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布吉汽车站时刻表(90年代初)
(二)90年代广东到底有多乱?广州站乱象,去东莞被“卖猪仔”
行走的青春(三)
边防证,还有人记得吗?
深圳经济特区,因为叫特区就意味着是不能随便进入的。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属边境地区,所以去深圳是要办边防证的。
防边证
在户口所在地的公安局办理,又是派出所又是公安局的要跑好几趟才能办下来,有效期好像是一年,我记不太清了。
进入深圳特区有多个检查站,称为过关。出入人比较多的检查站有南头,布吉和沙湾这三个。
客运汽车到检查站后全部乘客下车,在检查大厅里出示边防证过关。社会车辆走车辆通道,驾驶员会在车辆通道接受检查。
南头检查站验证口
乘客过关后一路急行,来到检查站内的广场,左右张望,要求你眼神要好,记忆要好,你要找到你刚刚坐过的那辆车才行。腿脚不好的,动作慢的,你坐的车开走了,不好意思,你只能重新买票坐别的车吧。
南头检查站广场找车的人
在关外常年活跃着一些蛇头,看到你在检查站外徘徊不定,就会上来问你是不是没有边防证想要进关,花百八十块钱蛇头就可以带你进去。
当年有多少人只因这一张纸片,而望洋兴叹。
从东莞到深圳是从南头检查站进关的。中途还是被卖了一次“猪仔”,因为有过前面的经历,所以这次也就没那么紧张,已能坦然面对了。
南头检查站
进关后走深南大道,我在罗湖区蔡屋围下车,一下车我就傻了,当时北京,上海,广州的高楼大厦也不少,但因为地方大,高楼都分散开,感觉不出什么。深圳弹丸之地,而当时的高楼都集中在深南大道罗湖这一带,蔡屋围这里比较集中,一眼望去一栋接着一栋,都是几十层的建筑。街道整洁,绿树成荫。
原创图片
马路对面是深圳大剧院,
原创图片
左边是邓小平的巨幅画像,
原创图片
当时右边的帝王大厦刚刚建到第三层。
建成后的帝王大厦
我们常说的深圳速度,指的就是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当时建国贸时是三天一层楼的速度,于是就有了深圳速度。而帝王大厦再次以三天一层的建设速度再现了深圳速度。
看着眼前的鳞次栉比的高楼,你很难想像蔡屋围以前就是一个小村子,这一切在93年的内地是不可想象的。
“先生,您需要点儿什么?”
“老板,想吃点儿什么?”
一切都是那么的礼貌,谦逊。
深圳深深吸引了我,我决定我要留在深圳,我不想回东莞了。
接下来这个看似光鲜的城市就给了我几个猝不及防的耳光。
当时深圳虽然有公交大巴,但车次少,要按站停靠,所以出行主要还是坐私人运行的小巴,小巴招手就停,喊一句“有落”就可以随处下车。
到深圳的第二天我想要好好地欣赏一下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
我决定先去看神秘的罗湖桥。
罗湖口岸就在深圳火车站的旁边,一座红白相间的中式建筑,始建于1984年1月,地面两层是非港澳人员出镜大厅,大厅四周有店辅,再往前就是查验通道,过不去了,向里张望,里面的罗湖桥是什么样子我也没看到,(这个在后面的香港篇里我再给大家介绍)。
罗湖口岸
出罗湖口岸右手边是罗湖商业城,主要是针对香港消费者,当时港币比人民币贵,深圳与香港相比物品价格又低 ,于是香港低收入人群就过深圳来购物,罗湖商业城出关就是,所以这里成了港人购物的首选这地 。在90年代这里的商铺均价就达到了6万元每平方米,创当时中国最贵商铺,这还一铺难求。2004年后因假货猖獗而衰落。
罗湖口岸前的罗湖商业城
罗湖商业城对面就是深圳火车站 。
深圳火车站
深圳火车站正建在城中心,铁路在市区内走的都是高架铁路桥,在空中穿过,所以对市内的交通没有任何影响。
列车进入市区
