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怎么读(它是清明节风俗活动之一)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节日。明日便是清明了,不知各位都如何安排这三日的假期?是出门游玩还是归家扫墓?
有节必有节俗,而且节俗依据时间、地域不同而不断沿袭、变化。清明节扫墓祭祖、礼敬祖先习俗早已有之,及至宋元时期它又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禁火冷食、踏青郊游与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此后各代大体承袭旧制。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项——蹴鞠。
什么是“蹴鞠”?
“蹴”动词,即用脚踢,“鞠”则是指皮制的球体,“蹴鞠”简单解释就是踢皮球,它是一项非常古老的体育运动。从产生到衰落,蹴鞠大概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甚至更久。
2004年7月17日,在中国举办的亚洲杯开幕式上,国际足联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山东淄博被正式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蹴鞠究竟形成于何时?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
蹴鞠所用之“鞠”,上可上溯到石器时代用于狩猎的石球,如约十万年前的丁村文化遗址和四万年前的许家窑文化遗址中都有出土,此时的石球多为手掷。到了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用脚踢的石球及镂空的陶球。
传说蹴鞠为黄帝所作。战国帛书中有黄帝杀死蚩尤以后,“充其胃以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的记载。
“蹴鞠”一词最早见于文字,是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刘向编撰的《战国策·齐策》中:
安陵阪里公乘项处病......处后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呕血。臣意复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即死。病得之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战国策·齐策》
所以说最晚在战国时期蹴鞠就已经出现了。
汉代蹴鞠
两汉三国时期,蹴鞠发展比较快,称得上是蹴鞠发展的高峰期。
这时的鞠是用毛发或草来填充的皮制实心球,十分简陋。正如班固《汉书》中所说:
“鞠以韦为之,实以毛,蹵蹋而戏也。”
汉代蹴鞠的场地分为有围墙和无围墙两种,有围墙的蹴鞠场一般为宫廷皇族所建,较为豪华,东、西面墙有弯月状鞠室。无围墙的场地则简单粗暴:在场地中央划地为界,比赛双方各挖六个土坑作为鞠室即可,规定时间内踢进对方鞠室内次数多者获胜。
汉代还出现了像《蹴鞠二十五篇》等专门针对蹴鞠运动而作的书籍文章。说明在汉代蹴鞠运动广泛流行,己经有了独立的场地、清晰的规则和多样的战术。
一些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上还保留着民间蹴鞠的画面。
唐代蹴鞠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杜甫《清明》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李白《古诗五十六首》
彩绳拂庭柯,轻球落邻囿。
——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得知在唐代时,各地已有在清明节蹴鞠的习俗,不止清明上巳节可以玩,平时亦可作为娱乐;不仅皇室宫廷可以玩,普通平民喜爱蹴鞠的也不少。
唐代时鞠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可以充气的空心球。
唐代徐坚的《初学记》中记载:
今蹴鞠曰戏毬。古用毛纠结为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
唐代仲无颇的《气毬赋》中有:
气之为球,合而成质。俾腾跃而攸利,在吹嘘而取实。尽心规矩,初因方以致圆;假手弥缝,终使满而不溢。苟投足之有便,知入门而无必。时也广场春霁,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阗。或略地以丸走,乍凌空以月圆。
这种鞠用皮革包裹动物膀胱缝制而成,再充入气体使其鼓胀,又圆又轻又有弹性。
唐代蹴鞠场在汉代的基础上增设了用丝网和竹竿制成的球门,球门中央挖有一圆洞,供队员射门。双球门蹴鞠场在球场两端设球门,单球门蹴鞠场则在场地中央设球门。
中国蹴鞠在唐代时逐渐向东传播到日本和朝鲜等地,再由此向西传播至欧洲,后来在英国被发展为现代意义上的足球。
宋代蹴鞠
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蹴鞠运动更为普遍,呈现出了鼎盛的状态。宋代蹴鞠以娱乐竞赛表演为主。有一种单球门形式的蹴鞠,叫做“筑球”,主要供统治阶级的观赏娱乐,多在宫廷大宴中举行。《宋史·乐志》中曾提到:“每春秋圣节三大宴,……第十二,蹴鞠。”
另一种是白打形式的蹴鞠,不用球门,以动作的花样技巧和踢控球的技术为重。《水浒传》里的高俅就是一位白打蹴鞠的高手。“那高俅见气毬来,也是一时的胆量,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鸳鸯拐就是用左右外脚踝踢球。“才踢几脚,端王喝采。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那身分模样,这气毬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高俅凭借高超的蹴鞠技艺受到端王赏识,端王登基后,高俅成为了太尉。宋代有很多因为球技出众而被提拔做官的例子。《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以及宰相赵普等六人蹴鞠的场景。
宋朝时出现了与现代足协或足球俱乐部类似的机构——“齐云社”,又称“圆社”,还出现了全国性的蹴鞠比赛——“山岳正赛”。陈元靓的《事林广记》有诗曰:“四海齐云社,当场蹴气毬,作家偏著所,圆社最风流。”这种遍布各地的民间蹴鞠社团的出现促进了蹴鞠运动的传播和深入发展。2001年由任泉、李冰冰、李宗翰等主演的《一脚定江山》即是以宋朝蹴鞠为主题的电视剧。
“十二香裁成圆锦。”“熟硝黄革,实料轻裁。密砌缝成,不露线角。”“前人健色,正重十四两。”“嵌缝深窝,梨花可戏,虎掌堪观,侧金钱短难缝,六叶桃样儿偏羡。”宋代的鞠用十二片皮革缝制,其外形和重量基本与现代足球类似,工艺精致,种类繁多。
蹴鞠走向衰落
在蒙古族统治下的元代,蹴鞠活动开始出现衰退的迹象。蹴鞠不为统治阶层喜爱,逐渐成为纯民间的文化活动。此时出现了男女同场蹴鞠的现象,且通常作为一种表演供人观赏,其社会性渐渐消退。
到了明清,蹴鞠逐渐被认为是下层人士的消遣娱乐活动。明代严禁军人蹴鞠。从《宣宗行乐图卷》中可以看出,皇帝也只是观看蹴鞠表演,并不下场参与。
清代严令禁止蹴鞠活动,传统的蹴鞠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和打击,进一步衰落。乾隆时蹴鞠与溜冰运动相结合演变成为一种冰上运动。至清代中叶,蹴鞠彻底消失了。清末,现代足球运动传入。
我国古代蹴鞠从战国时期到清代中叶大约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1989年8月8日,由第十一届亚运会基金会发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基金奖券》,其中就有1枚反映中国古代体育经典“蹴鞠”的彩票。
2005年9月12日,全球首家全面展示中国足球几千年演进历史和世界足球发展风貌的专业足球博物馆——临淄足球博物馆建成开馆。2006年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END(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参考资料:
田志生 中国古代蹴鞠发展演变的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刘秉果 中国体育史[M]
陈 卓 从唐宋诗词看蹴鞠运动发展特点[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life/18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