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叛乱事件(65年印巴战争)
印度国父圣雄甘地说,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印度分裂。
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独立建国后,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印巴战争。
后两次印巴战争中,我国都给予了巴基斯坦有力的支持,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我国还以最后通牒的方式,制止了了印度“彻底解决印巴问题”的野心。
1988年,贝·布托当选巴基斯坦总理,首个出访的国家就是我国,小平同志会见贝·布托时说:“中巴关系是不平常的,中巴关系真正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中巴关系是永恒不变的”。
感受到这种“永恒不变”的关系,国人有了“巴铁”的说法。
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我国对巴基斯坦的帮助,也显示出两国关系“不平常”。
中巴两国的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铁”,两国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共同理念下,面对地区关系结构,经历了一个共同发展的过程。
难以解决的印巴矛盾
二战过后英国实力大损,各英属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日益高涨。
1947年英国同意英属印度独立,由于英属印度的信仰分歧,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难以达成一致,时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按两大信仰各自建国的“蒙巴顿方案”,也就是印巴分治。
英国不愿失去这颗“英国女王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印巴分治符合英国分而治之的意图,便于英国势力在印度继续存在。
律师拉德克里夫勋爵曾经是英国情报局局长,名气比较大,印度两大信仰党派的领导人尼赫鲁和真纳都知道他,英国认为用他可以树立一种权威感。
英国觉得他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他从没有到过印度,完全不了解印度,对印度各方不存在利益纠葛,可以做到公允。
尼赫鲁和真纳也认可这一点。
律师拉德克里夫先生到印度领命时,离独立建国只有三十六天的时间。让一个对印度不了解的人,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决定印度几亿人的未来,英国的操作简直是吃干抹净嘴都懒得擦。
根据一份早已过时了的1943年的人口统计,这个律师几乎足不出户,天天埋着头在地图上划线,拉德克里夫每天要在地图上画出45公里的疆界。
英国当局给他派了8名助手,印度教和穆斯林人各一半。这些人熟悉印度的山川河流、信仰人群的分布,出的主意却不顾现实,都想让自己一方的利益最大化。
蒙巴顿宣称不干涉这个律师的划分,这个律师的划分工作也宣称对外保密。可是蒙巴顿随时掌握着划分的进度,他更偏向尼赫鲁,多次对划分方案施压,要求这个律师做出修改,为印度争取更多的利益。
比如,旁遮普境内的苏特莱叶河上有一块地区原来是划给巴基斯坦的,但是,在8月11日,蒙巴顿派了他的亲信去找拉德克里夫,要他重新划定这块地区,被拒绝。
于是,第二天中午,拉德克里夫被请至总督府赴宴,最后这块地区变成了印度的领土。
真心追求公正,怎么会殖民,英国殖民者没有公正的动机。这个律师也没有理由为不相关人的公正,去得罪本国的权贵,划分带来什么后果,他又不承担任何责任。
三百年来,两大信仰的人,还有锡克人等民族杂居在一起,按信仰划分不做长期的调研,和各种相关准备,仅凭自愿选择居住地和国籍的政策分为两个国家,造成灾难性后果是必然的。
英国人了解这一点,所以在退出印度后三天,才把最终的方案交给尼赫鲁和真纳。
独立的喜庆,变成了疯狂的自相残杀。
两大信仰的人,在往各自国家迁徙的途中相互虐杀。在孟加拉和旁遮普,居住在印度教徒人口占优势地区的伊斯兰教徒必须逃往伊斯兰教徒地区;与之相反,穆斯林占优势地区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只能逃往印度教徒地区。
无数人死在石块、利刃、棍棒和拳脚下,烈火在大街上燃烧。
按最低估计,印巴分治冲突中,死亡人数达五十万,有一千两百多万人无家可归。两者之间因相互屠杀产生的长久不信任和相互憎恶,对以后的印巴关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只有英国殖民者,还是照样优雅、绅士,毫发无伤。
不知有多少家庭,在这场民间冲突中失去亲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狂热的印度民族主义者在德里暗杀,一向提倡“非暴力”的甘地,自己也在暴力中丧生。
甘地去世矛盾完全无解,血仇的影响一直到现在都还存在。
除了不同信仰群体的问题,印巴分治还有个土邦问题。英国殖民时,为减少管理成本,在直接统治外,还让一些土邦自治,只需对英国服从,向英国交税即可。
独立的时候,印巴有近五百六十多个土邦,这些土邦也想趁机独立。印度国大党主席尼赫鲁指出:“我们将不承认在印度有任何形式的独立的土邦!”
