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阅读

朋友圈晒新家的句子(我今天在朋友圈晒一下别墅)

我今天在朋友圈晒一下别墅,你可别觉得俗气啊

不知从何时开始,晒也成为人人必备的技能。特别是有了朋友圈以后,真是生旦净末丑、狮子老虎狗,人生百态,霎那间尽收眼底。

前两天看到有人在朋友圈里晒别墅,还特意配了一句“你别觉得我俗气啊”。说句老实话,你这是凭实力晒啊,我敢说俗气么?

晒是一种分享

晒是什么?晒的本意,是把物体放在太阳底下,让它充分吸收光和热。比如我们常说晒太阳、晒粮食,今天晒得晕头转向等等。

后来人们引申开来,晒就变成了把私人活动公布于众,比如晒梦想、晒攻略、晒图等等。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晒。一出门,每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指、交通工具,都在展示我们不同的社会阶层、精神状态,以及个人财富。

哪怕是光着身子出门,也是一种晒。北方特有的膀爷喜欢袒胸露臂,身材曼妙的女孩喜欢穿得单薄一些,他们在晒自己的体格,晒自己的自信。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看似没有可以晒的东西。可当你捕到了一头野猪,很有必要晒一下,晒是为了吸引异性,获取更多繁衍后代机会。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在没有文字情况下,的这种晒是了解彼此的渠道,晒才能加强合作、提高生存能力,这应该是天然属性,是一种社会需求。

历史上爱晒的人大有人在。西晋时期的大富豪王恺为了炫耀自己房子大,又有钱,在家门口的道路两旁,用紫丝筑了40公里的屏障。

另一个富豪石崇想压倒他,就用比紫丝更贵重的彩缎,铺设50公里长的屏障。于是两人你来我往,斗得难分难解,最后把晋朝斗灭亡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也是个爱晒之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了二十首《饮酒》,硬是把自己避世隐居的茅屋,写成了修心养性的绝佳之地。

我今天在朋友圈晒一下别墅,你可别觉得俗气啊

采菊东篱下

诗圣杜甫也晒过筑在成都浣花溪畔的的茅草房。尽管房子时常“为秋风所破”,弄得一家老小苦不堪言。但他还是要晒出来,否知谁知道他的困顿,又哪有今天引人瞩目的杜甫草堂呢。

不仅中国人爱晒,外国人也一样。美国有个叫梭罗的人,很不喜欢工业社会,年纪轻轻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风光。因而选择在瓦尔登湖畔的森林里,盖了一幢木头房子独自生活。

两年多时间里一直离群索居,过着悠闲简朴的慢生活。不过大脑可没闲着,他把见、所闻和所思晒出来,成就著名的《瓦尔登湖》。

进入互联网时代,晒更是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晒美食、晒孩子、晒幸福.....样式翻新了,内容丰富了,跨度拉大了、距离更远了。

这就包括晒别墅的。比如拍几朵小花,露半截篱笆,配上“花园里的蔷薇开得多美”,弄个咖啡壶、摆上几本书,写一段“边仰望星边看书喝茶”的句子,是不是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

我今天在朋友圈晒一下别墅,你可别觉得俗气啊

晒容易成为负担

晒的动机,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情形。

一种是展示和分享。比如辛辛苦苦完成了一件作品、做完了一件事情、遇见了久违的朋友,及时立此存照,告诉别人时光匆匆、世事无尘,我这厢一切平安、岁月静好。梭罗就是代表。

另一种是吸引眼球。有些爱晒的人,外表看起来很平静,其实内心忐忑,总很害怕被来来往往的人群所淹没,为了博取别人的关注,总要及时晒一晒才能够安下心来。陶渊明算得上一个。

还有一种则包含着炫耀的成分。家里豪车很多,忍不住晒一下单手开法拉利;柜子里有几十上百个包包,不晒一下新买的LV难受;一线城市有一堆商铺房产,晒个别墅也算是稀松平常!

石崇和王恺,算是爱炫耀的人当中,比较极端的例子了。特别是石崇,明明知道王恺是当今皇后的亲哥哥,还非得和他比富,显然是老头儿光腚穿毛裤--明摆着找刺激啊。

所谓晒者无心。陶渊明、杜甫、梭罗还好,晒出个千古留名。可石崇和王恺就不一样了,晒成国破家亡的结局,岂不悲催?

看者往往有意。由于心态不同、境遇各异,产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看别人晒多了,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甚至心理失衡。

据说有位女士看到朋友都在晒大房子,而自己还挤在两室一厅。便花了三百元钱,网上办了张假的联排别墅产权证,然后心意满满地晒在朋友圈里。看到满屏的点赞,心理才获得了平衡。

我今天在朋友圈晒一下别墅,你可别觉得俗气啊

物质世界雾里看花

是真的平衡了吗?

按照心理学家的分析,我们每个人行为,都在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越是不经意间流露的情绪,做出的举动,表现的态度,越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状态。

越提倡什么,越缺少什么!越炫耀什么,越需要什么!

专门有个词来形容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反向形成”。即当人们感到内心在某些方面匮乏时,下意识的反应,一种是极力去掩盖它,另一种表现出早就拥有它,即我们常说的装X。

而那些晒包包、晒豪车、晒别墅的人,看似不缺这方面的物质,其实缺的是精神上的价值感。他们想用物质上的价值,来弥补精神价值上的空洞感,这也是其“反向形成”的真正逻辑。

多些情趣高雅的晒

长期生活在加拿大的女作家严歌苓,一直以冷静的思维观察中国社会的点滴变化,她有一个观点:现在的中国人之所以缺乏幸福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物欲的过分追求。

我今天在朋友圈晒一下别墅,你可别觉得俗气啊

严歌苓为读者签售

其实她还是没有看到本质。过去我们生活很艰苦,不管是米麦面油这些生活必需品,还是家电住房这些大件需求,常年累月供不应求。人们对于物质的饥渴,烙在了几代人的记忆里。

再加上现在的媒体宣传,也有一定的误导性。人们思想受到影响,追求享乐、超前消费、爱慕虚荣、盲目攀比等现象并不少见。人们对金钱、地位的崇拜,明显大于精神的追求。

人家买车了、我要有;人家买房了、我也要有;人家买别墅了,我却没能低调地晒,和他们相比,简直太不幸福了!

人们对物质的拥有欲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也更有条件满足。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这种欲望进一步放大,形成了消费蝴蝶效应。

现代社会的晒,很大程度是补偿心理。

也许这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可能经过更长时间的原始积累,有了更多财富、地位和获得感,晒的动机会更纯粹一些。

所以此时应当倡导纯粹的晒,少些炫耀的晒。

最理想的晒,学一学美国人梭罗,多晒点精神层次的东西。次一点的晒,学一学陶渊明和杜甫,实是求是的晒些现实生活。最不能学的晒就是石崇和王恺,把自己后半辈子晒进去了。

梭罗所处的时代,类似今天的中国:为了追求物质欲望,不惜牺牲自由,为了身体感官享受,忽略精神满足。没有因为物质财富愈多,获得更多幸福愈多,甚至可能被物质“囚禁”了。

我今天在朋友圈晒一下别墅,你可别觉得俗气啊

瓦尔登湖的小屋

晒别墅,还不如晒一晒别墅里的人,晒一晒自己的精神世界,晒一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热闹场面,那才叫有层次。

住不起别墅的人,可能生活一地鸡毛,可我保持精神世界的极简状态,不也是一种境界么。

(2019年8月25日随笔,宁波)

--END--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55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