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读不厌

高考钟表停摆事件(按下的重启键)

按下的重启键,回不去的世界

1. “欠你的电影票,什么时候还?”

2. “不能当面喝酒,很多业务都落不了地”

3. “不要裸辞,不要裸辞,不要裸辞”

4. “报复性消费还会来吗?”“穷,不敢报复”

按下的重启键,回不去的世界

魔幻的2020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吃瓜群众怀抱着见证历史的心态,在历史的过山车上被颠覆得死去活来。

高考延期、东京奥运会延期、NBA 停赛、欧洲杯推迟一年、美股第五次熔断,原油期货在愈演愈烈的三国杀中惊现负值,“撤出中国”的危机和隐忧,全球产业链迁移的孤岛效应...

巴别塔在暗夜中轰然倒塌,大国间的铁幕徐徐落下。

王储确诊,首相中招,全球近80名政要在各式各样的防疫策略下依然感染。试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病毒邪魅一笑:没有。

意大利护士脸上的压痕,罗马阳台上的歌声,抢购一空的超市货架,来不及火化的遗体,漂泊数月后靠岸的邮轮,大洋彼岸传来的“可防可控”,这些其它空间的时刻,像是我们伤痛回忆的重播。

三万英尺的高空之上,曾经繁忙穿梭的飞机航班如疏星寥落。

雾霭低垂的苍穹之下,一切曾经确定的都在不确定的当下重新铺展。

14天又14天,山河依旧,物是人非。

旅游餐饮灭顶之灾,影视行业一片萧条,车企沉沦暗夜,楼市销售冻结...几乎没有哪个行业可以在疫情风暴中独善其身,人们在喃喃自语中期盼“等疫情过去”,却发现,等疫情真的过去,很多行业可能永远回不去了。

1. “欠你的电影票,什么时候还?”

按下的重启键,回不去的世界

2020年已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全年的1.78倍。2020年前两个月,影院类企业新增不到8000家,较去年同期下滑25%,全国影院票房几乎归零,大量剧组暂停工作。

毛大庆曾联合万商俱乐部组织了一个线上调查,疫情之后大家最害怕去的地方,电影院和医院、不通风的写字楼排在前三。

封闭的观影环境、拥挤的人群、无新片上映、开业的刚性成本……使得2020年春天的第一场电影“惨淡收场”。

截至3月25日,全国共复工影院528家,全国单日总票房一直徘徊在两三万,巅峰日期突破过10万,全国买票人数,还不到过去一家影院一天的量。

3月27日晚间,国家电影局紧急给各影城发放了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所有复业时间等国家电影局通知。”

80多天里,数万家影院错过了预想中火爆的春节档,迎来了一张张闭店通知单,动辄20%-30%的一线人员“优化”,单日百万元以下的全国票房,纷纷撤档奔向线上流媒体的影片,和疫情之后可能被彻底颠覆的行业格局。

萧条的影院对面,是停摆的剧组。

小A在一家影视工作室负责财务工作,老板本身就是个大IP,作为编剧、策划、制片人,拿奖拿到手软。如果没有疫情,老板拍的电视剧,各大电视台都抢着买。基本上属于拍一部赚一部。

春节前,小A所在的公司同时有三部电视剧在拍。而电视剧一旦开拍,没有双休日节假日,每一天都是成本。

1月23日,象山影视城、无锡影视基地相继宣布各景区暂停对外开放,1月27日开始,横店停止全部剧组拍摄活动。

拍摄基地关门,为了能随时复工,小A公司的3个剧组包括主演在内,均在驻地酒店原地待命,配合封闭管控。

因为疫情,向来争分夺秒赶进度的影视剧组,如时钟停摆,但现金流“只出不进”。

平均一个组两三百号人,剧组设备租赁费、演员劳务费、食宿费用每天几十万,算上总部人员的成本,每天支出接近百万;40多天过去了,每部剧的成本平白无故的增加了1000多万。

除了不断累积的成本,一线明星的档期协调也成为难题,剧组签订的档期届满,这些大咖们就要进下一个剧组了。因此,各个剧组都在用“不可抗力”条款协调演员“无条件延期”,各方承担各自的损失,“不然大家都没活路。”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全国有55个剧组停拍,仅横店就有20个剧组在拍,11个剧组在筹备,涉及6000余人。

2月底,浙江宁波象山影视城率先恢复开园,3月28日,横店影视城恢复开园,此外,上海影视乐园、青岛东方影都、西安白鹿原影视城也相继复工。

截至4月16日,此前因疫情影响而停工的55个剧组中,已有46个恢复拍摄,复工率超过83%。

“开机两礼拜,停工两个月”,告别冬眠期终于复工的剧组,依然面临重重困难:

