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师(毛主席对)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第一次授勋仪式举行。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十大元帅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一些人,如耀眼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
而中华民族的崛起,也有赖于这些人的不懈奋斗,迎来了新中国的繁荣昌盛。
因此,毛主席无论是从他们的性格,还是从他们的做事风格,都对他们有着独特的评价。
也就是说,十大元帅受到伟人的高度赞扬,他们的贡献可见一斑。
今天,笔者就来聊聊毛泽东主席对十大元帅的评价。
1.毛泽东评价朱德: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朱德同志早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参加国防战争和法国国防战争,成为云南军队的著名将领。
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
千辛万苦找到党组织,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不容易的。
朱德同志作出这样的决定,绝非偶然。
他亲眼目睹了军阀的混战,使国家陷入“四田萧瑟、风雨凶猛、中原阴郁、鬼神忧愁”的悲惨境地。
他认识到旧民主主义革命解决不了中华民族的出路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真理。
作为开国元帅之一,彭德怀有着卓越的军事战略。
自从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就成了解放军的偶像。
他在各个时期担任总司令,与毛泽东有默契。
毛泽东称赞朱德宽的宽容、朴实、谦逊和忠诚。
朱德参加革命近70年。
他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
历任总司令,为中国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宽容与宽容,朴实与谦虚,忠贞与长久,毛泽东评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2.毛泽东评价彭德怀:谁敢横枪勒马,唯我彭大将军。
在党和军队中,彭德怀都是在特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特人物。
小时候,他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没有很多读书的条件,但他愿意一辈子学习和思考;虽然他一辈子都在部队里,但他总是关心平民生活的艰辛。
这是因为他处在一个新旧思想、新旧社会交替的历史变革时代。
他最直接地感受到了农村人民的艰辛,见证了旧官场的腐朽和黑暗。
巨大的反差和早年形成的倔强性格,使他能在战场上舍得牺牲自己的生命,对党内和社会的不公奋起反抗。
作为开国元帅之一,彭德怀有着卓越的军事战略。
作为将军,他能打胜仗;作为一名士兵,他从不畏难。
因此,毛主席对“谁敢横枪勒马,唯我彭大将军”的独特评价,是对彭德怀一生的最好写照。
3. 毛泽东评价林彪:这个娃娃堪当大任。
井冈山会师时,毛主席看到一个娃娃模样的士兵在和军队说话:
“其实,只要土匪或军阀有枪,他们就有一个天下。我们也有枪,可以坐天下!”
这与毛主席的思想不谋而合。
在他心里便觉得他可为大用,说林彪“日后能担大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彪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进入华北抗日前线。
1937年9月25日,他随聂荣臻总部在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精锐第五师第21旅1000余人,摧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枪支1000余支、马匹50余匹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打赢了关键一战。
这在中国战场上不是一场轻松的胜利,特别是在许多战场形势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平兴关战役的胜利确实令人振奋,这也使林彪成为一位名将。
4.毛泽东评价刘伯承:“一条龙下凡。”
十大元帅中,“军神”刘伯承也是毛主席称赞的英雄。
刘伯承受过专业的军事教育,才华非凡。
他参军多年,战功斐然。
刘伯承是一位具有革命思想、战略家、学者和教育家风范的杰出领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战斗。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的部队进行了多次战斗,取得了显著成绩。
红军长征经过金沙江时,许多人担心部队过河困难。
但是,毛主席说,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区区江水不可能阻挡住他的步伐。
刘伯承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厚望,率领部队成功渡江,摆脱了国民党的追击。
解放战争中,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万主力在外地作战。
28天后,他们赢得了鲁西南战役,拉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毛主席把进军大别山的壮丽史诗称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刘伯承还参加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他领导剿匪,进军西藏,巩固了西南边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伯承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为了把学院建设好,刘伯承尽心尽力做了大大小小的事情。
