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化工厂爆炸事件(39年前)
1982年5月5日,在山东省荣成县石岛港东南约35海里处,“大庆53”号油轮突然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价值1400多万元的油轮在爆炸声中沉入大海,20多名船员不幸遇难。
这是我国建国后首例万吨油轮爆炸沉船事故。
关于事故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一场违章操作导致的责任事故,有人说是有阶级敌人在搞破坏,引爆炸弹。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次大爆炸?
让我们回到30年前,回顾一下这场事件的经过。
“大庆53”号轮是一艘三岛式艉机型油轮,建造于1975年,由大连红旗造船厂承建。
说起“大庆”,人们自然会想到大庆油田,因为“大庆”这个名称几乎是新中国石油事业的代名词,这艘“大庆53”号油轮就是运输原油的,不过它主要是运送北方沿海原油,跟东北的大庆油田无关。
“大庆53”号油轮总长163.4米,满载排水量两万多吨,能载重一万五千多吨。
由于多年动荡,当时我国造船水平相对落后于国际水平,能自力更生造出这样一艘万吨油轮,在当年那是一项了不起的成果,这艘油轮对我石油开采运输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1982年5月5日,天刚蒙蒙亮,万吨级油轮“大庆53”号启航,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船桨和浪花的合唱,以及海鸥拍打水面的声音,它昂首挺胸,直奔山东半岛外海而去。
这艘隶属于上海海运局的“大庆53”号油轮,长航速16.5节,主机马力9000匹,建成之后就投入营运,当时已安全航行12.3万海里。
“大庆53”号油轮刚刚完成了一次运输任务,这次是空船前往秦皇岛装“货”。
俗话说无官一身轻,空载的时候,油轮跑得也轻快,船员的心情也非常放松。
他们早早地起床,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眺望远方,有的在打扫卧室,有的在甲板上漫步,有的则在提着录音机听着邓丽君的歌。
不知不觉中,开饭时间到了,一顿丰富的早餐后,船员们精神抖擞地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
机匠长唐新泉和两名机匠赵开拓和刘一鸣则穿上工作服,前往电焊房,取出钥匙打开舱门。
在头天晚上举行的机电部门工作会议上,轮机长周满仓已经分配了第二天的工作任务,唐新泉和小赵、小刘的任务是焊补水蒸汽冲洗管。
唐新泉当年不过是25岁,却有8年的电焊历史,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是“一级焊工”,带出的小徒弟不下10个,堪称桃李满天下。
在唐新泉看来,这样的任务对自己来说是小菜一碟,他根本就没有当回事。头天晚上,他在甲板上听港台歌曲,一直到半夜11点多才去睡觉。第二天早晨,都七点了他还没有起床,赵开拓不得不将他摇醒。
他慌慌张张地抹了一下脸,又匆匆忙忙地吃了点饭,接着又争分夺秒去电焊房取工具,唯恐轮机长和大管轮看见了挨批评。
这时候,油轮唱着欢快的歌,沐浴着金色阳光,在浪花的亲吻下沿着预定的航线继续前行。
8时1刻,唐新泉等取齐了电焊工具,前往机舱,可是到了半路上,被司务长拦住,说是食堂放电锅的铁架坏了,要他们焊一下。
起初,唐新泉不愿意去,但是经不住司务长的软磨硬泡,还是去了,毕竟也是船上的事,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
电焊结束的时候,唐新泉一看手表,已经10点了,唐新泉一行三人慌慌张张向机舱走去。
到了那里,唐新泉忙不迭地接上电源,戴上红边框茶色的面罩,手握焊枪在污水泵活水泵旁的一块铁板上试了三下后,就在冲洗管上烧焊。
当唐新泉开始焊接的时候,突然乐了,原来补焊孔仅有米粒大小,让他来亲自焊接,真是杀鸡也用牛刀了。
在漫不经心之下,焊花点点,银花飞溅、焊丝发红,眼看就要焊好,当唐新泉取下面罩,敲着焊垢、哼着小曲,开始收工具要结束战斗的时候,突然脸色大变,原来在冲洗管污水管管阀处冒出丝丝白烟,并且有点点火星窜出。
“糟了,油气起火了!”唐新泉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小赵、小刘也乱了方寸,开始大声喊叫:“救火了,救火了!”
话音未落,只听“轰”的一声,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船体发出了剧烈的震动,在茫茫海洋上颠簸起来。
“赶快停下,看看怎么回事”船长大声对机械师说。
“不好了船长,中5舱爆炸起火!”还没等机械师出去,一名水手慌慌张张走进驾驶室,惊慌失措地说。
“什么,你说什么?爆炸?!起火?!”船长“嗡”地一下头就大了。
运输易燃物的船只最忌讳、最害怕的事,莫过于爆炸起火。尽管油轮当时是空船,但不可能没有原油残留,一旦起火,残留的原油足够吞噬一条船。
一向沉着的船长也着了急,对水手大声吼道:“还楞什么,赶快拉警报啊!”
