小暑。

小暑·三候

温风至:小暑之日“温风至”,这“温风”是热风,表示小暑日后大地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都带着热浪,气候开始转变。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蟋蟀居壁:后五日“蟋蟀居壁”,由于天气炎热,蟋蟀离开田野,开始到墙角下或者屋内进行避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鹰始挚:再五日“鹰始挚”,这时鹰已先感知到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了。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风俗

小暑“食新”:古时,民间有小暑“食新”的风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并将新打的米磨成粉,制成各种美食,与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头伏吃饺子是我国北方的风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风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晒书画、衣服:小暑时节,还有晒书画、衣服的风俗。民间的轿铺、估衣铺、皮货铺、旧书铺、字画店、药店以及林林总总的各类商店,都要晾晒各种商品。城市和农村的黎民百姓要晒衣服、被褥。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游伏:我国好多地方每到小暑时有“游伏”的风俗。在每年夏天农历初伏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扶老携幼,出门游玩,欣赏大自然的山花野草。因为“伏”字和“福”字同音,“游伏”,也就是“游福”,就是“有福”的寓意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养生

忌烈日下运动:运动时间尽量调整在清晨或是晚上,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使人容易莫名地感到心情烦躁,食欲下降,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这个时候如果还在大白天曝晒容易引起外邪侵袭和中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饮食宜清淡适量: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保持心态平和: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诗词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夜望》

宋·方回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

南北斗杓双向直,乾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犹在,末俗何为路未平。

似觉草虫亦多事,为予凄楚和吟声。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前调·小暑》

返照射村斜,三两人家,

行行忽被暮云遮。

惆怅郭宗昨宿处,林满归鸦。

散绮细看霞,城鼓初挝,

征尘飞上敝裘些。

又早见蟾光升树,映著芦花。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都说暑气蒸腾时,万物皆浮躁。

但盛夏赤日之下,依然有诸多美好,迎面滚滚而来。

此时天高云淡,满眼绿荫,木槿始荣,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阳光热烈有何惧,只惜夏日长,静等清风来。

心越清静,万物声音越是悦耳动听。

愿你在这流火夏日中,

觅得一份身心的清凉,更享得一整季的心安。

(文章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制片人/侯婧姝

责编/杨君君 实习编辑/王奥夫

END

世界精彩 尽在掌握

安度夏日

▼【CCTV4】账号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5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