刘伯承在这所学院创建了现代多兵种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军事人才,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5.毛泽东评价贺龙:“红二方面军的旗帜。”
红二方面军原先是贺龙、周逸群领导的红二军团和萧克、任弼时领导的第六红军。
1936年6月,第二红军加入第六红军,正式组成第二方面军。
信奉“为穷人而战”的贺龙,被毛主席评价为“红军第二方面军的旗帜”,贺龙作为红军第二方面军的领导人,是整个队伍的骨干。
贺龙是红军第二方面军的,不仅因为红军第二方面军队伍不断壮大,更因为贺龙的功劳。
1922年,贺龙率军入川,任川东边防军警卫旅旅长;1923年,贺龙因成绩突出,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土匪军第一混合旅旅长。
后来,经历了战争后,贺龙功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司令员那里守住了一方土地。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他长期感到国民党背离了孙中山先生奉行的信条;面对汪精卫和蒋介石的恳求,贺龙坚定了自己的革命立场:要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路线,为国家和人民请命,不为名利出卖良心。
后来,中共代表周恩来找到贺龙,希望贺龙将军能与共产党合作,通过军事斗争改变国内形势。
在听取了周恩来对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和对中国形势的分析后,他很赞同共产党的宗旨和方向,这是他参加革命的初衷,即改变国家和社会的现状不谋而合,而不是追求名利。
他有自己的革命理想。
他不想随波逐流,也不把名利作为人生奋斗的方向。
只要他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一些贡献,他就觉得革命是有意义的,他的生命是值得为之奋斗的。
于是,贺龙和周恩来一拍即合,他立即接受了周恩来的要求:担任中共前敌起义军总司令兼起义军第20军总司令。
他早就明白,要革命,就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怕流血。
成功从来都不容易;多年来,他从未懈怠或退缩。
只要军队能够生存,革命能够继续,贺龙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他率领训练有素的队伍,不畏艰险地迎战敌人。
他很强大,最终消灭了许多敌人。
因此,贺龙是红军第二方面军的旗帜,是战士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6.毛泽东评价陈毅:“是个好同志。”
陈毅和毛主席是很相似的。
性格方面,两人都有点幽默,喜欢开玩笑。
当兴致来的时候,他们也喜欢写诗。
他们都会指挥打仗。
陈毅元帅也很有传奇色彩。
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活动,带领农民在农村分田,进行土地革命,为敌后抗日战争作出了许多贡献。
解放战争后期,陈毅曾指挥淮海战役和上海战役,其中上海战役是陈毅的最后一次指挥。
他的军事思想在指挥作战中不断锤炼和升华,具有独特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他就担任上海市长,积极发展上海经济,在任期间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使上海经济逐步走上正轨,保持了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地位。
1971年,他发现自己胃疼得特别厉害,就去医院检查。
结果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很难过,都得了结肠癌。
1972年,他在北京去世。
晚上,当主席走的时候,卫兵告诉他,陈毅的葬礼将在今晚举行。
他知道自己没时间换衣服,就穿着睡衣去上班了。
在陈毅的追悼会上,当时的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搀扶着已经病弱的毛主席,听着毛主席对陈毅的评价:“陈毅是个好同志”。
7.毛泽东评价罗荣桓:“国有疑难可问谁。”
罗荣桓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罗荣桓在通城组织农民自卫军。
1927年9月19日,罗荣桓第一次见到毛泽东,随后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罗荣桓是我军优秀的领导人。
他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毛泽东的信任和尊敬。
1927年跟随毛泽东来到井冈山,1963年逝世,毛泽东称他为“一个与他共事一生的人”。
罗荣桓去世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他对罗荣桓表示信任、尊重和遗憾,说:“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罗荣桓元帅是一位特殊的元帅。
他是唯一和毛主席一起参加秋收起义的元帅。
毛主席称罗元帅是和我共事了一辈子的人。
“经过这么多年的革命,我就选择一个,就是跟毛主席走”,这是罗荣桓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
罗帅曾经说过,毛主席的游击战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如果不听毛主席的话,我们一定会吃亏的。
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为他写了悼词,悼念罗荣桓同志。
毛主席用十个字高度评价罗荣桓元帅: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
8.毛泽东评价徐向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为实现开辟苏区道路的目标,徐向前率红军第九、三十、五军渡过黄河,直接攻占宁夏。
后来,由于苏联物资援助受阻,中央决定放弃攻占宁夏的计划,命令河西军组建西路军。
前总司令伺机在新疆开拓进取,接受苏联的外援。
