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事件(记者节致敬简光洲)
简光洲:1973年生,南昌大学新闻学硕士,2003年入职《东方早报》,历任东方早报大都会新闻部、中国新闻特稿部记者。
2008年9月11日,《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刊发,简光洲首次在报道中提出点出"三鹿"的名字,间接挽救了无数婴儿的生命。
简光洲凭借该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事后许多网友评价他为中国新闻界的良心。
35岁的记者,新闻专业硕士,6年从业经验
简光洲是江西九江人,2003年南昌大学新闻系硕士毕业,参加到《东方早报》的创办团队中。在此之前他曾是一名老师。“当时在和南方某报业集团签约一个星期后,又接到了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的录取通知,后来赔了6000元‘毁约费’,选择了来到上海,那时还没有《东方早报》,后来我们很多人一起努力,创办了这家报纸。”简光洲解释,之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考虑到上海还是中国的经济龙头,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更大。
加入《东方早报》后,简光洲在国内新闻部负责写特稿,几年来先后做了很多较有影响的报道。“我觉得有几件事挺有意义:第一是策划了将‘保卫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幸存老人从重庆接到上海活动。他是国民党老兵,但我们不强调身份,只强调是抗战老兵,很多老兵在现实中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做这样的报道,也是对历史的尊重。第二是支教活动,组织志愿者到边远山区支教,帮助建学校,帮助孩子们读书。还曾有一篇‘南通智障女子宫被切’事件的批评报道,在社会上引发了讨论。”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简光洲又奔赴灾区前线,徒步进入映秀镇,在参加救援工作的同时发回大量一线报道。
事件披露后“网友的赞扬过誉”,也有负面评价,但是影响都不大;工作还要继续,仍是一名普通记者,奔赴内蒙草原采访“神七”,与第一架直升机同时到达回收现场,见证“神七”回家全过程。
为了完成“神七”回家的报道,简光洲和同事在内蒙草原待了一个星期,住在牧民家里,“还在玉米地里藏了两天”,28日下午,他们从四子王旗阿木古郎牧场的牧民胡布洒图家出发,坐着牧民的摩托车寻找“神七”可能着落的区域,“下午5时25分,在接近‘神七’着陆点约有几公里的地方,传来一声巨响。约几十秒以后,天空中出现一个小点,但是仍然看不清楚。大约一分钟后,相机镜头中出现降落伞,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是红白相间的,缓缓飘过来”。简光洲与他的同事和第一架直升机同时到达回收现场,见证了“神七”回家全过程。
3天后,他们回到上海时,一周的国庆假期只剩下了3天。
简光洲:第一个点出了“三鹿”的名字
2008年9月11日,《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报道顺利刊发,这也是国内第一篇在报道中明确提出"三鹿"名字的报道,随即震惊国内。
这一天,也被人称为中国的"9.11",而简光洲也因此被有些人称为中国乳业的"灭绝师太",但更多的中国妈妈却把他称为"中国的良心"。
在硬撑了一天后,9月11日晚,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召回声明,宣布召回8月6日以前出厂的部分被三聚氰胺污染的三鹿奶粉,当时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写出《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报道的记者是简光洲。
事实上,简光洲不是患肾病婴儿的第一个报道者,此前全国多地有媒体早就报道过多次。为什么简光洲的报道产生了如此 大的影响?因为当说到三鹿时,之前的媒体用的都是"某企业",而简光洲则直接点出了"某企业"的名字——三鹿。
仅仅一个名字的差别,变化则翻天覆地。
据简光洲描述,自己在采访"三鹿"奶粉事件的过程中,内心面临着巨大的矛盾,"一边可能面对‘三鹿’公司的责难,另外一边是孩子们脆弱的生命"。 在简光洲内心的天平中,做人的良知替他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他决定点出"三鹿"的名字。
五年过去了,当再度提及当年的选择,简光洲没有犹豫,他说:"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毫无疑问我一定还会说出真相"。
直到今天,简光洲仍然能够清晰地描述他在医院采访时见到患病婴儿的情景:在医院里,不到一岁的小孩被推到手术室里,门外等候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家人在外面嚎啕大哭。"那种感觉真像生死离别。"痛苦的心情至今仍深深地烙在简光洲的心里。
而刊发那篇著名报道的前夜也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2008年9月10日,记者简光洲辗转难眠,反复想象着第二天报道刊发后的情形。
他清楚地知道,报道刊发后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如果报道失实,我明天很可能不会再回到这个位置上来"。
当时"三鹿"奶粉声名在外,占市场约18%的份额,神七航天员指定专用奶,又是国产品牌,简光洲内心的挣扎可想而知。简光洲在博客的博文中也曾提到,当年在搜索"三鹿"奶粉的资料时也对"三鹿"颇有好感和信任度,正因如此,他更怕因为自己一篇可能错误的报道给这家优秀的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报道上版时,我脑子里晃动的都是第二天三鹿公司气势凶凶地打电话指责记者的不负责任、并要把记者告上法庭的景象。"简光洲深知,做不实报道的记者"下场都很惨"。
