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典型事件(水浒上上人之林冲和杨志)
金圣叹点评水浒人物,有九人被评为上上人选,我把这九人分为五组:林冲和杨志、花荣和关胜、吴用和阮小七、鲁智深和李逵、武松,来对比着看,很是有一番意思。今天和大家聊聊林冲和杨志。
先看金圣叹对林冲和杨志的点评: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的事业来,然而削元气也不少。
杨志、关胜是上上人物。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关胜写来全是云长变相。
林冲和杨志之相似
林冲和杨志均属于北宋低级武官,是行走在东京的朝廷中人。林冲的名头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听着很是唬人,实际上级别不高,应该没有品级。从之前王进和他自身的经历来看,属于那种经常在领导面前露脸,但是没什么实际权力、有一定地位的人。当然,这里的地位自然是对市井小民而言,对于高俅,林冲是那种一句话便可决生死的小人物。
杨志的职务要比林冲高一些,有可能在中武举后有过官职。北宋官职复杂,很多人一辈子功劳很大,其实官位并不高,尤其是朝廷重点防范的武将。杨志的官位品级,充其量也只是个九品下的低级武官,除了俸禄高些,也是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的小官。就这么个小官,也因杨志押送花石纲的失误,被朝廷收回了。
金圣叹在点评中把杨志和关胜放到了一起,说他是旧家子弟,是因为杨志的先人是天波府杨家,算是武将世家。只可惜到了他这一辈儿,别说武将世家的荣耀,就连卑躬屈膝也得不到朝廷一点点的青睐,与关胜的实际职务相去甚远,倒是与林冲有些相像。
林冲虽不是武将世家,可也算是教头的“世家”,不仅自己是教头,老丈人也是教头。教头自然和杨家将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水浒中,林冲和杨志都代表了一种任务类型:任职于中央的武官。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集中在北宋权力中心,虽低下却也是七巧玲珑心。
林冲和杨志只关心和在乎自身的发展,对底层市井始终保持着距离感。所以,林冲会在高衙内调戏自己妻子后选择隐忍,杨志会在屡屡失意后还在谋求回朝任职,对花石纲、生辰纲等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没有任何感触。
两个底层官吏,从不考虑底层人的疾苦,是为嘲讽。
林冲和杨志的区别
林冲和杨志的区别很有意思。如果我们从他们落草的缘由上看,林冲属于天降横祸类型,而杨志属于越努力越倒霉类型。
林冲本来生活平淡,每天当差履职,下班后结交个鲁智深啥的,喝点小酒,谈论讨论枪棒武艺,有着半个躺平族的逍遥自在。就当他以为小日子可以长久过下去的时候,妻子被高衙内调戏了。
水浒书中写高衙内调戏林冲妻子,是因为提前不知,后来因为“越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这一理由,继续调戏了下去。林冲是名副其实的无辜躺枪,祸从天来。尽管他隐忍了一次有一次,可始终逃不开高俅一家的阴影,最终上了梁山。
杨志本来是个有志青年,他秉承着家门世家忠君报国的自觉,虽家道中落,可严格要求自己,以图有朝一日恢复祖上的荣光。
可惜杨志生错了时代,他的家门光环没有任何加持作用,还极有可能成为前行道路上的绊脚石,试想,如高俅等一朝而起的幸臣,怎会容忍什么将门子弟的崛起?那样不是显得他们这些人更无能了吗?
如果在初期杨志认识林冲的话,大抵上他是看不起林冲的,天天混吃等死,一点志气都没有。
有志气的杨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过程,也是他一次次倒霉的开始。失了花石纲,志哥被一撸到底,混到卖刀过日子。卖刀是杨志的转折点,他把祖先的荣耀变成了柴米油盐,终究向生活低下了头。其后的杨志,没有家族的桎梏,钻营更甚,结果又失了生辰纲。如果说杨志失了花石纲,是失去了刚直,那么他失了生辰纲,是失去了刚强。
失去刚强的杨志,没有了雄心壮志,只想着活下去,于是去落了草。
林冲和杨志在区别之下的殊途同路,是无奈,也是时代的必然。
林冲和杨志所示
林冲和杨志两个倒霉蛋,有着各自的落草原因,却彼此间又是那么的相似。这两个上上人物,若是放在北宋的清明时节,或许能够有一番作为,可能不会名传千古,起码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水浒中,林冲和杨志代表的是混迹在朝中的人物,他们的经历以及最后落草的结局,是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北宋权利中心的腐败无能,封建王朝自上而下的一片糜烂。不管你是安安稳稳上班的林冲,还是勤勤勤恳上进的杨志,看上去都是在命运的安排之下沦为草寇,实则那所谓的“命运”,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如他们之类人物的缩影,有高俅那般的太尉,什么样的人才能好端端的活着,北宋朝廷用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一目了然。
梁山的发展壮大,不是人们甘心落草的。可就连林冲杨志这般人物都逃不开此劫,可见水浒此后的故事结局,必没个人间大团圆的圆满,定是林冲和杨志故事的变相重复,让北宋的覆亡走向必然。
对于金圣叹老先生说林冲和杨志是上上人物,如果仅从人物性格来讲,可以说得通,若是从价值观角度来看,他们两个都不是上佳人选。诚然,水浒是部小说,对他们这样的点评,算是公平了。
作品均为原创
请关注风舞鹰翎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