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反对尼赫鲁的主张,他发表声明:"在英国最高统治权终结之后,从宪法和法律上来看,印度土邦将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它们将有自由作出自己喜欢的抉择,土邦可以自由地加入印度制宪会议或巴基斯坦制宪会议,或者决定保持独立。“
按照自行选择的原则,克什米尔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和巴基斯坦信仰相同,公投会归属巴基斯坦。不过按规定土邦王公等统治阶层,也有较大权重的选择权,统治阶层又属印度教,会选择归属印度。
“蒙巴顿方案”在1947年8月一出台,在克什米尔的查谟地区便有20万穆斯林居民被印度教徒杀害。在巴基斯坦的穆斯林闻知此事后,义愤填膺。
10月下旬,成千上万的穆斯林部落武装分子徒步或骑摩托车从北、西和西南分三路进入了克什米尔进行“复仇”。
身为印度教的辛格镇压失败,立即致信印度政府,请求印度出兵解决。印度早已迫不及待,迅速派出正规军,进入克什米尔“平叛”。
克什米尔处于帕米尔高原的中心地带,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水源地,巴基斯坦不能眼睁睁看着克什米尔落在印度手上。
巴基斯坦首任总理说:“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尼赫鲁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样的重要性促使印度刚建国就开启了战争模式。
随着印度正规部队的挺进,1948年4月,巴基斯坦也派出五万正规部队,进入克什米尔与四万印度军队交战。
战争一直持续到1949年初,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双方才按实际控制线停战。巴基斯坦控制五分之二,印度控制五分之三。
印巴分治带来的仇恨和现实的领土争端,让印巴的矛盾几乎成了无解的死结,双方的冲突难以彻底平息。
我国与印度关系演变
大英帝国辉煌时,殖民地遍及全球,英国提出“印度中心论”,认为两面临海的印度,是英国最有价值的海外殖民地。
准备以印度为中心,整合出一个连接英国本土的殖民版图,直接把印度洋,作为这个版图的内湖。
印度独立后也开始策划起了缩小版的“印度中心”,这个版图包括整个南亚次大陆国家,以及阿富汗的一部分。
为保障这个中心的安全,尼赫鲁等人计划,要把西藏从我国分离出去,作为和我国这个大国之间的缓冲国。
“实行把西藏变为缓冲区的政策,不仅为地缘政治学规定,而且是保持印度安全的最经济办法。”
印度把主动分裂我国的行为,视为追求自身扩张的手段,不知是谁给了印度这个勇气。
抱着这样的意图,刚摆脱殖民统治的印度,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插手我国的西藏事务。1948年,印度趁着我国内战的机会,把军队开进我国藏南地区,想坐实连英国都觉得不具备法律效力“麦克马洪线”。
1949年印度又抓住国民党大势已去,新中国还没有成立的机会,在西藏策动“驱汉”,唆使西藏地方势力,要求国民党的政府机构撤离,图谋西藏独立做准备。
1950年,我军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向西藏进军,发起昌都战役,击溃了西藏叛军的主力。
昌都解放后,中央政府再次敦促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以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爱国上层人士力主和谈,提前亲政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接受了进行和平谈判的意见。
1951年2月印度见势不妙,我军入藏已成定局,连友邻装不下去了,决定先下手为强,直接武装占领藏南重镇达旺,驱逐西藏地方政府官员。
昌都战役时印度还想用加入联合国来要挟我国,称:“假如因为中国在西藏的军事行动而使反对中国参加联合国的国家获得机会来歪曲中国的和平目的,那么中国的地位将会因此而削弱。”
1950年就和我国建交的印度,插手我国的内政,制造西藏分裂已经完全不加掩饰。
