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读不厌

孙立人事件(抗日虎将孙立人)

在今天的台湾台中市北屯区大坑东山墓园内,有一处与众不同的墓地。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但是墓主人已经去世30多年了,棺材却依旧留在了地面上。

墓地周围开阔平坦,却唯独少了墓碑,只在棺材的前面写上了“孙立人之墓”几个字,还有几棵松柏在左右相伴。这处墓地前十分冷清,偶尔有人会放上一束菊花,或者给他带来一瓶酒。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可能你对孙立人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当年他也是让日本人闻风丧胆的虎将之一,在缅甸战场上扬我国威,树我华夏楷模。日军听到自己要和孙立人的部队打仗,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只能提前写好遗书。日军都传言,孙立人好像会法术,他能做到刀枪不入,水火不侵。追随过他的老兵说:

“只要跟着孙将军,我们就不会吃亏,战无不胜,他就是我们心中的战神。”

那么,昔日威风凛凛的抗日名将,什么时候连棺材都不能入土呢?这背后是否还有什么隐情?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图-孙立人 - 中华民国将领、抗战名将

书香世家的文弱书生

1900年12月8日,孙立人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这位让日军听了吓得屁滚尿流的虎将,其实是一名文弱书生出身。

孙立人的父亲是一位读书人,曾任青岛警察学堂总监、山东全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国会议员、总统府谘议、北京中华大学校长等职,在教育方面颇有建树。

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孙立人从小就饱读诗书,在学校的时候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孙立人13岁那年,报考了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留美预科,以安庆状元的成绩成为了清华学园的一颗谣言明星。

现在的许多学生,只要文化课成绩还不错,大部分体育成绩都不是很好。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但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毕竟想要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势必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来学习。

要不说孙立人聪明呢,在清华学习期间,孙立人不仅文化课成绩名列前茅,体育方面的表现也相当出彩。在所有的体育项目中,孙立人最擅长的就是篮球。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图-孙熙泽(1869-1935)字焕庭,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人,知名政治家、教育家,抗日名将孙立人的父亲

1921年,在第三届远东运动会上,孙立人以中国篮球队队长的身份,率领队员们大败日本,成功摘下本届运动会篮球冠军的桂冠,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篮球冠军。

孙立人在学校一跃成为了风云人物,有学问又有荣誉,同时家庭条件又非常好,是人人欣赏的男神偶像。

1923年,成绩优异的孙立人被保送到了美国进修,在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学习工程专业,并且取得了工程学学士学位。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孙立人有可能会从事与工程有关的工作时,孙立人却毅然决然地考入了佛吉尼亚军校,同马歇尔将军成为了同窗。

学习工程专业是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报考军校则是为了自己。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说起来报考军校,这其中还有一段渊源。

孙立人11岁那年,孙父出任青岛警察学堂总监,因此举家搬到了青岛。有一次,孙立人正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一块儿五彩斑斓的石头非常好看。孙立人马上走了过去把石头捡了起来,正准备拿起来仔细端详的时候,突然两个德国小孩冲了过来,要求孙立人马上交出石头。

两个德国小孩十分嚣张地说:“快把那块石头放下!”

孙立人攥紧了手里的石头,对德国小孩说:“凭什么,这是我先发现的!”

孙立人的话还没有说完,迎面就遭到了两巴掌。他捂着自己火辣辣的脸,攥着石头的手却始终没有松开。眼神异常坚定,脸上带着愤怒。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一个德国小孩十分不屑地说:“凭什么?就凭这是我们的地盘。不松手是吧?好,给我使劲打他!”

两个德国小孩个头本来就比孙立人要高,拳头如同雨点一般密集,朝着孙立人的脸上挥舞了过来。没有几下,孙立人就被打得遍体鳞伤,嘴角也渗出了鲜血。

两个德国小孩顺利抢到了这块石头,心满意足地带着自己的战利品离开了,只剩下孙立人愤怒地留在原地。

这已经不是孙立人第一次遭遇这样的事情,当时的中国备受列强的欺凌和侮辱,在学校里面更是如此。因为孙立人看起来文质彬彬,身材又十分瘦弱,所以成为了经常受欺负的对象。

每次遇到这样的事,孙立人忍不住扪心自问:“为什么中国人要被别人看不起?就是因为中国不够强大,中国的军队打不过外国的军队,所以才只能任人欺负。”

从这件事后,参军报国的想法就在孙立人的心里扎下了根。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图-孙立人

1926年,孙立人以优异的成绩从军校毕业。因为成绩优异,在校期间表现十分突出,学校的老师邀请孙立人留校。但孙立人却说:“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到中国去!”

