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怎么读(嬴政为何把)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秦始皇称得上是千古一帝,他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统一了东方六国,结束了几百年纷乱的中原大地。
建国之后,始皇帝又先后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加快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奠定了中原王朝的基础,流芳百世。
值得一提的是,始皇帝在称皇称帝之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他还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为自己找一个专属的“职称”。
现在,我们经常在电视上听到皇帝们说“朕”这个字,其实就是始皇帝发明的。那么,这个字到底是有什么意义呢?为何始皇帝钟情于它。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赢政的发展史
早年,秦国为了政治上的需求,将嬴异人送到了赵国当人质。在这个过程中,嬴异人认识了吕不韦,又通过吕不韦认识了赵姬。
两人一见钟情,随后结为了夫妻,如此才生下了秦始皇。也正是因为如此,始皇帝的身份一直被人怀疑,说他是吕不韦的孩子。
长大之后的嬴政,经历了重重苦难,最终回到了秦国。或许也是因为在赵国的经历吧,炼就了始皇帝“铁”一般的心,也为他的夺权埋下了伏笔。
庄襄王去世之后,嬴政便继承了皇位,但因“主弱臣强”,一直没能掌控大权,直至他先后除掉了嫪毐、赵姬、吕不韦,才正式登顶值高峰,开始了他的传奇故事。
掌控秦国的嬴政,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在公元前231年左右开始了自己征服天下的事业,统一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我们都知道,自商鞅变法以来,经过了几百年的努力,秦国羸弱不堪的局面被彻底改变,成为了战国真正的霸主。
反观东方六国,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不进反退、越来越弱小,此消彼长之下,天下逐渐形成了“一超六弱”的局面。如此,才给了始皇帝统一天下的机会。
战争开始后,东方六国虽然多有反抗,但是秦国靠着自己的弓弩之利、军民奋战,还是先后灭掉了韩赵燕魏楚齐等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大统一帝国。
回首我国几千的历史,很多皇帝都“好大喜功”,秦始皇也是如此。登上皇位之后,他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开始奢靡的生活,比如,为自己修皇陵、修阿房宫、泰山封禅等。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暴政”,所以才会出现后来的“天下苦秦久矣”的局面,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当然这是后话。
值得一提的是,始皇帝除了做出以上彰显身份的事情之外,他还做了另外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将“朕”这个字纳为自己的专属。
那么,“朕”这个字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为何秦始皇会单单钟情于它。其实,单单看这个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若是看古代的繁体字,并将其拆开,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在很多史书中,都对“朕”字有记载,比如《离骚》中写到:“朕皇考曰伯庸”,《说文》中也有“朕,我也”的意思。
简单而言,“朕”这个字并非是始皇帝创造的,而是在更早之前就有了,它的大概意思就是现在的:“你、我、他”,对人的一种称谓。
当时,朕这个字在民间也大肆流传,百姓们的日常交流中也会经常出现,或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威势吧,始皇帝便强行将这个字给征用了,并且禁止民间使用。
现在的“朕”是由“月”和“关”结合而成的,但最早期的“朕”却并非如此。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文字其实也在不断演变。
因此,秦帝国时期的“朕”则是另一种写法,大概的情况便是左边是一个“舟”,右边则是一个灷(读zhuàn),这是一种什么含义呢?
“说文解字”中对它有着一种解读,“舟”在代表的意思是指船的两块木板间隙,是寡德的自谦,与寡人的意思很像。另外,灷(zhuàn)的意思是“迹象”,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征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财富、权力。
将舟和灷放到一起解读,大致可以理解为“我说的话就是征兆、预言,所以你们要听我的”,与“执牛耳者”很相似。
总体来说,“朕”这个字放到现在来看,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放到古代的繁体字中来看,它的字面意思便可以让人理解。
除了“朕”这个字外,始皇帝还将“制”、“诏”也都收为己用,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写道:“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除了秦始皇之外,在我国历史上还有很多皇帝有过这样的“手笔”,朱元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他所做的事情比秦始皇更甚。
朱元璋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洪武皇帝朱元璋,他曾经是穷苦出身,所以在与别人聊天的时候经常会用“咱”这个字,影视剧《朱元璋》对此也有所体现。
不过,当上皇帝之后,他便将这个字给垄断了,民间的老百姓不能再用了,否则就是触犯了皇权,是要被问责的。
洪武大帝为何要这么做呢?我们可以理解为,“咱”是老百姓们常用之物,强行将其纳为己用,则可以显示皇权的独特性,“垄断”才能彰显出一个人、一件事情的霸气。
另外,明朝的皇帝因为姓“朱”,而明朝时期猪肉又非常的受欢迎,所以为了避嫌,朱家人为了此事可没少费心思,比如将朱称之为:“ 豕、彘”等,民间百姓不能说“猪”。
甚至于杀猪也不能说杀猪,朱元璋给它起了一个很文雅的名字(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纵览我国的历史,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都是为了“避讳”。宋朝事情,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其弟弟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赵匡美改名为“赵光美”。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赵光美又更名为“赵廷美”,这样的举措也是为了避嫌,为了凸显皇帝独一无二之处,有关它的任何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
哪怕它是一个小小的称呼,但是只要能凸显皇权的高高在上,皇帝们也会趋之若鹜、费尽心机的达到。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life/2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