西藏的农奴制是阻碍西藏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印度利用西藏落后控制西藏的最好保障。
周总理曾指出过印度干涉我国内政,反对西藏改革的真实意图:“希望西藏长期保持落后状态,成为中印间的缓冲国,这是他们的主导思想,也是中印间争论的中心 。”
随着废除农奴制日期的临近,印度孤注一掷开始挑动西藏武装叛乱,印度驻西藏领事馆,公然接受叛乱分子递交的“独立宣言”,并承诺将转交印度政府。
我军平叛,尼赫鲁政府叫嚣“反对中国武装干涉”,真把西藏当成了印度的附庸。
对印度在西藏的种种挑衅,我国以大局为重,一面不予理睬坚决捍卫统一,一面也尽量维持和印度的友好关系。
因为当时的印度在国际奉行不结盟政策,是不结盟运动的领头国家,我国需要团结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来反对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
我国有朝鲜、越南、台湾问题的牵制,和印度发生冲突,会形成东西两头对抗的不利局面。
可印度却把我国的理智当做可欺。西藏平叛时,中苏关系已处在破裂的边缘。印度分裂西藏梦碎,又看到了凭借苏美两霸的支持,直接蚕食我国西藏的机会。
于是在苏美的军事援助下,印度不断侵入我国西藏边境,到1962年,已在我西藏领土上,建立了43个军事据点。
1962年10月20日,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我军对印度军队,发起了西方媒体称之为“小刀切黄油”的反击战,打出了印度军队几十年的心理阴影,也打出了中印边境几十年的和平,中印关系也因此一度降到冰点。
我国和巴基斯坦关系的演变
巴基斯坦一开始和我国的关系,还比不上印度。
刚建国的时候,巴基斯坦奉行不结盟政策,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理阿里·汗说:“巴基斯坦绝不会把自己系在央格鲁、美国的围裙上,也不是产主义集团的小伙伴,巴基斯坦将不受世界上集团斗争的影响。”
不过持续的印巴冲突让巴基斯坦感受到压力,尤其苏联总在拉拢印度作为进入南亚的跳板,更让巴基斯坦没有安全感。
到1954年,巴基斯坦加入了“马尼拉条约”,这是共同防卫的军事条约,意味着巴基斯坦放弃了不结盟政策。此外还先后签订了防止苏联在中东扩张的“巴格达协议”和与美国政府签订的军事条约“巴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
加入了这些协议,在联合国巴基斯坦也随同美国制约我国。除了西藏问题,在台湾问题和我国在联合国席位的问题上,巴基斯坦也和美国保持一致。
相比之下,1955年万隆会议,我国和印度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一致立场,两国的关系还亲密过一阵。
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苏美都在利用印度打压我国,美国对印巴的援助开始偏向于印度,巴基斯坦危机感加深,开始意识到和我国发展关系,才是双赢的可靠保障。
1961年,连续八次和美国一起反对我国入联的巴基斯坦,在联大表决我国加入联合国的苏联提案时,首次投了弃权票。
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以后,印度毫无遮掩地放弃了不结盟政策,不仅接受大量美国的军事援助,还让美国进入印度帮助印军训练,不结盟运动组织自此崩溃。
印度得到美苏的军援并没有向美苏希望的那样,来找我国“复仇”,而是要从巴基斯坦那里,找回丢掉的信心。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和巴基斯坦迅速靠拢。
1963年,我国和巴基斯坦签订了边界协议,巴基斯坦归还我国五千八百平方公里,以前被英国占领的领土。
这片领土称为“喀喇昆仑走廊”,对我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印度一直觊觎我国的阿克赛钦地区,这个地区是我国西藏和新疆陆上联系的必经之道,对我国的意义非常重要。
阿克赛钦俯瞰克什米尔,印巴发生冲突,我国能够居高临下威胁印度。有了“喀喇昆仑走廊”,阿克赛钦的西部缺口被堵住,这一地区的制高点完全被我国占领,还封了印度进入中亚的陆路通道。