火车站的北面是香格里拉大酒店,这时内急,我就去香格里拉找厕所,从酒店大门一出来,一男子就跟上我,低声问我要不要小姐,我摆摆手说不要,他并不甘心,一路给我介绍,后来看我无动于衷,只好怏怏离开。我心里暗笑,他看我出入香格里拉一定把我当成大款了,所以上来拉生意,哪知道我只是个上厕所的。男子看来还不够专业,我怎么看也不像个大款啊。
原创图片
沿人民南路往北就是深圳国贸大厦,深圳的标志,顶楼是旋转餐厅,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就是在这里,它是历史的见证地。
原创图片
逛得差不多了我就坐中巴回住地,当我从中巴下车后一模口袋,钱没了。
我想起来了,在我要下车时一个人站在我旁边,胳膊上搭着一件外衣,抓着车上的拦杆,衣服正挡在我身上,原来他是在挡他伸向我口袋的手。没想到看似井然有序的深圳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安全。很是沮丧,好在钱不多,几十块钱,大票都在我另一个口袋里呢。
第三天我去逛东门,当地人叫老东门,它在明代时就有了。这是深圳唯一一处能感受到历史的地方。改革开放后这里形成了商业步行街,有十几条街道,日均人流达到50万人次。商场餐饮众多,非常的热闹,是购物美食的好去处,是来深圳必逛之地。
我也不能免俗,也得来逛逛。也证明我来过深圳了。我也就是瞎逛,啥也买不起。
原创图片
在一条比较僻静的街边围着好几个人,逛得兴致正高就放松了警惕,凑上去看热闹,一个人在地上摆三个碗,碗里有球,碗扣在地上倒来倒去,围观的人去押哪个碗里有球。
这种低级的把戏在现在糊弄傻了都没人上当,可我当时哪见过这个啊。几个围观的人吆喝着下注,都押对了,我看了两把,没下注,也都猜对了。第三把我也看得准准的,这时我边上一个女人对我说小伙子快押100块钱这个,我没有迟凝掏出100元就押上了。
结果输了。
过后我才反应过来那个女的还有围观的人多数都是一伙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托,都是牵驴的。我当时不知怎么脑子就进水了,她叫我押我就那么听话想都没想就押了,结果就上套了,只能自认倒霉。
仅仅两天就给我来了两个下马威。
可这事还没完,几天后我独自在路边台阶上坐着,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伙坐到我身边与我搭讪,神神秘秘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金佛,说是从墓里弄来的,边说边四下张望,跟真事儿似的。问我买不买,经过他一顿白话,我又有点动心了,犹豫不决,他见我有点动摇,就加紧攻势不停地说服我,足足20分钟,最后我终于保持了清醒,抬屁股走了。
事后想起这几天发生的事,觉得此地太可怕了,我完全被它光鲜的外表所迷惑,我错误地认为这里不是广州,这里不是东莞,这里是一切井井有序,一尘不柒的深圳。
我终于明白,正像一位衣冠楚楚的绅士,脱下衣服后,露出脚指缝里的黑泥。
一天我去楼下小馆吃饭,老板问我吃什么,我指着台子上的说来碗这个面吧,老板白了我一眼说,“这不是面,这是粉”。“行,来一碗吧”。
我这一回长了记性,几天后在另一小馆我对老板说给我来一碗这个粉,老板白了我一眼说,“这不是粉,这是面”。
我心里一千头草泥马在奔跑,特么的到底哪个是面哪个是粉?我看了老板一眼,心想,你是不是觉得我特傻B?
南北的巨大差异,让我一个聪明伶俐的东北小伙,在这里却屡屡成为傻B。
我需要蜕变。
待续......
行走的青春(四):当东北话遇到广东话,他凌乱了,我蒙圈了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auto/1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