因此交完稿件后走在回家路上再折返报社,让编辑在标题中标明"不排除为假冒的三鹿奶粉"。
在后来刊发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他行文严谨,并且对于"三鹿"公司强调产品质量没有问题的回应也尽数摘用。另外,在标题中,也没有确认婴儿肾病的具体原因,只是用了"疑"这样的字。"报道只是提出质疑,但没有下结论。从逻辑上说,我这篇报道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在写作过程中也非常谨慎。"简光洲事后回忆。
即使已经这样谨慎小心,他还是无法安然入睡,因为他明白这篇报道可能带来的震撼。在紧张与忐忑中,简光洲迎来了9月11日。
此后,"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中国奶制品行业地震,"三鹿"这个发展了五十余年的民族品牌轰然倒塌。按说,作为事件的揭发人,简光洲应该高兴。然而,在接受采访时,简光洲却说:"我没有丝毫地兴奋,而是有着诸多的悲伤。"
报道刊出5天后,原三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所有职务被罢免,同时被当地公安机关刑拘。2008年的最后一天,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内,站在被告席上的田文华当庭落泪,此后被判处无期徒刑,并于2014年减刑至17年3个月。按照这一时间计算,田文华仍需服刑8年,将在2026年出狱,彼时已84岁高龄。
被拆掉的三鹿集团门头标志。@视觉中国
曾受安徽阜阳“大头娃娃”阴影笼罩的乳业变得更加不堪一击,同样存在漏洞的其他乳企也被陆续炸出。当时,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纷纷中枪,都被检测出奶制品中含有三聚氰胺。面对三聚氰胺事件,蒙牛创始人牛根生不禁落泪,并且肯定地说道:
不仅我不知情,我们的团队也不知情,因为蒙牛的员工也是到社会上的超市去购买奶品。
掀起舆论风暴前,三鹿并非没有察觉到自家牛奶产生了问题。
据三鹿此前公开的资料显示,2008年3月开始就陆续接到消费者反馈,有婴幼儿食用三鹿奶粉后,出现尿液变色等不正常现象,6月以后接到婴幼儿患肾结石等症状去医院治疗的消息, 8月份在查出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物质后,三鹿开始小范围内非公开停产召回,并于9月公布调查结果——是由不法奶农为获取更高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
这一说法当然未能让公众信服,甚至被扣上“推卸责任”的帽子。次年2月,三鹿集团宣布破产,并被在此次事件中未检出有害成分三聚氰胺的三元收购。
国产乳业大洗牌
三聚氰胺事件中,涉事企业的破产只是中国乳业噩耗的开始。
2008年,拥挤的超市货架上,奶粉一栏空旷了许多。三鹿、摇篮、古城、蒙牛等一大批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已被下架。
“毒奶粉”事发后,曾经的奶业巨头几乎是以自由落体的速度下跌。另一个层面上,也为没有检出有害成分的奶粉品牌开通了一条高速通道。
曾在“大头娃娃”和“三聚氰胺”两次奶业大地震中存活的贝因美,2009年销售收入实现同比增长67%,一度扛起了民族品牌对抗洋奶粉的大旗。2011年,贝因美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上市。此时,国产奶粉第一梯队完成大洗牌,三鹿、蒙牛让位于后来者飞鹤、贝因美、辉山。飞鹤乳业还在2018年喊出销售额100亿的口号。
为了生存,众多民营乳企开始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并在乡镇母婴这块处女地觅得了新的生机。
2010年经历了“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危机的圣元,一年之间销售额从3000万元缩水至300万元。2013年开始涉水乡镇母婴店这一销售渠道后,业绩才开始回暖。2013年—2015年,圣元总营收从2.66亿美元增长至4.14亿美元。
圣元“性早熟事件”中的受害家长们。@视觉中国
和圣元类似,搭上新渠道O2O快车的君乐宝也开始登上大舞台。君乐宝成立于1995年,做酸奶起家,是三鹿在大举扩张时期的合作企业之一,曾被三鹿参股。从2014年开始进军奶粉领域,目前是中粮集团通过蒙牛集团间接控股的子公司,蒙牛拥有君乐宝51%股权。
三聚氰胺事件的后续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据WIND资讯数据,2008年9月,乳制品和液体乳的产量由上涨变为下降13.30%和18.67%,10月份则继续下跌28.83%和32.49%。 当年蒙牛还经历了自200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在主业趋近黄昏的业态下,许多乳业开始在其他领域开疆拓土。
2015年,合生元砸下13.86亿澳元(约合人民币66.94亿元)收购Swisse 83% 的股权,次年以 3.11 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5.02亿元)收购 Swisse 剩余 17% 的股权,对其实现 100% 控股。
在收购 Swisse 之前,合生元也经历了灰暗的几年。 2014年年收入同比下跌 4.84 亿元,降幅达12.9%。201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9.63亿元,同比下降10.33%;净利润 2.05 亿元,同比下降 34.4%。而3年砸下超30亿元打造影视城产业链的皇氏集团,在2015年影视文化营收已占整个集团的1/3。
2012年,简光洲离开了媒体选择创业。
(图文来源网络 侵权即删)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