报国无门,得伯乐赏识

学成归国的孙立人最初被父亲安排去了文职工作,孙父希望儿子能够远离战场,平平安安。但一心想要参军报国的孙立人还是拒绝了父亲的安排,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心中想要从军报国的理想。

孙立人身边的这些朋友,早就已经通过家里的关系谋得一官半职,事业也小有成就。但孙立人却十分不齿,因为这不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得来的。

可现实哪有理想这般美好?当时国民军队系统里分为多个派系,其中黄埔系如日中天,还有其他多个派系、军阀,只有孙立人所在的留美派人数非常少,在重大派系中显得孤立无援。

加上孙立人本人特别讨厌趋炎附势,不齿此等小人行径,所以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始终未能得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把部队上能做的芝麻绿豆大的小官都做了一遍。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心中十分郁闷。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孙立人就是这样一颗熠熠生辉的金子。

在一次大练兵中,孙立人的精彩表现得到了当时财政部部长宋子文的赏识。这宋子文也是留美派,共同留学美国的经历,让两个人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慢慢联系也变得更加密切起来。

1932年,宋子文向孙立人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加入由自己管理的财政部税警总团。一个求贤若渴,一个想要施展才华,两人一拍即合,孙立人正式任命为特科兵团上校团长,开始了自己开挂的人生。

孙立人终于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无比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机会,把自己在军校里学到的一切,都用在了佣兵练武上。

在他的管理下,税警总团迅速成长为了国民党部队里最精锐的一支部队。孙立人心中那个强军报国的志愿,也在一步步走向实现。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图-宋子文

东方隆美尔

在淞沪会战中,孙立人负伤13处,养伤期间爆发了南京大屠杀,这件事对他的触动非常大。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提到,想要打胜仗,并不能仅仅依靠装备,更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正是因为南京城外的守备军没有一颗与日军拼死的决心,所以才会使城内三十万百姓无辜死在了日军的屠刀之下。

税警总团已正式在孙沪会战后被蒋介石收编为新38师,孙立人担任师长。

孙立人在一次会议上表示:“我们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倘若只剩下我一人,也要拼死到底。为民族的生存而死是光荣的。”

这句话同样触动了新38师的每一个战士,为了战士们作战时的信仰。新38师之所以能够在缅甸战场上横扫日军,也是得益于这样的精神支柱。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也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世界各国同仇敌忾,共同和法西斯势力作斗争。

当时,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地都属于英国的殖民地,但此时的英国早已经分身乏术,无暇顾及远东战场的战事,又不想丢掉这几块大肥肉,于是向中国发出求救,希望能够得到中国的援助。

通过和日军的多年作战,中国内部的物资已经严重消耗殆尽。但许多沿海城市和重要港口已经被日军封锁,想要尽快解决内需供给不足的问题,滇缅公路成为了我国获胜的最后希望。

此时,英国为了能够得到中国的援助,特意开放了封锁已久的滇缅公路,向中国发来了友好的信号。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图-太平洋战争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战场。孙立人率领新38师乘坐汽车离开了云南安宁,开始为守护缅甸孤独曼德勒而战斗。

其实在孙立人之前,已经有一部分部队率先进入了缅甸战场。英国方面派出来的部队大多是由大农场主和乡绅组成,没有太多的作战经验,是一支货真价实的“老爷部队”,毫无战斗力可言。而且在这场战争中,日军早就蓄谋良久,提前在缅甸安插了间谍和奸细,永远掌握第一手的情报。敌强我弱之下,我方局势渐渐处于劣势。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1942年4月,因为在中路占线上远征军第五军战士的殊死抵抗,日军大大受挫,于是决定避开中路主力军,通过迂回到西线的方式,对向北撤退的英缅军进行夹击。

战斗开始后没多久,7000多名英缅军就节节败退,不得不放弃外围防线,沿公路向北撤退到缅甸中部的油田重镇仁安羌。

日本人还想好好开发一番仁安羌油田,因此没有进行轰炸,只是把这里团团围了起来,切断了水源和食物,活活饿死英缅军,或者让他们主动缴械投降。

此时距离被困的英缅军最近的部队就是孙立人率领的新38师,英军在缅甸战场上接连失利,已经损失了大量的兵力,此时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应付这场救援了,唯一的希望只能放在中国远征军身上。

但可怕的是,没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日军围困了英军,在敌我情况不明的情况下贸然出兵,极有可能使中国远征军同样陷入被动的局面。于是蒋介石下令杜聿明,绝对不可以出兵。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杜聿明

但此时孙立人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一定要好好把握住。他不顾杜聿明的劝阻,站起身对英军统帅说:“我愿意出兵仁安羌!”

