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技巧

圣诞节怎么过(不过圣诞就能振兴传统节日)

不过圣诞就能振兴传统节日?中国曾有自己的圣诞,后来为何丢了?

又到一年一度的圣诞节了,商家们很忙叨,年轻人很喜欢,当然最近这些年也开始有些声音表示对过洋节的反对,尤其这个节还有鲜明的宗教背景,在一个以无神论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国家,这就显得挺格格不入。今天我们先不谈这些争议,我们来谈几件圣诞节刚进入中国时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基督教的圣诞节这个洋节,是随着近代中西方的交流才进入中国的,至今也就一百多年的时间。而就圣诞这个词来说,其实在近代以前,在中国也是有的。那古代中国的圣诞节是指什么呢?为啥现在都没人知道了呢?咱们今天一起来谈谈这几个问题。

一、圣诞节是“西方冬至”?

要说圣诞节具体是哪一年进入中国的,这可能真不好统计,毕竟在古代社会也有过一些天主教的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他们有没有在中国过过圣诞节?这个真不清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圣诞节比较正式地进入中国,并逐渐由西人群体扩展到国人群体,这是近代以后的事儿。这其中作为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上海肯定是首当其冲的。翻阅19世纪晚期的《申报》,就能看到挺多当时西方人在上海过圣诞的报道,不过这些报道都提到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当时的中国人,把老外过的这个圣诞节,当做是“西方冬至”。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有这么几个原因。

不过圣诞就能振兴传统节日?中国曾有自己的圣诞,后来为何丢了?

首先就是时间接近。以公历来说,中国传统节气中的冬至,一般都在12月21日或22日,虽然传统中国用农历,但冬至的日子是比较固定的。那么圣诞节就固定在冬至之后的3-4天。中国的老百姓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这可能是西方人在过冬至了,比咱们晚几天。

其次就是一些活动的内容。冬至在中国传统上不只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民谚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在历史上的较长时期里,因为冬至所在的十一月被定为岁首(周历),冬至也就真的承担了年的角色。虽然汉武帝定《太初历》之后,以一月为岁首了,但冬至的特殊地位还是保留了下来。在冬至这一天,官方有祭祀活动、有宴请和放假,民间也有家庭的祭祖、团聚宴饮之类的活动习俗,甚至在有些地方冬至的重要性不输春节。这些官民的习俗到清末的时候依然保留着。而圣诞节在进入中国之初,主要也是流行于在华的洋人群体。过节的时候这些洋人往往也会有一些集会、装扮住所、家庭团聚会餐之类的活动,中国老百姓不懂这里面的宗教内容,但看起来觉得和咱们中国人过冬至节差不多,于是就有了这种误解。

不过圣诞就能振兴传统节日?中国曾有自己的圣诞,后来为何丢了?

冬至大如年

后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精英接触到西方社会和文化,回国后又向更多中国人介绍,大约到了民国以后,圣诞节的本意才为越来越多中国普通人知道,人们开始称呼它为“耶稣圣诞节”或“耶稣诞辰”等,简称是“耶诞节”。所以近些年新儒家的一些学者主张把圣诞节改称“耶诞节”并恢复中国传统的圣诞节,也是有一定依据的。至于中国传统的圣诞节是什么?咱们接下来再谈。

二、中国古代的“圣诞节”

如果我们检索中国古代的各种传统文献的话,会发现“圣诞”这个词早在唐朝就有人用了,比如大诗人李白在一篇碑文中就写道:“采天长为名,将传之无穷,纪圣诞之节也。”当然可以想见,这个圣诞,和基督教的圣诞节不是一个意思。概括起来,中国古代用“圣诞”这个词,一般有三种所指。

第一种就是皇帝或太后的生日。中国古代管皇帝都叫圣上,那圣上的诞辰自然就是圣诞了。前面李白那个圣诞之节说的就是唐玄宗的生日。也有些时候皇帝的母亲太后的生日,也被称作圣诞,宋代秦观《代贺坤成节表》里就有:“窃以圣诞当期,严秋在序……”之类的说法,坤成节就是太后的生日。把皇帝、太后的生日称为圣诞或圣诞节,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不过中国古代关于皇帝的生日,其实先后有过很多种叫法,比如天长节、万寿节、千秋节等等,圣诞节是其中的叫法之一,并非特别突出。

不过圣诞就能振兴传统节日?中国曾有自己的圣诞,后来为何丢了?

