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风范

正直爱洁蟹(盘点那些)

物种学名的制定,是为方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交流探讨而创立的生物正式名称,采用的是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我们自己也有对应的中文物种名称,不过不叫学名,而是中文正式名,这是我们自己的官方称呼,用来区别和统一民间对各种动物各式各样的叫法。

毕竟我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化底蕴也相当浑厚,自然应当有个我们专属的“学名”。翻翻我们对动物的命名,你就会发现一些相当有意思的名字,不得不佩服这些生物学家的脑洞,一起来看看吧。

偕老同穴(Euplectella aspergillum)

光听名字,是不是很难和动物联系起来?顾名思义的话,倒像是一个名词,描述的是两个人在一个洞穴内一起相伴到老的场景。那为什么要给一个生物起这样的名字呢?

这诗意浪漫的名字,你会在下面的描述中找到答案。

偕老同穴属(Euplectella),六放海绵纲下的一种生物,骨架由二氧化硅骨针组成,形态有圆柱状和花瓶状,内部中空,是一种固着生物,固定后就不会移动,有维纳斯花篮的美称。

作为海绵生物,它们体表全是一些进水孔,依靠水流带来食物,排出废物。看过海洋生物纪录片的小伙伴们会发现,这种构造简直就是为海洋小动物们量身定制的“安全屋”,的确,偕老同穴不仅在活着时为海洋生物提供安生之所,死亡后身体也会保存完好继续为小动物们服务。

和其他海绵、海葵那种小鱼儿的临时庇护所不同的是,俪虾(伉俪)在小的时候就会成双入对的住进偕老同穴中,依靠水流带来的食物生长,随着身体渐渐长大,它们就再没办法从孔洞中离开,于是,这对俪虾便会永远的生活在其中,直至死去。正是它们这种伴生关系,让俪虾获得了像诗歌中“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一般浓浓的爱意,也成就了它们“偕老同穴”的美名。

在日本,偕老同穴还会作为新人的结婚礼物,是对新人相伴一生的祝福。

派大星(Astrolirus patricki)

这是2020年由中国科研团队张睿妍、周亚东、肖宁、王春生发现的一种深海海星,属项链海星目,背板海星属。物种名“派大星”是命名人张睿妍根据动画《海绵宝宝》中的角色派大星命名。

作为一个看《海绵宝宝》长大的90后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派大星”并不奇怪,张睿妍解释道:“因为派大星的生活习性,它们总是和“好朋友”海绵出现在一起”。

目前发现的所有派大星标本全部都栖息在海绵上,它们这是一种共栖共生的关系,是深海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生物都会选择附着在在海绵、底栖生物、岩石上等待食物。但是像派大星这样只选择海绵作为栖息地,它们两个好朋友的亲密度还是非比寻常的,可能是一种专一的共生关系,需要后续的持续研究。

不过,和动画片中圆圆胖胖的派大星不同的是,现实中的派大星有7个细长的腕,身体中心的体盘非常小,几乎没有肉,只有颜色是相近的。

2021年,“派大星”入选《世界海洋物种目录》“2020十大卓越新物种”之一。

与之类似的命名还有:特朗普蛾(Neopalpa donaldtrumpi)-因为命名者觉得它和特朗普发型相似。

斑鱼狗(Ceryle rudis )

这是只鸟的名字,没想到吧!

至于它为什么要叫斑鱼狗,斑是因为它们斑马一样的黑白配色;鱼狗,一是因为它们捕鱼为生,二是因为在早些时候人们会将这种捕猎能力强,强壮,好吞噬的生物冠以“虎,狮,狗”等称谓,比如水虎(鱼),壁虎,蜂虎(鸟)。斑鱼狗因为高超的捕鱼能力,也就有了“鱼狮,鱼狗”等俗名,正式命名的时候也就沿用了这样称号。

有些地方也管翠鸟叫做鱼狗。

不提前知道的话很难想到这样的名字会是什么动物,知道后又觉得名字很合理。

货币美妙蟹(Cryptocnemus obolus)

软甲纲-十足目-玉蟹科-美妙蟹属成员。其他成员还有中国美妙蟹(Cryptocnemus chinensis)、五角美妙蟹(Cryptocnemus pentagonus)。

我觉得确实美妙。

螃蟹类有意思的命名的还有很多:万岁大眼蟹(Macrophthalmus banzai )、正直爱洁蟹(Atergatis integerrimus)、红色相机蟹(Camatopsis rubida

学名-科普

学名,生物学术语,指的是每个生物的世界通用格式化拉丁文或拉丁化名称。物种学名起源于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é),他提出的双名命名法(属名+种名)被普遍接受采用,成为物种命名的标准。学名之外的名称皆为“俗名”,包括中文正式名。

双名命名法(属名+种名)举例:

虎(Panthera tigris)、狮(Panthera leo)、猎豹(Acinonyx jubatus

虎和狮都是猫科-豹亚科-豹属,猎豹是猫科-猫亚科-猎豹属。

以上,感谢观看。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ent/2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