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临知网事件(翟天临致歉)
作者:咖喱
编辑:Yuki
近来,演员翟天临在直播中的一句“不知道知网是什么东西”,点燃了一场春节之后的学术打假烈火:从论文涉嫌抄袭到博士资格遭质疑……这位“学霸演员”的学术不端问题被大家扒了个底朝天,甚至连续多日占据热搜榜。
刚刚在春晚舞台扮演打假人士的翟天临,没过几天就被群众打假。
翟天临本人已于2月14日在微博发布了《致歉信》,表示会配合调查,并已经申请退出北京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相关工作,将会“以此为鉴……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件事。”
在事件的发酵过程中,我们不禁要问:“不知道知网”对于在中国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知网”为何物?
通常,如果你问一位博士“你知道知网吗?”,最有可能会收到以下几种回答。
——从本科开始就在国外留学的A君:
“知网?What’s that?知乎的别称?”
——中国某高校理学专业B君
“知道啊,我把博士论文‘卖’给知网,拿了500块钱呢!不过平时几乎没用过。”
——中国某高校文科专业C君
“从本科开始就知道啊。本科课程论文、硕博阶段的研究和论文,离了知网做不出来的!”
——中国某高校工学专业D君
“我经常在知网上查中文的专利和文献,还挺方便的。”
……
显然,不同专业的研究者对知网的认识和依赖程度大不相同,但在当今时代,只要你是在中国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就几乎不可能不与知网打交道。
知网,也就是中国知网,英文全称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简称CNKI,是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到今天已经有接近20年的历史了。知网包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众多子数据库,可以检索到大量中英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利信息、标准信息等文献,是查找学术文献,尤其是中文文献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位中国博士与知网的交集
01
初识知网:入学教育
本科生或研究生在入学之际,通常或接受所在学校图书馆提供的入学教育,了解图书馆所能提供的电子资源,很多学校还会专门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重点介绍两个最主要的数据库平台:中文数据库平台“中国知网”和外文数据库平台“Web of Knowledge”。也就是说,一名博士生应该在入学之初,甚至入学前就对知网有所了解。
02
使用知网:写自己的论文
牛顿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做研究、写论文绝不可能闭门造车。如果没有仔细搜集、研读前人成果,就贸然开始自己的研究,结果不过以下几种: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成果;工作不切要害,学术价值小。
所以,很多研究生导师都会要求学生在入学第一年接受查找文献和撰写综述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够迅速了解所在研究领域:站上前人的肩膀,才能开始自己的研究。而在整个博士生涯中,还需要不断追踪最新文献,并根据研究情况拓展文献阅读范围。
文献查找和阅读贯穿整个研究生阶段,而文献从哪里来?自然从数据库中来。不同专业学生常用的数据库不同,而知网正是选择之一。
许多理工科专业学生常常直接阅读和发表英文文献,他们经常使用各种英文数据库,包括综合性的Web of Science以及各种专业性数据库,比如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者常用PubMed。
而对于一些工程技术类专业,或者以中文文学作品、国内社会现实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其研究者依旧需要阅读和发表大量的中文文献,包括中文论文、中文专利等。这时,知网便成为他们的首选,常伴其研究生涯左右。
03
授权知网:论文的归宿
论文分两种: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要想获得博士学位,二者缺一不可。
在中国,大部分国产学术期刊(无论是中文刊还是英文刊)都与知网有合作关系,你在这些期刊中发表的论文会自动收录于知网。举例来讲,笔者供职的国产综合性英文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也被收录于知网:
而关于学位论文,在很多学校,博士生毕业时会拿到一份知网的《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如果签署,其学位论文将被知网收录,而学生本人可以得到几百元的授权转让费(也就是前文B君提到的“卖论文”所得的500元)。如果学生或导师认为学位论文中涉及尚未发表的内容,不愿公开,也可以选择不签署这一协议。
总而言之,从入学到毕业,一位博士有太多机会接触知网。那么我们不禁要问:
在今天,一位中国博士在哪些情况下会不知道知网?
首先,在知网诞生(1999年)前已经取得博士学位,并且不常使用中文文献的博士,很可能不知道知网(向前辈们致敬,在互联网尚未流行的时代,学术研究更为不易)。
其次,部分无需中文文献的博士可能不知道知网:如果贵校没有图书馆入学教育,又包办了毕业论文的知网授权,学生本人不了解知网也在情理之中。
最后,还有一个超级简单的答案:一名不合格的博士可能不知道知网。
如果这位博士生从没认真对待过自己的博士生涯,逃掉了入学教育、论文全靠抄袭拼凑、毕业手续也都由他人代办……那么这位博士多半不会知道知网是什么,而Ta头上的博士头衔——也只是个头衔。
读博不易,莫当儿戏。对于大多数兢兢业业的博士来说,读博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由学生蜕变为科研工作者的艰辛历程。所以,若有机会读博,还请认真对待,不负青春数载和纳税人钱财。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4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