原定的拍摄周期需要重新排进度;原定取景在北京或者海外的,也需换取景地或索性减少转场;还要根据拍摄地的防疫政策,进行全组核酸检测,分部门、分时段错峰出工,限制集中拍摄人数;部分医疗剧还为观照现实,临时“改戏”“改人设”。

小A的身边,有很多同行已经放弃主业干起了直播带货,而今年,可能是18年影视税收风暴后,影视行业加速淘汰的又一个分水岭。

2. “不能当面喝酒,很多业务都落不了地”

按下的重启键,回不去的世界

2月初,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做好春节假期后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称,各类金融机构及金融基础设施相关机构,自2月3日起正常上班。各单位可结合当地地方政府防控疫情要求,实行弹性工作制,灵活调整作息时间。

对于很多在京金融机构而言,现实的情况则是“春节出不去,年后回不来”。

小B在金融街一家国有中小券商工作。过去的几年,中小券商日子都不好过,公司没钱,自营、两融都很难突围,这两年资管和股票质押业务爆雷无数,被头部券商瓜分的科创板业务也很难切入,加上公司的营业部基础比较薄弱,经纪业务那点微薄的收入勉强覆盖机构成本。

在中国券商行业打造超级航母的年代,小券商的日子本来就很难过,2019年底,小B所在的公司更换了领导,本指望新领导新干劲,可以带着大家扭转前期的颓势,至少可以把前几年该兑现的奖金兑现了吧。

2月14日,证监会发布再融资新规,对于各家券商来说,五花大绑的再融资终于松绑,业务迎来难得的窗口期,投行民工纷纷蠢蠢欲动,联系上市公司,抢占业务机会。

4月27日,新三板精选层首批申报和创业板注册制携手落地,A股扩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铺展开来,对于券商这样的中介机构来说,一方面迎来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另一方面,对行业和产业的理解、对企业的深度研究、在一级和一级半市场的销售能力,成为一决高下的关键。

直到4月底,小B所在的公司都没有要求员工全员到岗,只是从原来的到岗率50%提高到了70%。如果员工要求出差,必须董事长审批同意才能出行。

毕竟,业绩完不成是疫情的锅,防疫不到位,就是领导的锅了。

在长到没有尽头的封城、禁足和隔离之后,众多城市重新敞开了怀抱。

然而,北京依然要求返京人员强制隔离14天,但社区、酒店和公司对于政策的执行宽严不一,有的公司自行加码,增加了“家属出差,员工也要上报并自行隔离”“出差回京,要通过核酸检测才能回岗上班”“居家隔离优先使用年假,不足以事假冲抵”等种种要求。

重重阻碍之下,北京形同“软性封城”,出差跑项目几乎变得不可能了。

出差受限,一方面拖慢投行项目的进度,另一方面,大量的投行业务需要通过线下的客户拜访、驻场尽调才能完成。小B坦言:

“今年没有开门红,今年能不能开门都很难说。”

“我搞得定预审员刁钻的问题,但是搞不定公司后台跟我出差。”

4月29日,北京终于宣布降低应急响应等级,低风险地区的进京返京人员,不再要求居家隔离14天。

小B坐在空荡的办公室里,撕掉了四个多月的日历,厚厚的摊了一桌,无论是个人的懈怠和拖延,还是公司完不成的业绩,似乎都可以归咎于迟迟不散的疫情,但错过的时间,错失的机会,并不会因此得到补偿。

3. “不要裸辞,不要裸辞,不要裸辞”

按下的重启键,回不去的世界

“公司没了,不用来了。”正在从段子变成现实。

携程高管带头降薪,所有员工上三天休两天工资打六折;海信公告“优胜劣汰提效求生”,网曝优化近万人;美的冻结高管30%薪酬;华夏鼓励B类及以上干部停薪留职自行创业;房地产企业板块区域调整,冻编转岗优化,整个珠三角上空飘着的都是鸟厂的简历。

后疫情时期找工作的状态变成了:失联招聘,boss直拒,前程堪忧,58不成,扫大街网,拉勾上吊,一百年不配。

小C,家住北京,原本在某股份行的总行资管部,工作稳定,2019年因为理财子公司要在异地展业,跳槽到了一家还算头部的融资租赁公司,虽然有一定的客户积累,没有面临“转行穷三年”的困境,但“跳槽穷半年”的状况也难以避免。

临近2019年年底,小C之前跟进的几个项目终于过会了,但是客户迟迟没有提款,有的说“等明年吧,今年暂时不缺了”,有的说“行业变化比较大,融资先放一放”,还有的直接说“马上要发一笔中票,成本低200bp”,一来二去,小C难免有“为什么当备胎的总是我”的无奈感。

