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图片(作为外来物种)
作为钓鱼人,认识鱼,了解鱼,那一定是要知道的。而对鱼的认知,说真的,如果不认真去查,实在是太满分辨真假,区别了。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鱼类大约有32500种,其中淡水鱼类超过15000 种,我国有鱼类3446种,其中淡水鱼类1452 种。 面对这么多种鱼类,想要分清都是本土鱼种什么鱼确实太难了,反正,如果不是必要,我真的不想去了解它们。
在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本地鱼种的生存压力是艰难的。我们都知道,因为引进缘故,很多外来鱼种已经开始入侵南方多地水域,这其中由已珠江流域为最。
珠江流域南方主要的主流水系,这里成为了许多鱼儿的生存要地。然而,由于引进、流入问题,外来鱼种渐渐的成为了该流域的主导鱼种,已知的有:罗非鱼、革胡子鲶、泰鲮(露斯塔野鲮)、麦鲮(麦瑞加拉鲮)、清道夫等等!
如此之多的外来鱼种,由于缺乏天敌。同时,它们为了生存,所以就不断的排挤这土著鱼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本该是客的它们,渐渐的成了这片水域新的主人之一。
要说最苦的当属珠江流域特有鱼种,鲮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土鲮。本该平和的生活在它们的祖地,奈何30多年前的一个引进计划,它们如今的处境可谓是艰难无比。为何?
什么是土鲮,土鲮的处境有多难
土鲮
鲮鱼,俗称土鲮、鲮公,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鲮属。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鱼种,鲮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钙、镁、硒等,所以鲮鱼因此成了南方多地重要的经济型鱼类,被广泛运用在养殖业。
鲮鱼不仅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而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同时,它更是南方钓鱼人的主攻鱼种之一,原因则是,它的中鱼手感一流,拉力鱼劲特别的大。
鲮鱼属热带,亚热带鱼种,在水温低于7摄氏度时就会死亡。这也是为何它们只存在于南方,北方钓鱼人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南方钓友狂拉,而无可奈何的原因。鲮鱼生殖季节4-9月,集中于江河中上游产卵。常见体重0.5kg左右,最大4kg以上。
鲮鱼属底层鱼类,因习性杂食,主要摄食池塘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残饵粪便等,在多地养殖池中起到“清道夫”和增产增效作用。
土鲮为何生活艰难
土鲮虽是珠江流域的特色鱼种,但是,一个流域的面积之大,它不过只是其中的小小一员而已。
就珠江流域比做一个超级大家庭好了,四大家族作为家庭的高级成员,份额、资源自然是第一梯队,而其他的常见鱼种如鲫鱼、土鲮这类就属于第二梯队。其他土著则是构成了第三梯队。
这样的资源划分,本来是比较平和的。奈何随着入侵物种的介入。土著鱼种的生存空间越缩越小,种族繁衍也越发艰难。入侵物种带来的不止是资源的更改,还对本土物种的繁衍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因为它们需要生存繁衍,而这就需要食物,许多的外来物种,它们甚至都会把本土物种的鱼卵当成食物来源,这种伤害就是隔断式的!
在众多外来物种里,很多人一度认为罗非才是入侵物种的“一哥”级存在,可对于珠江流域而言,真正对本地土鲮造成威胁的,非麦鲮莫属了!
何为麦鲮?
麦鲮,学名:麦瑞加拉鲮。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印度四大养殖鱼类之一,1982年从印度引入我国。之所以引进麦鲮,其最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当时的经济效益,而麦鲮可是印度当时的四大养殖鱼类之一,其地位和我国的四大家鱼同等!
麦鲮形状很像草鱼,身体较长、近似圆柱形,腹部圆而平直,背鳍处微隆,尾鳍宽,为深叉形,眼为红色。
?麦鲮为底栖鱼类,喜活水,善跳跃,常靠近岸边觅食。其个体大,适应性强,无论在水库、湖泊、池塘、江河中都能正常生长,耐低氧和抗病能力较强,抗寒能力显著高于土鲮,当水温降至7℃时,仍能正常活动。
有研究资料显示,麦鲮在水温低至3℃时,依然可以存活,而当低于3℃时,存活几率就相当低了。
除了生存能力强过土鲮,麦鲮的繁殖能力同样强于土鲮很多。在自然生长情况下,麦鲮的产卵量很高,一天成年的公斤鲮正常的产卵量为10~15万枚,而且麦鲮的产卵能力和它的体型有关,个体越大产量越高。
除了生存,产卵能力强,麦鲮的寿命也同样高于土鲮很多,最长可活到12年。
为何说麦鲮能成为珠江流域“一哥”?
早在2019年,就有相关研究人士对珠江流域的鱼类,进行了多次调查。有数据显示,此次调查采集了共5867尾鱼类样本,其中外来物种数量就达到了927尾之多。
而最为突出的十个外来鱼种里,麦鲮达到了407尾,而一项被誉为入侵之王的罗非,两个品种加起来才达到了478尾。如果区分开来,那么就是尼罗罗非360尾、齐氏罗非118尾。
此次调查反映了珠江流域的现状,麦鲮、罗非、食蚊鱼,尽成了珠江的主角之一,出现频率居然高过了四大家鱼。而麦鲮的种群数量能妥妥的排进了前三位,是目前“入侵最成功”的外来鱼种之一了,就此次调查看来,麦鲮的难缠程度俨然高过了罗非。
而相比罗非,麦鲮的分布更为广泛,如北江的临武、佛山的九江,广西多地,外来物种的登记皆只有麦鲮。研究人员同样在北江临武码头进行了样本采集,共采集获得1533尾鱼,其中外来物种只发现了麦鲮,数量为300尾,而这组数量可是这1533尾鱼里的23个物种之一,其鱼获占了总数的19.6%。
除了麦鲮的生存生长繁殖能力出众外,泛滥的另一个原因很“有趣”!
对于麦鲮,我也通过多地的了解,之所以会到如今这种泛滥程度。一方面原因是麦鲮的肉质差别土鲮太多,通过了解,很多民众一致认为麦鲮肉质太差,口感柴,除了在400~700克之间还能凑合入口,其他时候,它的肉质也只配做成鱼丸,要么就是晒成鱼干。
作为钓鱼人来说,作钓麦鲮无非就是图了它的中鱼手感。而也因为“不好吃”,所以更多的时候,垂钓结束以后也是扔回江里的。所以,在看到如此境况时,我们不难想象麦鲮的泛滥,最终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文章最后
珠江流域的天然优势,为麦鲮提供可一个无与伦比的生存环境,加上麦鲮因为外来引进的特殊性,近40年的繁衍生息,由于毫无天敌的存在。加之十年禁渔令的颁布,可以说麦鲮超越本土鱼种,成为珠江流域“一哥”的地位,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对于麦鲮的成功入侵,以及越来越多的外来物种流入,你怎么看,本土鱼种的未来又会如何?欢迎大家评论探讨。
我是啊峰爱钓鱼,喜欢的关注!!!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ent/15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