当部队深入人烟稀少的祁连山和河西走廊时,被装备精良、擅长骑射的马步芳、马宏魁等部队围攻、拦截并残忍杀害。
在四个月的激战中,西路军虽然歼灭了二万五千人,给敌人造成了重大损失,但几乎把西进的部队全部歼灭了。
失败在即。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议决定,徐向前、陈昌浩两位司令员提前离军,向党中央报告工作。
当时,徐向前还没有准备好离开部队。
会上,他说:
“我们把这支军队从湖北、河南、安徽带出来。在这一点上,我们回去做什么?我们在生与死,在逆境中走到一起。如果要死,我们也死一块去。”
战争的失败是军事问题。
虽然他一心想与军队同甘共苦,但他需要离开军队当司令员向中央报到,所以徐向前深受打击。
毛泽东对徐向前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
西路军战败后,徐向前回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说出了上述意味深长、感人肺腑的话。
在毛主席的宽慰下,徐向前重拾信心。
中央红军与第四方面军分离后,徐向前、张国焘率军南下,最终军队垮台。
后来他说:“西路军的失败使我感到内疚和遗憾,长期以来有一种‘不能回头’的深深遗憾。”
然而,毛泽东想起了他在关键时刻所说的话:“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于是他百般安抚红四方面军的指挥员和战士。
可以说,毛泽东对四军干部很慷慨,也很重用四军。
比如,他向徐向前、李先念等人展示了一个领袖的胸怀。
9.毛泽东评价聂荣臻:“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
1938年6月,在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来到山西、察哈尔、河北之前,毛泽东在延安与他进行了一次专题谈话。
毛泽东说:“中国有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叫《水浒传》。”
《水浒传》讲述了鲁智深侵扰位于山西、察哈尔和河北的五台山的故事,毛泽东当时诙谐地说:
“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在学生时期,聂荣臻一直珍视自己的家庭和国家。
每当全国动荡不安时,聂荣臻都会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
当他情绪激动时,他会写充满激情的文章。
老师称赞他终非池中之物。
聂荣臻参加五四运动后,遭到反动军警的暴力镇压。
他去法国学习先进思想,同时避险。
1923年,24岁的聂荣臻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位自觉的斗士终于找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经过周密策划和部署,消灭了中国抗日战争中最高级别司令员、日本中将阿部规秀。
消息一出,就激发了海内外无数抗日人士的热情和战斗精神。
毛主席还专门打电话给聂荣臻表扬他。
北平和平解放后,聂荣臻兼任北平市市长。
他忙于首都的恢复建设,迅速肃清了,整顿了当地治安,为北平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
聂荣臻也是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负责国家科技和国防科技的发展。
他协助毛泽东、周恩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为祖国科技发展特别是“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开拓性和基础性工作。
10. 毛泽东评价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
叶剑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他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
1986年10月22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叶剑英出生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
当时,革命潮流如风暴般发展。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叶剑英忠心耿耿,见多识广,无私奉献,在危机面前勇往直前,足智多谋,锐意进取,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叶剑英早年在革命阵营领导组织工作,充分发挥了革命积极分子的重要作用。
1986年叶剑英逝世时,中共中央在悼词中说,他“敢于站起来,在重大历史转折点毫不犹豫地作出正确决定”。
更被人们广为流传的,是毛泽东送给他的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泽东借吕瑞来评价叶剑英,主要是指他在大关节上看重点,从大局出发做事,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的能力。
被称为“儒将”的叶帅,在每一件大事上的冷静,在历史关键时刻判断是非的能力,以及做出选择的决心,恐怕都是出类拔萃的。
新中国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
我们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的历史。
参考文献:
[1] 杜学峰.毛泽东评十大元帅[J].红广角,2011(10):29.
[2] 周洪林. 十大元帅的入党之路[N]. 团结报,2016-06-30(006).
[3] 仁敏.毛泽东对十大元帅的独特评价⑨:聂荣臻:“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J].老同志之友,2017(06):12-13.
[4] [1]仁敏.毛泽东对十大元帅的独特评价⑩: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J].老同志之友,2017(08):12-13.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