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事件(马拉松史上乌龙事件)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体健康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余,很多人都会选择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锻炼身体。
而跑步作为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则受到众多人的青睐。
跑步这个项目中,要求最高的则是马拉松。虽然很多人对于马拉松是特别热爱的,但是马拉松对于运动员的要求极高,比如极好的肺活量和很棒的呼吸循环系统。
在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每个城市里,每年都会举办马拉松比赛。当然,很多人都会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
马拉松乌龙事件
不过并不是每一次马拉松比赛都是十分成功的,偶尔也会有一些很滑稽搞笑的事情发生。
比如在2013年英国桑德拉举办的“北部马拉松比赛”中,就发生了十分戏剧性的结局。此次共有5000名运动员参赛,而除了第一名,其余的4999人的成绩都无效。
这是怎么回事呢?由于此次参赛的第一名实力过于强悍,一直处于最领先的状态,于是把其余参赛者甩很远。
而这次比赛的终点定在一个体育馆内,主办方要求运动员到达体育馆以后,还要在馆内跑一圈,才能算到达终点。
第一名跑得飞快,于是他早早地到达了体育馆并按照规则沿着体育馆跑了一周,最终到达终点。
第二名显然是忘记了这个规则,他到达体育馆以后就直冲冲地跑向了终点,而他身后的4998名运动员也没有意识到有任何的错误和不妥,跟着他的脚步,直逼终点。
最终导致他们少跑了264米。
按照规定,他们没有完成全程马拉松,于是成绩只能作废,只有第一名获得了荣誉。这个结果就引来了大量的骚动和不满。
因为所有的参赛者都为这次马拉松准备了很长的时间,有些是从很远的地方来这儿参赛的,他们通过重重选拔实属不易,只因为区区200多米就让自己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他们都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在舆论的压力下,主办方出面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并对参赛者作出了相应的补偿。他们承诺参赛者下次参赛可以享受七五折的优惠。
但是金钱方面的补偿,并没有安抚所有的参赛者。他们觉得主办方只是在掩盖自己错误的事实,并没有实实在在的道歉,只是为了安抚平息运动员们的怒气,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效果,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于是很多参赛者都表示不会再参加这个主办方举办的任何赛事了,他们觉得主办方得为他们的错误买单。
谁的错?
很多人对这次马拉松乌龙事件争论不休。他们认为,这是主办方的过错。因为他没有在体育场内标注或者说引导运动员们要围绕它跑一圈。
所以说它的规则是存在漏洞的。在运动员跑完四十几公里以后,很有可能因为身体上的疲惫而遗忘这一规则。因此,主办方的责任很大。
即使他们作出了补偿,但是这种补偿也不能安抚所有的参与者。
并且,只有264米的距离,导致4999名参赛者都没有成绩,对于参赛者来说,未免赛事主办方也太过严苛和不近人情了。
当然,还有一些人认为这多半是参赛者自身的原因。因为这些参赛者没有了解或者研究赛事的规则,才导致自己少围绕体育馆跑了一周。
如果他们都能像第一名一样保持清醒的头脑,提前研究好赛事的规则,那这种情况则根本不可能发生。
因此他们自己的失误导致成绩无效,则大部分是自身的原因,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主办方。而且主办方也对他们做出了相应的赔偿,这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运动员应该对他们自己的失误负相应的责任。
结语
此次马拉松乌龙事件,也让运动员们引以为戒。像这种耗时长距离长的高强度运动,如果没有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引导或正确的路标标识,则确实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对于运动员的发挥势必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但是作为参赛者,将所有的规则了解透彻,也是重中之重的。这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依赖于主办方。
有了之前的经验,相信在以后的各项比赛中,参赛者们都能通过自身的实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辜负自己的辛勤付出,而不是因为外部滑稽搞笑的原因让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9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