4月中旬,公司宣布了最新的业务调整,小C所负责的行业被划给了另一个团队,小C要么降级并入对方团队,要么转岗公司后台。

小C原来的职业规划专注在业务方向,去后台混日子难免不甘心,再拖又觉得职业生涯就要废了。纠结之间,小C索性找了个由头去重庆出了趟差,回来隔离14天,躲了个清净。

疫情之下,隔离之时,小C开始反省去年的跳槽决策是否明智。

2020年3月1日,注册制公司债袭来,中长期债券票面利率低于3%的越来越多,票面利率低于2%的短融券高达264只。厦门航空刚刚发出票面1.05%的58天超短融,几天后招商局就发出票面0.95%的180天超短融,发行利率持续走低。

此外,可以进行同业拆借的金租公司和头部的商租公司,资金成本低到发指,腰部商租公司生存越发艰难。

刚接触的承租人还可以谈到IRR7.5%,尽调时就降到了7.2%,过会后直接降到了7%以下。成本降不下来没关系,大家交个朋友,提款就“再说吧”。

对于小C和众多职场的中年人而言,时间是最大的成本,也是不可战胜的敌人。

82年的她,已经经不起轻易跳槽的消耗和试错了,而过去那些年所谓的经验和资历,在一茬又一茬生猛的职场新人面前,反而成了“性价比太低”的劣势。下行周期里无处容身的不安全感,叠加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政策的转变,一切都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4. “报复性消费还会来吗?”“穷,不敢报复”

按下的重启键,回不去的世界

2003年非典,北京“双解除”的那一夜,北京有150万人外出消费,消费总额超2亿。

17年后,当疫情终于缓解,北京应急响应降级,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在期待一场雷同的报复性消费。

但是,对萧条的恐惧,对现状的担忧,对前景的焦虑,都在延迟甚至扼杀报复性消费的到来。

身边的大部分人都在调整自己的年度预期,本来打算贷款买个房的,感觉可以再等几个月出手;本来想年中跳个槽的,现在乞求不失业就阿弥陀佛;本来想着炒股能赚点零花钱的,现在天天盼着能回本。

保持现金储备、保住现有饭碗,维持正向的家庭现金流,开启危机时刻的人生低消耗生存模式。

疫情像一台时光机,把时间暂停了整整三个月,又硬生生把世界向前推进了几年,丝毫不容拒绝。

强力居家隔离和边境管制措施,随之而来的是极高的社会经济成本,有些行业的格局被完全颠覆,有些行业迎来爆发性增长,有些行业面临永久性收缩。

每天天一亮就要支付250万的外婆家,春节后复店率70%,但销售仅为原来的30%,创始人直言“现在还不是最困难的时候”。

第一个哭穷,喊出账上现金抗不过3个月的西贝,拿到快10个亿贷款后直接收购了6家公司。

手撕员工联名降薪信,老板卖房发工资的老乡鸡一炮而红,不再安于肥西,开始走向全国。

丘吉尔说的“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更像是幸存者宣言。那些街边的咖啡馆,楼下的烧烤摊,常去的苍蝇馆子,那些湮没在房租、员工和债务里的中小企业,甚至连求救声都无人听闻。

14亿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被强制改变,人类向纯线上生存急速迈进了一步。

原来在线下培训的,发现线上培训的性价比好高;原来做论坛活动的,发现线上直播触达了从来没有覆盖的人群;原来做现场展会的,从零开始办好一场线上产品发布会;原来认为只能在线下场景完成的大宗销售,也纷纷开始试水线上带货。售楼处、音乐节、博物馆、大型论坛、喝酒蹦迪,“万物皆可云”。

甚至于很多企业老板发现,过去30%的会议都是在为内部的低效沟通浪费时间,过去40%的出差都是在为徒劳的业务推进浪费成本,过去50%的办公空间都是在为冗余的人员浪费租金,过去60%的饭局都是在为无效的社交浪费生命。

疫情逼我们完成了一次人生的价值排序,让我们回归了事情运转的本质。

终有一日,疫情会成为过去式,但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只有在未来的日子才能得到答案,那些藏在时光中的伤痕,会在一代人的特定习惯和共同记忆中,慢慢浮现。

当一切终于按下重启键,你看这世界,有几分像从前?

来源:图解金融

编排:戴卫 秀太

晓玲医生“温心”提醒您:关注5·12国际护士节

百年大疫后,向奋不顾身的白衣战士首个节日致敬

太极山泉水,天然弱碱性水(PH值:7.8-8.3),中和尿酸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