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极客广东事件(中美海运费暴涨500)
近日,一则消息的传出,让美国商人沸腾了。
在中美海运暴涨500%的情况下,七天的时间里中国累计从美国进口了39.5万吨大豆。
这笔运费是多少钱?又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国未来如何确保粮食安全?
大豆涌进集装箱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在8月5日至11日的七天内,中国美国进口的大豆达到39.5万吨。
除此之外,还有53.4万吨的大豆不知销往何处。
同时,疫情影响下的全球航线出现运费暴涨的情况。
就对中美航线来说,其运费更是直接飙升了500%以上。
一个标准集装箱的价格飙升至2万美元不等,最高的更是达到了2.5万美元的程度。
在大涨价的氛围下,从中国到美国的运费虽然说也涨到了每个标准集装箱1130美元的程度,但整体还算处于相对正常的范围内。
然而即便是这样,从总价上来看还是十分昂贵的。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倘若运输总量在39.5万吨的美国大豆,一共需要用到1.5193万个标准集装箱。
按每个集装箱1130美元计算,海运总运费约为1717万美元,也就是1.1亿元人民币。
偶尔这样运输几次无伤大雅,但是我国对于大豆的进口却是长期不断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总人口约占世界的18.5%,已超过14亿。
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的统计,中国拥有1.19亿公顷耕地,约占世界的7%。
这意味着中国需要用世界7%的耕地来养活18.5%的世界人口。
然而由于我国可耕地面积少,区域和农作物品种分布不均的原因,
我国粮食自给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确保我国的粮食供应,于是我国就将更多的耕地用于主食,
而放弃了一些经济作物的耕种。
这种方法确保了中国主食的自给自足,因此我们完全不必担心能不能吃饱的问题。
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缺少了以大豆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的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就需要大量进口大豆等经济作物,
而在进口不断增大、增多的同时,我们对于这些经济作物的外部依赖性也在随之增加。
从2005年到2014年,中国大豆消费持续上升。
而中国大豆产量远远低于消费,并且有下降趋势。
具体来看,2014年,中国大豆产量约为1385万吨,比2005年下降约15.2%。
2014年,中国国内大豆消费量达到88907千吨,产生的缺口达到75057千吨。
从国内大豆供需的发展趋势来看,大豆需要要远远超过大豆供给。
于是,在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不断加大海外进口的力度。
中国的大豆进口主要来自阿根廷、巴西和美国。
2014年阿根廷大豆进口量达到283.9万吨,较2013年的264.2万吨下降7%,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4年从巴西进口大豆20234.3万吨,比2013年的18725.3万吨增长8%;
2014年,美国大豆进口量为20129.8万吨,比2013年的14826.6万吨增长35%。
自2000年以后,中国的大豆消费量一直在扩大。
那么我们在哪些方面需要这么多的大豆?
我们对于大豆的需求主要来自,榨油消费量,播种和工业消费,以及中国大豆的出口需求。
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大豆被用于榨油,
百分之十七则被用于食用和工业消费,播种的需求则相对较少。
2019年,中国在大豆方面的对外依存度为83%,进口的大豆数量在8851万吨左右。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从俄罗斯、乌克兰、加拿大等地购买大豆。
由于我国进口的大部分大豆都需要海运,
因此在大豆进口贸易中,买方和卖方谁若是能够掌有海运权,
谁就能够更好地控制整个大豆供应链。
不仅如此,其还可以借助运输权规避政治纠纷、疫情、贸易战、航运市场振荡等因素带来的贸易风险。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的大豆进口“大户”,
但实际上70%以上的大豆进口的海运权都由国外大豆出口商控制,
因此我国大豆进口企业往往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这就导致了我国大豆进口企业在控制大豆供应、规避风险方面的劣势。
虽然处于劣势,但海运无疑是当下最为合适的办法中的办法了,而集装箱运输更是“如虎添翼”。
为何选择集装箱运输?