刹那间,船上响起了揪心的警报长鸣。
那个年代,很多船上也没有正常的演习制度,不少船员上船之后就没有听到过警报声。尽管如此,凄厉的警报还是让他们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船员们不约而同地踏上甲板。
当他们看到驾驶台后侧的中5油舱被炸开一个1米见方的大洞的时候,全都面如土色。
这时候,火苗已经伴随着滚滚浓烟从破口处迅猛喷出,向四周快速蔓延。
见此情景,大部分船员呆若木鸡,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几位年长的船员不失沉着冷静,他们拎起灭火器向冒火的地方冲去。
可是当他们刚刚将灭火器对准火源,进行操作的时候,发生了更为猛烈的爆炸,生成的一片火海将他们立即吞没。
一时间舱盖横飞,四下都是玻璃金属的碎片。
正在奋不顾身指挥灭火的船长、大副、二副相继倒下,前后甲板都冒起滚滚浓烟。
一阵高过一阵的爆炸,并没有让船员们退缩,他们也豁了出去,临危不惧,前仆后继,拿起灭火器和消防水龙冲向火源。
可是因为船舱里都是易燃品,海面上又刮起大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冲天,达到了百余米高。
在这等凶猛的大火面前,灭火器和消防水龙就如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大家不但没有扑灭大火,反而在浓烟中纷纷倒下,不是因吸入有害气体中毒窒息,就是被烈火烧成重伤。
更可怕的是,一阵接一阵地爆炸,把船体炸出一个个大洞,海水乘虚而入,不停地往里面倒灌,舱内积水越来越多,船体失去平衡,开始向左前方倾斜,眼看就要沉没。
没办法了,为了不让船员们同归于尽,政委果断地作出决定:放弃油轮!
尽管他从油轮建成的第一天起就上了油轮,它陪自己走过7个春秋,度过了几千个日日夜夜,但他没有第二种选择。
他向船员大声喊道:“同志们,船要沉了,快释放救生设备,下海逃生……”
船员们听了也非常不舍,眼泪汪汪地准备撤退,这时,更加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船体倾斜严重,救生艇根本无法解下。
已经释放出去的两只救生筏,有一只救生筏盖根本就打不开,无法充气,不能使用;另一只气筏入水后,被大浪冲翻,上面的人随即落水。
40分钟后,轮船徐徐下沉,海水漫过了船身,淹没了船楼。
这时候,还有很多船员没有来得及离开,他们跟自己心爱的油轮一起沉入大海。
11时20分,“大庆53”号沉没在山东省荣成县石岛东南35海里处。
随即赶到的辽宁长海县海洋公社6245、6246渔船在海面上对落水船员进行了奋力相救,从水中救起26名船员,剩下的23名船员中,有18人遇难,5名船员失踪。
油轮爆炸沉没后,不仅会严重影响航道,还造成了大范围的海洋污染。
事故发生后,海外不良媒体捕风捉影,造谣说是油轮上有人企图叛逃,船长制止,叛逃者引爆了炸弹。
对此消息,我官方不予置评。在事故发生后,交通部、上海海运局和公安部迅速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了缜密调查。
经过40多天的调查,事故真相终于查清:
“大庆53”号中央楼被大火以及引起的爆炸烧毁、炸毁。
油舱舷板、底部及甲板30余处被炸出大洞,最大洞长8.40米、宽0.56米。
此外,还有12道横舱壁、4道纵椎壁倒塌、变形。
为什么会在焊接中会起火?
原来,水蒸汽冲洗管连接着污水管,污水管内壁附着很多残油和中5货油舱相通,所以焊接的时候非常危险。
正因为如此,按照规定,在焊接前一定要先走两个程序,一是要对污水管进行测爆和认真检查,二是要关闭污水管的两只截止阀。
只有这样,在焊接的时候,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可是电焊工一没有进行测爆和认真检查,二没有关闭污水管上的两只截止阀。打开管道放污水时,在虹吸和负压作用下,中5货油舱可燃气大量进入管内,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
这些气体遇到电焊的高温和火花之后,瞬间被引爆点燃,产生了热能和巨大的冲击波,继而又引发了中5货油舱、泵舱和其它货油舱一波接一波更为猛烈的爆炸。
最后调查组以详实的数据和真实的影像资料表明,事故原因是该轮明火作业引起的一起严重的责任性事故。
归结起来就是船舶动火制度管理不严,违章作业情况严重。
按照交通部油轮防火、防爆规则,如果在船上进行电焊,必须经轮机长同意、再由船长批准,而且必须在机舱电焊间才能进行。
痛定思痛,据调查了解,该轮违章进行电焊操作,早已经是家常便饭。仅从1982年1月到5月发生爆炸事故前,违章电焊就有12次之多。
当违章操作已经成为习惯,概率一定会伴随着灾难降临,轮机长、大管轮未经船长批准擅自电焊,最终酿成船沉人亡的惨剧。
另外,该轮无视规章制度,随意增设管系,在设备方面,也埋有严重事故隐患。
早在出厂时,为防止污染、便于排放机舱污油水,公司主管部门不经过申请,就擅自加装了一条从机舱通向货油舱的污水管。
1977年,船舶检验部门在发布的《钢质海船建造规范》中有明文规定,货油舱与机舱之间务必要设隔离舱,管路必须相互独立。
1978年底,该轮在维修时,未经船舶检验部门检验,在机舱和中5货油舱之间擅自加装了污水管路,虽设有两只截止阀,但它们距离机舱太远,而且很少关闭,处于常开放状态,安全功能几乎形同虚设。
这就致使机舱与货油舱相互沟通,为日后的重大事故埋下了巨大隐患。一旦条件具备,这根污水管就起到了引爆的“导火线”作用。
还有一点,在火灾和爆炸刚刚发生后,船舶的领导者们没有镇定自若,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组织积极施救。船只在沉没前,甚至连求救信号“SOS”都没有来得及发出。
而且船上没有进行过遇险演习,船员应急救生知识缺乏。
该轮爆炸后,船上一片混乱,政委没有有效履行职责,在下令弃船时也没做到有序指挥,导致船员们乱作一团,降低了逃生率。
如果该轮按照操作规程去做,如果不擅自加装油管,如果增加了截止、止回阀,如果平时多进行几次防灾演习……或许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损失也不会那么严重。
可惜,在安全事故面前,从来就没有“如果”。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