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风范

湄公河巨鲶(湄公河之灾)

澜沧江-湄公河(又称大湄公河)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该河起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中下游流经东南亚5国。该河干流全长4909公里,控制的流域面积多达79.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的十大河流之一。

湄公河流域有两大天然优势,第一是水能资源丰富,第二则是渔业资源享誉全球。然而,这两种资源在开发利用上却存在着诸多矛盾,水电的开发往往会给鱼类资源(尤其是洄游性鱼类)带来毁灭性打击。对东南亚的5个沿岸国家而言,水电和渔业资源的取舍与利用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湄公河:坐拥两大资源的“财富之河”

调查显示,大湄公河的整体落差高达5000多米,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水电蕴藏量超过9400万kw,全流域多年来的平均发电量高达1800亿kwh。正因为如此,湄公河还被誉为“东南亚的蓄电池”,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宝库。

除了水电之外,大湄公河的渔业资源也极为丰富。湄公河委员会(MCR)的统计资料显示,全流域的鱼类共有1700多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仅次于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二位。在2000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还把湄公河确定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淡水鱼类生态区域之一。

由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产方式以第一产业为主。湄公河的渔业资源是沿岸6500万人获取蛋白质和营养的主要来源,对维持当地居民的生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东南亚各国人口不断增多,对蛋白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升高,湄公河面临的挑战只会越来越艰巨。

在柬埔寨,超过八成的居民都严重依赖于湄公河的淡水鱼,巴沙鱼、黄貂鱼、倒刺鱼是餐桌上的“常客”;而在老挝,每人每年平均消费24公斤淡水鱼,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有13%以上都来自于湄公河的渔业资源。从供应食物的角度上看,湄公河堪称东南亚沿岸5国的“生命线”,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根据往年的捕捞数据,湄公河流域每年捕捞的渔获物超过180万吨,有的年份甚至能达到200~250万吨。从开发规模和捕捞产量来看,大湄公河流域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淡水渔业,成绩不可谓不惊艳。这些淡水鱼大部分都以内销为主,堪称东南亚人民的“救命鱼”。

那么,上百万吨的渔获量究竟是什么概念呢?横向比较一下:我国渔业资源最丰富是长江流域,在2018年前后长江的渔获量还不到10万吨,而黄河流域近两年的渔获量更加惨淡,还不到5万吨。湄公河的渔获是长江总渔获量的20倍左右,这么一比较,湄公河的渔业生产能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水电大坝的功与过

湄公河的渔业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最大的威胁来源就是水电的开发。

世界江河数据库的资料显示,湄公河已开发的水能资源仅占资源储量的1%左右,而下游的多个国家还面临着严重的缺电现象,对水电开发具有很大的需求。为此,柬埔寨、老挝、泰国纷纷制定了宏大的开发水电计划,并且进入了实施阶段。

在东南亚的沿河5国中,老挝和泰国对水电开发表现出的热情尤其旺盛。以老挝为例,该国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落后,被联合国确定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然而,老挝在资源上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老挝境内200公里以上河流就有20多条,有60多个站点具备建设水电站的潜质。此外,湄公河干流在老挝境内的长度超过700公里,整个干流50%以上的水电资源都集中在老挝。有专家指出,如此巨大的水力资源一旦被充分发掘出来,老挝大概率会成为世界电力的出口大国。

老挝的水电开发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曾发生过垮坝现象

不可否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水电的建设能够带动工业发展,水电贸易还能够增加外汇收入,改善国家经济面貌、减轻贫困,经济效益相当诱人。据了解,目前大湄公河流域有17个大型的水电项目正在修建和筹划中,后果显而易见——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将被割裂开来,生态一体性将不复存在。

对于水电大坝的修建,最先受到打击的就是洄游性鱼类。以湄公河巨鲶为例,这种鱼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淡水鱼之一,只需要3~5年的时间就能长到150公斤,6~8年能长到200公斤,是名副其实的“淡水鱼王”。

作为典型的洄游性鱼类,湄公河巨鲶在八九十年代曾是老挝、柬埔寨等国主要的渔获物。然而在过去的10年里,水电大坝彻底切断了湄公河巨鲶的繁殖洄游路径,导致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了90%。如今,湄公河巨鲶已经非常少见,是东南亚有名的濒危物种。

湄公河巨鲶的悲剧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湄公河中,体型超过1米的大型淡水鱼还有很多,比如巨暹罗鲤、巨型淡水魟、大唇原鲃、穗须原鲃等等,这些鱼也都是当地主要的捕捞对象。然而,这些大型鱼的生存现状同样堪忧,有些甚至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如巨暹罗鲤)。

湄公河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到2020年为止,水电项目至少导致了40%的水生生物减少或消失。如果这种情况在将来还得不到改善,那么到2040年,预计有80%的鱼类资源都将濒临枯竭。

届时,东南亚沿岸5国的渔业资源将集体陷入低迷,衰减幅度至少为30%,多的甚至能达到55%。对于上千万依赖渔业资源过活的居民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生存挑战。

一碗水端平并非易事

在水电资源和渔业资源之间,想要一碗水端平绝不是那么容易。放眼全球,水电的开发历来都是世界各国讨论的热点话题,有的积极赞同,有的则强烈反对,双方说法不一,谁也说服不了谁。

在“非黑即白”的争论之外,国际上还存在第三种声音,听起来更加合理:强调对水资源的综合治理,也就是在开发水电的过程中兼顾到生态环境,给鱼类留一条“活路”。

其实早在十年前,世界银行就公布了向生态倾斜的水电政策,当年的《水电发展方向》报告就指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水电开发和环境保护都很重要。如今,这种生态开发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

总之,东南亚各国在水资源的开发上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只有兼顾了生态环境,水电的开发才能免于“生态罚单”。修建鱼道等过鱼设施、联合生态调度、增殖放流等辅助手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渔业资源,只要积极保护,湄公河的生态就有望迎来新的转机。

对于湄公河的“救命鱼”和水电开发,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ent/1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