如上所述,中国进口的绝大多数大豆需要海运。
鉴于大豆集装箱运输的独特优势,实现大豆集装箱装载的自动化刻不容缓。
在我国散粮运输中,集装箱运输的良好优势也得以体现。
大连港、营口港等港口开展了集装箱粮食运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集装箱运输粮食,是指将粮食包装设施和运输工具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运输。
在农村和其他粮食生产仓库,农民生产的粮食应当直接装入集装箱中密封储存。
集装箱可以是通用集装箱或特殊谷物集装箱。
如果选择通用集装箱,装载前必须进行适当处理,以确保密封。
然后,将集装箱运输到火车站或集装箱码头,运输到全国各地的客户或国外市场里去。
与其它运输粮食的方式相比较,集装箱运输粮食具有以下各种优点:
优势一,机械化作业的使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装载效率大大提高。
优势二,可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粮食的运输要求。可选择公路、铁路、水路等不同的运输路线,以满足不同的时间要求。
优势三,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理货交接手续,简化手续;采用集装箱多式联运,缩短中转时间,保证市场供应,加快市场流通。
优势四,利用现有的集装箱装卸设备,避免建设特殊的粮食流通设施,减少基础设施投资。
然而,在集装箱散粮的实际应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如相对于包装粮集装箱的谷物填充度不够,
即在装载过程中散粮不能有效填充集装箱的角落空间。
由于散粮颗粒之间的间隙太大,所以直接降低了标准集装箱的装载能力。
例如,大豆(含水量为13.84%)的理论自然堆积密度为0.77t/m3,
而实际装载后的20英尺集装箱堆积密度约为0.6-0.65t/m3,即无法有效填充。
从而大大降低了单位标准集装箱的装载能力,增加了大豆的运输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传统大豆转运时,先通过漏泄装置将大豆倒入集装箱内,由于不能完全装满大豆,
为了提高集装箱的装载能力,大多数人往往采用人工整平、踩踏来加以填充。
虽然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装载能力,但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装载效率。
但从整体上来看,集装箱运输还是利大于弊的,这也是为我们所选择的根本所在。
在我们主要采取集装箱海运的方式来进口大豆等经济作为的情况下,
海运出现暴涨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国又将如何确保粮食安全?
海运涨价对我国的影响
这里就要老话长谈了。古人云“安民之本,必资于食,安谷则昌,绝谷则危”。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大部分粮食来自美国。
由于从美国进口粮食的路线很遥远,在中美关系动荡、海运运费飙升的情况下,
中国改善粮食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大豆期货市场的独立性,
如完善中国证监会黄豆1号期货合约规则,提升期货品种功能;
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价格的主导作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运用经济手段,
加快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提高国内大豆的质量和竞争力。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提高其自主定价能力。
但也应该注意到,由于资源禀赋因素和农业效率的不同,美国大豆期货仍然拥有定价权,
中国大豆对美国的依赖客观上仍然存在。
例如,在贸易战期间,中国试图通过增加南美大豆的进口来取代美国大豆,
但巴西大豆价格迅速上涨,库存不足。2018年初,阿根廷农业遭受干旱,大豆减产,
导致南美国家从美国购买,然后再向我们转售的骚操作频繁发生。
尽管中美贸易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大豆的主要贸易方向,
但美国在大豆期货中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
此外,在海运暴涨和疫情影响下国内大豆期货价格的大幅波动也表明,
我国大豆产量不稳定,难以应对国际市场的冲击,这将对粮食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那么我国将要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应该着重着眼于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上来提高自身供给能力。
同时,大力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
增强供给能力,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
中国大豆供应的主要问题是成本过高,导致价格竞争力不足。
大力推进土地经营权改革,鼓励规模化生产,大力推进机械化,
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对于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提高粮食规模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我们还应加快农业创新,改进种植技术,
增加大豆对农民的供应鼓励农民增加国内大豆供应的补贴金额。
其次,加强粮食安全,完善多元化贸易机制。
继续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通过与相关国家的合作,推动大豆贸易向国际生产领域发展。
通过国际订单、租种等方法,提高国内大豆市场的风险防范能力,
拓展大豆进口来源渠道,拓宽国际金融市场合作领域,促进各方互利共赢。
最后,立足疫情的常态化准备,不断完善大豆期货的价格预警机制。
深入分析疫情对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影响,提高农产品抗冲击的反应能力。
虽然在短期内,我们尚无法真正摆脱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但是这丝毫不妨碍我们密集关注中美贸易走向,
做好大豆储备工作,积极应对大豆价格波动。
同时,做好疫情正常化的准备,减少国外市场的冲击,以促进大豆期货市场总体稳定。
总的来说,尽管受到疫情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国际航运价格飙升确实给我们的粮食进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那就是,粮食安全是关乎国民生计的根本所在。
我国虽然在主粮上实现了自给自足,但是在诸如大豆这一类其它粮食方面也应该加以重视,
毕竟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才算放心,这是我国的长远之策。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5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