但蒋介石早就已经下了命令,要保存实力,顾全大局,最终杜聿明只拨给了孙立人一个团的兵力,其他的人要继续坚守在曼德勒。

孙立人想都没想直接答应了,大家伙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想要凭借一个团,就把被困的7000多名英军给解救出来,这事儿真的可能吗?

孙立人这一步走得非常险,对方有将近一个师的兵力,都被日军围困在了仁安羌。那么孙立人仅仅带领一个团就能取得胜利吗?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这边英军已经被困了好几天了,连一口水都喝不上,急躁地不停地发求救电报。英国方面也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孙立人的身上。

孙立人在分析完形势后认为,目前日军肯定是一支相当有实力的军队,不然也不会将英国的七天军队困于此处。

不过也有一点值得高兴,自古以来作战胜而骄,接连不战而胜的日军现在肯定心浮气躁,在战斗中疏于防备,说不定这也是一个突破口。

而且中国人打仗擅长白刃战、夜战,这是日本军队所不具备的。如果能够配合上英缅军队的配合,那么还是有很大的取胜概率。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19日凌晨,孙立人指挥113团在做好准备工作后,避开了平墙河水西侧的渡口,从东侧进行偷渡。

和孙立人最先的预想一样,围困英军的日军因为连连取得胜利十分浮躁,防守工作十分松懈,113团前锋部队顺利来到距离敌阵仅一箭之地。利用清晨夜色昏暗,113团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仅仅过去了一个小时,日军第一到前沿阵地就顺利被113团成功破防。

但日军的救援部队很快赶到,导致阵地再次易主,来来回回反复多次。

因为自己仅仅出动了一个团的兵力,如果被敌人知道了自己的真实情况,那将是另一种局面。

孙立人当即决定让大家以班组小股部队的形式设置成疑兵,在敌人的面前反复虚晃。不仅能够有效分散敌人的兵力,还能让敌人摸不清虚实。

主力部队则在重力炮火的掩护下,开始向前行军。战士们各个势如破竹,气势恢宏,很快就将日军大大挫败。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孙立人仅仅凭借不到1000人的兵力,就将被困的7000多名英国士兵、传教士和外国记者救了出来。

这场战役是中国远东军进入缅甸战场后的第一场胜利,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更让孙立人和他率领的新38师成为缅甸战场上的神话。

孙立人也因此获得了英国王室授予他的“帝国司令”勋章,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授予了他“丰收勋章”。当时世界上对孙立人还有一个美称“东方的隆美尔”。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遭人排挤,苦闷余生

可是蒋介石却十分不喜欢这个东方的隆美尔,毕竟不是自己的嫡系,又不是黄埔派,却偏偏这么优秀,同时手握重兵,又有美国的支持,蒋介石十分忌惮。

1949年解放战争后,孙立人跟随蒋介石退守台湾,这座宝岛也笼罩在了白色恐怖之中。

孙立人遭人诬陷,被扣上了“孙立人兵变事件”的帽子。曾经风头一时无二的大将军,成为了软禁的囚犯。

这么一关,就一直关到了蒋介石去世。蒋经国上任后,台湾内部呼吁放掉孙立人的呼声越来越高。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1988年3月,孙立人终于结束了自己的软禁生涯,却也成为了一介布衣。两年后,91岁的孙立人带着冤屈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据当时在台湾的一位教授写到:“孙立人将军的丧礼确是倍极哀荣,自动前来吊唁者一万余人。今后在台湾大概不可能再有同样的感人场面了。”

因为孙立人在临终留下了自己的遗愿——“不葬大陆,棺不入土”,所以他的棺材一直都停在台湾台中市北屯区大坑东山墓园内。

抗日虎将孙立人:吓得日军写遗书,死后棺材不入土,有何隐情?

有人说,孙立人的棺材不入土,是因为他的祖籍在安徽,当地就有厝葬的习俗,也就是死后不入土,在三年后或者更长的时间,择吉日再入土。

也有人说,孙立人身上背负着巨大的冤屈。一天没有沉冤得雪,他的亡灵就一天不得安宁。之所以不入土,就是因为他想等到正义到来的那天。

不过,令人感觉到惋惜的事,像这样一位功勋卓越的抗战名将,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了。他仿佛已经成为了历史。

历史不应该被忘记,英雄应该被铭记。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2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