巴基斯坦归还我国“喀喇昆仑走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表明我国和巴基斯坦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中巴边界协议签订两年后,为争夺克什米尔,印度和巴基斯坦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
克什米尔战事刚起时,巴基斯坦军队组织“大满贯行动”,出动正规部队对克什米尔西部的查木布和乔里安地区的印军实施反击。
印度兵败克什米尔,决定要把战争扩大到克什米尔以外,直接全面进攻巴基斯坦。9月6日,印军用一个军的兵力,从三个方向越境进攻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
面对印军的突然袭击,巴基斯坦军队败退到拉合尔最后的屏障——亚克尔运河死守。在空军的支援下,巴基斯坦初步稳定了局势。
一心要决出胜负的印度,动用了作为预备队的装甲师,向巴基斯坦查温达发起进攻。
查温达失守,在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军队主力,退路就会被切断,等于切断了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之间最重要的联系通道。
巴基斯坦迅速调来坦克部队,准备和印军决战。
坦克部队首次对决,巴基斯坦遭到埋伏,损失坦克九十七辆,一名师长和一名旅长战死,六个团级主官战死或被俘,印度仅损失坦克十二辆。
取得大胜的印军,于9月16日增加四百辆坦克进攻查温达,摆出势在必得的架势,巴基斯坦的坦克也全部出动,要在查温死战到底。
第二天凌晨,收到巴基斯坦总理多次求助的我国政府,向印度发出了一份外交照会:
“印度必须在三日之内拆除中国锡金边界的一切侵略活动,送回被劫走的中国边民,归还被抢走的牲畜,保证今后不再越境骚扰。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必须由印度政府承担全部责任。”
当天“人民日报”刊发了这份照会,并指出:
“只要印度政府有一天还在压迫克什米尔人民,中国就一天不会停止支持克什米尔人民要求自决的斗争;只要印度政府有一天还在对巴基斯坦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就一天不会停止对巴基斯坦反侵略斗争的支持。”
19日我国再次向印度发出外交照会:
“印度政府必须在1965年9月22日午夜以前拆除它在中锡边界中国一侧和跨中锡边界线上的所有侵略工事,立即停止在中印边界和中锡边界的一切入侵活动,送回被劫走的中国边民,归还被抢走的牲畜,保证今后不再越境骚扰。”
接到最后通牒式的外交照会,印度回应称我国如发现境内印方工事,可自行拆除,两个边民想回国可以放行。
印度回应如此低调,是想让我国不再有帮助巴基斯坦的理由,同时印度想让美国发表声明:“一旦中国进攻印度,美国将会干涉,并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
美国最担心刺激我国卷入印巴冲突,不仅没有答应印度的诉求,还加紧施压印巴停火。
第二份照会原来要求印度在19日午夜以前,拆除所有侵略工事,毛主席说:“只限一天,太仓促了,事实上印度也不能办到,也难得各国和印度人民的同情,还是改为限定3天吧!3天之内必须拆毁所有侵略工事。”
9月20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于9月23日同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调停,全线停火。
我国的外交照会和军事调动,威慑住印度不敢趁机对东巴基斯坦(孟加拉)用兵。
我国的强硬立场影响了国际社会,使印度不敢再扩大战争,只能接受联合国调停。
此外我国还成功斡旋阿富汗,不要在印巴冲突期间,和巴基斯坦提边境争端,并通过第三方向巴基斯坦提供武器援助。
这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的军事盟友,同信仰国家,都没有提供能威慑印度的帮助。唯有我国的帮助,足以让印度忌惮,对解除巴基斯坦的危局起到关键作用,巴基斯坦和我国的关系也越来越铁。
-完-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