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叛乱事件(西藏平叛)
【开国中将张国华81】
平叛斗争中,张国华感到变化莫测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军事工作已经到了重中之重的地步。结合1957年4月召开会议,在上一年部队精简和内调,兵力少了一半还多的前提下,军区首先调整了驻昌都部队部署:以158团驻守昌都,157团进驻邦达、左贡一线,以一个营进行训练,一个营修筑乌雅至芒康公路,并准备支援156团在芒康地区对普巴本的进击行动;153团除留一个连在察隅外,主力进驻江达,接替157团任务;156团除固守芒康外,其主力近至朱巴龙、空子顶、莽岭一带活动,并积极查明普巴本动态,加强争取工作。
当成都军区拟于5月份在江东地区开展新的平叛行动后。西藏军区于4月29日进一步明确了156团下一步的行动:主要任务是配合江东平叛行动,在芒康沿江大力开展政治攻势,争取人心向我。对可能西窜之敌,与江东部队取得密切配合,以军事斗争结合争取堵敌西窜;对窜过江西之敌,在争取无效时,在查明情况却有把握时,以奔袭、包围歼灭之。157团也有配合江东阻击叛军西逃的任务。
5月5日,总参在成都召开了平叛作战会议,检查总结四川、云南、青海省以及昌都地区的平叛工作。总参谋长粟裕在会上讲话,强调对金沙江以东藏族地区进行改革的决心,军队必须坚决支持与配合改革。
根据小平5月对"保点保线"工作的指示:昌都地区沿金沙江的宁静(芒康)、察隅、盐井诸要点不撤,以配合康定、丽江等藏族地区进行改革。
据此,张国华传回三点建议供军区研究:
一、察隅宗仍然撤收,因这个点的分队驻于察瓦龙地区,为雪山阻隔,每年12月至次年5月封冻,沿途人烟稀少,交通极其不便,补给十分困难(后同意在察隅保留一个连)。
二、昌都地区原来的方案新增芒康、三岩、扎木点,昌都至邦达公路和怒江桥亦须保护,拟于158团(800人)主力进驻江达,一个连在妥坝维护交通;158团(800人)仍驻宁静,一个连驻盐井;丁青、三岩、扎木以小分队着固守控制;昌都警备区率157团(2000人)驻昌都;153团以主力执行昌都市区警备任务,部分兵力掩护运输。以上在昌都共有兵力5000人,较原来兵力增加1600人,请增拨1000人。
三、为着下一步平叛作战的需要,建议修建邦达至芒康公路。邦达至芒康长约220公里,沿线多系山岳地带,兽力不多,且均为上层所控制,目前已拒绝为我运输。若部队组织本身的骡马运输,数量少则不能解决问题,投入牲口过多,沿线草料极端缺乏。目前我们已抽集拉萨地区的牲口来加强运输力量,但终非长策。若要在芒康地区长期屯兵,只有修通公路,才能解决补给和兵力机动。故建议拨款修筑从邦达至芒康段公路,第一步今冬先修通邦达至东达山脚(经左贡)100公里,可缩短6天的兽力运输行程。拟以交通部第二工程局第一处(现在拉萨建水电站),担任施工,预计每公里投资4万元,共需400万元。在公路未通车前,我们组织地面兽力运输,并请总部考虑在必要时对宁静、丁青两地实施空投,以防万一。
中央于1957年6月21日批示,增拨1000兵员,因国家暂时经费困难,邦达至宁静公路暂不修建,请尽力组织地面兽力运输。
接着,张国华针对形势的急剧变化,指示部队采取相应的军事部署。总的原则仍然是"争取为主,军事为后盾,自卫作战,不打第一枪",以争取主动。但某些部队的指挥员在理解上有片面性和麻痹思想,以致在这半年多来连续遭到叛军袭击后,仍缺乏及时有力的自卫行动。为此,张国华非常生气,于7月18日发出严厉批示,重申要正确理解"不打第一枪"的精神,派出的执勤分队应随时准备反伏击,对叛军威胁到生命安全或抢夺武器的紧要关头时,则可开枪将其击毙。要保持戒备,加强防御设施,反对麻痹思想,做到"内紧外松",避免造成紧张空气。
他还要求各级干部深入进行教育,一旦发生造成后果的,严惩不贷。熟悉张国华的干部们说,张司令员发这么大的火真是少见,打仗的时候也没见他这么"凶"过。张国华说,他从乐山准备去川南泸州工作的时候,想到打仗的可能性少了,但当时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突然之间想到了之前那些与日军、蒋军殊死搏斗牺牲的干部、战士们,如果他们还活着,也可以过上安稳日子了。而进军西藏以后,部队为了严格执行《十七条协议》规定的内容,坚持统战,到了1956年下半年至今,面对叛乱,部队坚持自己作战不打第一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又有部分干部、战士被叛军无情地杀害了,这怎能不让人难过?
张国华说:"想到1956年底至今那些牺牲的干部、战士,他们中有一部分完全是可以避免的,这怎能不叫人生气。"
进入1957年下半年,鉴于叛军日益嚣张,张国华指示部队必须要进行针对性的军事训练;坚守拉萨、日喀则、当雄、昌都、丁青、江达、吉塘桥、三岩、羊八井、黑河、大竹卡渡口;防守芒康、青泥洞、妥坝、察隅(临时据点)、扎木、怒江桥、泽当、林芝、亚东、噶尔昆沙、普兰、日土以上11个点。由于西藏部队分散,交通不便,当叛乱发生时,要撤收某些分队是困难的。因之不论是坚守和临时据点,均应作坚守准备。
进入1958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军在福建前线"炮轰金门",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由于尼赫鲁要求访问西藏受阻,印度向美国发出信号。在当时的形势下,甘孜等地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康南地区对叛军正加紧军事行动。由于青海藏族地区深入改革,一大批叛军转而窜入昌都、拉萨地区,形势愈见恶化。
在昌都地区发生局部叛乱后,伟人及时指出西藏部队要准备对付西藏地区可能出现的全局叛乱。他告诫张经武、张国华:不要担心发生全局叛乱……搞得越大,就越能早日平息。两年后的形势发展,印证了伟人的预言。
1958年8月,噶厦向军区通报说,噶厦研究了要他们制止叛乱的指示后,决定孜本朗色林去山南对康人进行"教育"。
7月18日,总参粟裕总长、张爱萍副总长指示在北京开会的成都、兰州、西藏军区负责人:有关平叛问题,总的仍按以往的批示执行,叛乱开始时,可以让他们暴露一下。他们闹得愈大愈快愈好,这就给我们彻底改革创造有利条件。目前部署不作大的变动,仍应加强原有据点的守备措施。他们不打,我们总的原则暂不理他。
至1958年底,叛军人数达到近两万,超过解放军驻藏部队数量的总和。
关于西藏今后的平叛问题,伟人从长远的战略上考虑,他指示张经武和张国华:"在西藏地区,现在及今后几年内,是敌我双方争夺群众和锻炼能力的时间。几年之后,例如三四年,五六年,或者七八年之后总要来一次总决战,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西藏统治者原本兵力很弱,现在他们有了一支斗志较强的万人叛军,这是我们严重的叛军。但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有可能用战争解决问题。但是(一)必须在几年中将基本群众争取过来;(二)把我军锻炼得很能打仗,又会做群众工作。这两件事,都要在我军同叛军的斗争中予以完成。"
(未完待续)
【注:《井冈山上走出的"井冈山"——张国华传》作者尚有少量存书。如有需要者可私信留言联系。参加对印反击战或者18军的老战士,作者敬赠此书,赠完为止】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4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