古装剧里的万寿节

第二种用法就是在佛教、道教等各种中国传统宗教里,有一些重要的神仙、祖师之类的重要角色,他们的生日也被信众称作圣诞。这里涉及到的角色形象就非常杂,因为中国古代史多神信仰么,各种宗教谱系繁乱人物众多,很多神仙大能的生日都可以叫圣诞,比如什么“十殿阎君圣诞”“遮天大王圣诞”之类。后来一些民间的地方神祇,当地人在给他们供奉香火的过程中也补全了各种“人设”,包括生辰、经历等等,于是这些地方神也有了自己的“圣诞”。

第三种就是孔子的诞辰了。孔子作为儒家的开山老祖,后世随着儒家学说的地位不断崇高,孔子的地位也不断拔高。历朝历代加给孔子的封号也是愈发的尊崇,宋仁宗之后孔子的后人更是被赐予了“衍圣公”的封号,孔子更是被历代的读书人和统治者们尊称为“圣人”。明清以后,官方对孔子的尊崇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清代更是将孔子的诞辰八月二十七日定为国家级的重大典礼仪式,成为了国家法定的“圣诞节”。

不过圣诞就能振兴传统节日?中国曾有自己的圣诞,后来为何丢了?

祭孔大典

三、中国的圣诞节为啥不见了?

中国传统上的这三种圣诞节,在进入民国以后都逐渐地衰落了,以致于今天的很多朋友都没有听过。这当然也是有一些原因的。

首先说皇帝生日这种圣诞,1911年辛亥革命一声炮响,正式终结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皇帝都没有了,那所谓的“圣诞”自然就不复存在。后来虽然溥仪在伪满洲国又苟延残喘了几年,恢复了所谓的皇帝制度,但我们都知道那就是侵略战争下的畸形产物,也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灰飞烟灭了。

不过圣诞就能振兴传统节日?中国曾有自己的圣诞,后来为何丢了?

传统宗教的圣诞节不必多说,随着传统宗教的式微一并衰落下去。至于孔子诞辰,则随着民国以后官方对孔子政治定位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海外的儒家知识分子中一直保持着一缕余绪。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提振,孔子的地位也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每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在孔子的故里曲阜也开始有祭孔大典,成为了当地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但重新将孔子诞辰命名为“圣诞节”,将基督教圣诞节改回“耶诞节”,这一提法一直局限在部分新儒家学者的小圈子里,没有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对现如今绝大多数的中国民众而言,圣诞节就是每年的12月25日,是一个西方的节日。

文史君说

回到开头提到的争议:中国人要不要过圣诞节?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必须二选一的问题。但在现今的舆论场上,把本来不必二选一的问题强行让读者二选一,这是制造舆论撕裂的常见手段。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过不过圣诞节以及怎么过圣诞节。而在众多反对过圣诞节的声音中,有一种声音很有迷惑性,他们认为:过圣诞节导致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遭到冷落,不利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其实通过上文我们回顾圣诞节进入中国的过程,以及中国传统“圣诞节”的衰退就能看出来,中国传统节日的衰落,是因为大家过洋节吗?

不过圣诞就能振兴传统节日?中国曾有自己的圣诞,后来为何丢了?

中国传统节日的衰退,归根到底是我们这些传统节日,其节日的传统文化内涵,日益远离了现代人的生活环境。比如传统春节的一些代表性活动,走亲访友、祭祀先祖、宗族团聚、宴饮娱乐,这些活动为什么变得不再有吸引力,尤其是不再吸引年轻人呢?

这些问题解释起来或许复杂,但最直观的原因就是,每日被海量信息洗礼,在消费主义文化中长大,过着城市里的原子化个人化生活的年轻人,不习惯这些!而且,传统节日的一些节俗活动,是有着世俗化的功能的。不管是精神层面的祭祀祖先,还是现实的宗族活动,都有着现实的意义。但这种现实的意义在今天也在日渐消退。对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来说,祭祖干什么?宗族有何用呢?

不过圣诞就能振兴传统节日?中国曾有自己的圣诞,后来为何丢了?

所以说,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需要进行现代性的引渡。要发掘传统节日中符合现代社会环境的要素,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方式呈现出来,用更现代化的方式把节日组织起来。否则的话,即便一纸法律禁止了圣诞节,人们也不会对老旧的春节提起什么兴趣的。

所谓的文化自信,关键是我们自己要讲好中国故事,而不是让讲外国故事的人闭嘴。毕竟在如此开放的世界,你关得住谁呢?

参考文献:

1、张博锋:《“圣诞”在中国: 一个名称背后的社会文化迁移》,《文化遗产》2014.1。

2、邵志择:《从“外国冬至”到“圣诞节”:耶稣诞辰在近代中国的节日化》,《学术月刊》2012.12。

(作者:浩然文史·一鸣老师)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life/2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