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2亿年进化了6次)
提起电鳗,很多人对它不熟悉,它的外观和鳗鱼差不多,只是电鳗的个体巨大,体长可达2.5米,并且电鳗和鲶形目鱼类相近,不是鳗形目,又号称“水下高压电”,能够产生强大的电流捕食,或者吓退其它捕食者。
即使鳄鱼捕食电鳗,也经常被电死,电鳗在水中几乎是无敌的存在。但是由于肉质鲜美自古就被大量捕杀,那么这种能够电死鳄鱼的电鳗,是怎么被捕捉的?捕捉的时候难道不怕被电死吗?
01电鳗
电鳗属于裸背电鳗科的鳗形、南美鱼类,分布在热带及温带地区的淡水中,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圭亚那河、奥里诺科河流域。它不是真正的鳗类,而是与鲶形目的种类相近。电鳗的行动迟缓,喜欢在流水缓慢、水质透明度低的水域生存,体长可达2.5米,重量超过20公斤。
电鳗身体呈圆柱形,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色,腹部橙黄色,没有背鳍和尾鳍,有臀鳍,依靠臀鳍的拨动而缓缓游动。尾部具发电器,来源于肌肉组织,受脊椎神经支配。体内发电器,位于尾部脊髓两侧。
电鳗的视力很差,由于长期生长在透明度低的环境下,或者阴暗的环境内造成视力退化,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捕食。它在捕食的时候,会向周围水域内发出微弱的电压,附近水域有鱼类躲藏的话,受惊而逃逸,电鳗就会再次发出强大的电压捕食,并且电鳗还能通过微弱的电压探知周围环境。
电鳗为肉食性巨型鱼类,它们能够捕食一切比自己小的鱼类,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等,都是它们的食物。即使食人鱼也难以逃脱,当电鳗遇到食人鱼鱼群的时候,会释放强大的电压,把食人鱼电死或者电晕后吞食。并且它还有围猎的本能,数条或者十几条电鳗一起围猎鱼群,把鱼群赶到一起,然后放电,在食物稀少的时候也会进食腐食。
02为何号称“水下高压电”
高压电指:配电线路交流电压在1000伏以上,或直流电压在1500伏以上。那么电鳗的放电电压有多大?研究表明:电鳗平均放电的电压为350伏左右,最大电压为800多伏,这么大的电压足以电死一头牛。从这里不难看出,电鳗即使按照人类的标准,也已经无限接近高压电。
根据化石表明,电鳗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2亿年,期间一共经历了6次进化,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放电的鱼类之一,就连鳄鱼捕食电鳗的时候,也会被电鳗电死,然后逃脱,那么电鳗是如何放电的?
电鳗身体两侧的细胞,就像小型的“叠层电池”,能使钠离子和钾离子流通,就像许多叠在一起的“电池”一样,放电的时候电鳗的头尾之间就产生了很高的电压。并且电鳗能随意放电,自己掌握放电时间和强度。释放的电压足以电死或者电晕附近的鱼类,从而完成捕食。即使人类无意间被电鳗攻击,几乎是立即死亡的下场。
在亚马逊河由于暴雨后涨水,水质浑浊,电鳗靠近浅滩活动,每年都有当地人下水被电死的例子。但是电鳗放电的强度并不是一样的,因为它们的体型不一样,强度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体型越小放电的电压越小,体型越大放电的电压越大,那么电鳗到底能放多少电?
电鳗放电并非是无穷无尽,研究表明:电鳗每分钟大致能放电50次左右,并且电量越来越弱,需要休息后才能再次恢复。当它遇到危险后,会释放出最强的电压,比如:遇到巨型掠食性鱼类,以及鳄鱼的时候,释放最强电压后,给自己增加逃逸的机会,那么这种带电鱼类是如何被捕捉食用的?
03电鳗是如何被捕捉的?
电鳗多在浅水的池沼或水体较混浊的岸边活动,肉质鲜美是原产地著名的食用鱼。前文提到电鳗号称“水下高压电”,亚马逊流域当地人经常有被电鳗电死的报道,那么为何这种恐怖的鱼类,还能被当做食用鱼?其实再狡猾的猎物也很难逃脱人类的抓捕,而电鳗也不例外。
电鳗喜欢在回水弯,或者水草下,或者十分浑浊的水域内,或者河流的岔口等地活动,亚马逊流域内的原住民早已摸清电鳗的习性。并且它们呼吸氧气需要露出水面,当人们发现电鳗时不时露出水面呼吸的时候,证明这些水域内的电鳗比较多,就可以展开抓捕计划。
抓捕比较简单,人们将一群牛赶入水中,让电鳗受到惊吓从而放电,由于牛的个体比较大,又是成群入水,能够分散电压,随着电鳗的持续不断放电,电压越来越低,直至电量耗尽,然后人们用围网捕捞,但是这种捕捞方式比较原始,不适合大水面使用,在小水面或者小范围内比较有效。
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钓电鳗,这种方式效率比较高。亚马逊当地原住民,使用鱼钩、鱼线、地插,做成一个线组,主线不需要太长2米就行,把活鱼挂在鱼钩上,扔到电鳗经常出没的水域内,地插直接插在岸边。
傍晚的时候下几十副线组,因为电鳗晚上的活跃程度最高,它们喜欢在晚上借着夜幕的掩饰捕食,当它们发现半死不活的鱼饵后,就会吞入腹中,而线组比较结实,又链接地插,也就难以逃逸,这种捕捉电鳗的代价比较小,并且成功率高。
最后:虽然电鳗经过6次进化,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亿年,但是也没能逃出人类的五指山!在亚马逊河流域,有些河段电鳗的密度已经非常小,甚至已经濒危,虽说它能释放“高压电”,但还是败给了当地土著,在人类面前没有无敌的生物,即使电鳗能够在水底称霸,还是逃脱不了成为食用鱼的命运。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ent/15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