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循环(夏天开空调)
夏天车子被暴晒之后,用外循环确实会比内循环凉得快一些,不过车内温度稳定下来之后,内外循环的差别其实是不大的,用内循环还能更省油一点。
为什么外循环会比内循环凉得快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内外循环在原理上有什么区别。
内循环就是:车内基本不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就好像家里面把窗户、房门都给关上了。
外循环就是:用鼓风机把外面的空气抽进来过滤,然后再吹到车里面进行气体交换,就相当于什么?新风系统了。
暴晒后,车内温度其实比很多人想象中高之所以外循环会比内循环凉得快,是因为车子被暴晒过之后,车内的温度是远远高于外面的环境温度的,用外循环可以更快地把热空气给排出去。
吉林大学张莉有篇硕士论文,分享给你,《自然曝晒状态下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检测技术》。
上面挑了一辆黑色的高级轿车,监测了车内零部件温度及车内空气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
发现在下午2点的时候,环境温度达到了最高的34℃,车内空气温度达到了最高的72.9℃,仪表盘上面的温度更是达到了105℃。
所以说,夏天暴晒之后,车内空气的温度的确是非常地高的。
车子就有点像是个“高压锅”了,在太阳下面烧,车子就被闷得来,很烫很烫,所以要尽快把车内的空气排掉。
因为外循环可以把车内的空气排出去这个时候打开外循环,就可以更快地把车里的热空气给吹出去了。
你看,不是外面冷,进来了凉得快,是里面太热,排出去反而凉得快。
北京联合大学室内环境研究所邓大跃等人在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面发了篇论文,《汽车内二氧化碳污染与通风模式》。
上面有个实测数据的:在50km/h的速度下,外循环、车体缝隙漏风、风扇这3项的换气贡献相比,外循环对换气贡献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9%。
说人话就是:外循环对换气的帮助是比较大的。
所以说,被暴晒之后的车子要快速降温,可以先把所有的车窗先打开,然后把风扇的风量开到最大,打开外循环。
暂时不用开A/C键,先把车里原来的闷热的空气给散出去,散得差不多了,再开A/C制冷,关上窗户,这样凉得会更快,也比较省油。
车内温度稳定后,用内循环更省油
不过,在车子温度稳定下来之后,开内循环和开外循环对车里的温度影响其实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了,开外循环反而会更加费油一些。
所以说,切换成内循环相对会省油一点。
吉林大学李宜蘅有一篇硕士论文,分享给你,《汽车空调内外循环模式负荷确定及其应用分析》。
上面测试了制冷负荷的影响因素,发现影响最大的是循环模式,在标准工况下,从内循环变化到外循环时,制冷负荷增加了191.8%。
开外循环,就好比小时候做数学题,游泳馆一边往游泳池里加水一边放水一样,很多冷气就被浪费掉了,差不多就这意思。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的钱锐等人在期刊《制冷技术》上面也发了篇论文,《部分内循环对整车空调性能的影响分析及实验验证》。
上面也做了个测试:外循环的时候,压缩机的功率是1.657kW;完全内循环的情况下,压缩机功率可以下降到1.14kW。
所以,等车里的温度稳定下来,开内循环是更省油的选择,当然你要注意偶尔也要开开外循环,不然的话,空气不好了,对不对?
不能光看凉不凉,要定期外循环通风
什么意思呢?就是:平常开车,不能只看空调凉快不凉快和省不省油的,要考虑到里面的空气质量的。
重庆大学张英杰的硕士论文,分享给你,《狭小空间内温度和二氧化碳对人体舒适性影响实验研究》,上面有讲。
GB 9673-1996《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上面规定: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飞机客舱等场所的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超过1500ppm,就是百万分比浓度。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经过测试发现:当轿车内坐4个人,半小时内车上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达到3000ppm了,是远超刚才说的标准的。
现在很多新车型内循环开了一段时间之后,会自动切换成外循环,为的就是让车内空气可以流动,避免车内污染物浓度过高。
如果车子没这个功能,可以自己多注意一下,每隔个30分钟手动换一下外循环就行。
不能只开内循环,要偶尔切换外循环
总得来讲,夏天车子被暴晒过,不一定说是上车就要开内循环,可以考虑先开车窗和外循环。
先把车里热的、大头的、闷热的空气先给排掉,然后再来开内循环,凉得是会更快一点的。
开了内循环,关了车窗,也要注意空气质量,过一段时间的话,开个外循环来通通风也是很有必要的。
夏天开空调,对动力的影响有多大
每年夏天,都会有很多朋友说:“开空调动力就不好了,开空调就费油了,爬坡爬不动了。”夏天开空调对动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不同的车子有没有区别?
不少朋友都知道的,开空调是费油,到底是费多少呢?是费10%呢?还是费30%呢?
和空调相关的这些资料、论文、案例都给你准备好了,足足8篇干货等着你来看。
关键词:空调想看很简单,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空调」就可以了。
每天会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选自己方便的版本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参考文献
[1] 张莉.自然曝晒状态下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检测技术[D].吉林大学,2015.
[2] 邓大跃,邵瑞婷,陈双基.汽车内二氧化碳污染与通风模式[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
[3] 李宜蘅.汽车空调内外循环模式负荷确定及其应用分析[D].吉林大学,2014.
[4] 钱锐,张磊,孟祥军.部分内循环对整车空调性能的影响分析及实验验证[J].制冷技术,2016.
[5] 张英杰.狭小空间内温度和二氧化碳对人体舒适性影响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8.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auto/1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