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风范

鸭嘴鲟(我国拯救30多年)

长江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孕育出了很多“水中活化石”,长江白鲟、长江鲟、中华鲟等旗舰物种都在长江中生活了上亿年。在这些长江鲟鱼中,白鲟(Psephurus gladius)以体长7m,体重900多公斤的规格位居榜首,是当之无愧的“淡水鱼之王”。

珍贵的白鲟老照片

2019年12月23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轰动世界的论文,宣告长江白鲟已经灭绝。对于这一消息,我国权威鲟鱼研究专家危起伟博士指出:“这个结论是科学的,不会改变的”。

为啥能这样肯定?实际的调查很有说服力。自2003年1月24日发现最后一条白鲟以来,科研人员多年来一直在持续寻找白鲟的踪迹,投入了多条渔船,部署了4762条航线,111条锚定线以及950个漂流网,覆盖了长江上游488.5km的江段,其中大部分都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结果令人失望,连一条白鲟都没找到!

2020年初,长江白鲟灭绝的消息迅速在广大社交媒体刷屏,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并很快产生5亿阅读量。30多年来,我国对白鲟的保护并未收到成效,现在回过头来看,保护的时间恐怕还是太迟了!

长江白鲟和美国白鲟,到底有何区别?

长江白鲟属于匙吻鲟科白鲟属,古人称之为“鲔”,上个世纪的长江渔民称其为“白象”。“千斤腊子万斤象”是四川一带渔民总结出的渔谚,其中“万斤象”说的就是白鲟。

在全球范围内,匙吻鲟科只有两个物种,第一种是我国长江的白鲟,另一种则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又名美国白鲟、鸭嘴鲟。

鸭嘴鲟

白鲟和鸭嘴鲟的亲缘关系较近,但是形态、习性都相差很大。白鲟的常见体长为2~3m,体重200~300kg,曾作为渔获物被渔民大量捕获。我国生物学家秉志先生曾在南京记录到一条体长7m、体重907kg的白鲟“鱼王”。至于鸭嘴鲟,寿命虽说可达30多年,但体长多为1~2米,体重一般不超过30公斤。

白鲟

在外观上,长江白鲟体长梭形,头部约占体长1/3,吻部像一把利剑,上面分布有梅花状的陷器;体表光滑而裸露,背鳍较高,尾鳍歪形,上叶发达,腹部各鳍条呈白粉色。鸭嘴鲟的皮肤同样裸露,但吻部呈扁平状,神似鸭嘴、船桨,各鳍条呈灰黑色。

白鲟仔鱼

两者最大的差异是食性不同。长江白鲟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以其他鱼类为食,包括米级的四大家鱼。科研人员曾在一条3米长白鲟的胃中发现了十几斤重的大草鱼,其吻部很可能发挥着攻击猎物、驱赶鱼群的作用。

鸭嘴鲟则是滤食性动物,主要捕食小型的浮游动物,偶尔也可捕食摇蚊幼虫等小型昆虫,和鳙鱼(花鲢)的食性相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有很多水库都曾放养过鸭嘴鲟,用于调控微藻、净化水质,同时用作经济鱼类上市销售,这其中就包括千岛湖。

漏网之鱼潜入千岛湖

千岛湖别名为新安江水库,自1960年新安江大坝建成以来,该水库就成了淳安县的生态宝库,同时也是远近闻名的“天然鱼库”。上世纪90年代末,库区的网箱养殖户从美国引进了一批鸭嘴鲟,这为后来的意外逃逸埋下了隐患。

鸭嘴鱼生长快,肉质好,营养丰富,被誉为鱼中极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养殖户也是乐此不疲,一条3~5公分长的鱼苗只需3~4个月就能培育成20~30公分的大规格鱼种,养殖6~7个月可长到一斤左右,当年年底能达到2斤以上的上市规格,饲养成本低,收益相当可观。

鸭嘴鲟仔鱼

由于没有做好防逃措施,一部分鸭嘴鱼在养殖、捕捞时侥幸逃逸到了自然水域中。在2015年12月8日,千岛湖的捕捞队捕获了一条罕见的巨型鸭嘴鲟,目测体长在1.5m左右,在当地引发轰动。捕捞队员描述道:“(这条鱼)身子滚圆、光溜,确为鱼形,但头部却有一个类似饭铲的东西”。

千岛湖的青鱼王和鸭嘴鲟鱼王

据测量,这条鸭嘴鲟重约36斤,而市面上常见的个体只有3~4斤左右,较大的能达到7~8斤,30斤以上而且是野生的鸭嘴鲟绝对算得上是“鱼王”了。不难推测,这条“鱼王”的实际年龄至少在20龄以上,类似的“漏网之鱼”应该还有很多,分散潜伏在数百平方公里的水面下。

鸭嘴鲟被养了30多年,它能替代长江白鲟吗?

鸭嘴鲟在浙江、河南、江苏、湖北等10多个省份均有养殖,华南地区尤为常见。按理说,媒体对鸭嘴鲟应该有一定的认知度,但报道却让人大跌眼镜:当白鲟灭绝的消息爆出后,多家新闻媒体竟然将白鲟和鸭嘴鲟的配图混淆了,这也从侧面揭露出相关媒体对长江白鲟认知匮乏,对外来物种鸭嘴鲟也同样缺少明确定位。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长江白鲟永远无法被替代,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淡水鱼,位于长江营养金字塔的最顶端。作为我国的特有物种,白鲟主要分布在长江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流和支流中,它的生存遭遇可以说是长江生态演变的真实写照,也是评价长江环境变化的重要风向标,生态价值不可估量。

再说说鸭嘴鲟,其定位则是外来物种,可养殖,可食用,也可用作观赏鱼。野生的鸭嘴鲟对环境没有太大危害,不会捕食其他鱼类,在繁殖上也不如罗非鱼那样疯狂,客观上有利于净化水质,利大于弊。

需要说明的是,鸭嘴鲟虽说是外来物种,但还没发展到入侵物种的地步,它的生存状态也不太乐观,在2004年就被IUCN列为了“易危物种”。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经调查后得出结论:未来10年内,野生鸭嘴鲟的种群数量可能减少30%以上,急需加大保护力度。

在中国,鸭嘴鲟是否受保护?

白鲟的灭绝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作为其唯一的近亲,鸭嘴鲟就成了匙吻鲟科“最后的独苗”。在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鸭嘴鲟已被列入了保护名单,禁止各国进行非法国际贸易,鱼子酱、鱼肉制品受到了严格监管。

在我国,鸭嘴鲟也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动物,其养殖属于特种养殖,有一定门槛。养殖户必须提前申请专业的繁殖驯养许可证和销售许可证,否则均属于非法养殖。在2014年9月,江苏省江阴市渔政局查获了一起非法收购案,当事人在未办理驯养繁殖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收购了5380斤鸭嘴鲟,结果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至今仍有警示意义。

总之,野生的鸭嘴鲟受保护,人工养殖后完全可以依法利用,大鲵、胭脂鱼、中华鳖等保护动物同样如此——在获得相关证件后,对野生种群驯养繁殖二代以上,形成人工种群就可以正常销售。

对于长江濒危物种的保护,您有什么好建议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ent/1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