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事件(昔日抗日英雄被冒名顶替)
1992年4月,被称为“铁娘子”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与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的会晤结束后,她突然提出一个要求:“我想见一见一位定居在芝加哥的中国老将军。”
原来,撒切尔夫人此次访美,除了进行正常的国事交流外,还有一项特别任务:这年正值仁安羌大捷50周年,她特意前来,拜访一位为二战、为英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老兵。
在芝加哥,撒切尔夫人终于见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刘放吾老人,两人四目相对,感概万千。撒切尔走上前去,与坐在轮椅上的刘放吾亲切握手说道:“老将军,我听过很多关于您的故事,您当初解救数千名英军,他们的后代已经传到第二、第三代了。是您救了他们,我代表英国政府,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撒切尔夫人和刘放吾会面的事情,很快传遍美国,美国国防部长、各州州长,都向这位中国老将军表达诚挚的慰问,就连老布什特别发出慰问信,其中写道:在大捷50周年之际,我愿意代表国家,向您解救500名美国记者、传教,以及数千名英军的英勇行为致敬!
至此,刘放吾的事迹宣扬开来,而在多年之后,以他为原型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主人公龙文章,受到数亿国人的称赞和追捧......
黄埔毕业,铁血抗战
刘放吾,湖南桂阳人,出生于1899年。刘放吾出身农民家庭,自幼吃尽了苦头,见识过太多悲惨事件。但他没有麻木不仁,而是立志为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做一点贡献。甘愿粉身碎骨。
1926年,刘放吾如愿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第六期学员。黄埔六期群英荟萃,名将云集,有共产党人罗瑞卿、赵一曼,国民党人廖耀湘、戴笠,刘放吾也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在黄埔军校三年期间,刘放吾废寝忘食,刻苦磨练军事技能,从一名对军事所知甚少的普通学生,逐渐成长为军事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从黄埔毕业后,刘放吾顺理成章进入国民党军队,担任少校排长。凭借黄埔这块招牌和过硬的本领,刘放吾升迁速度很快,短短几年时间,他就被提拔为营长,指挥好几百号人。但对于一名基层军官而言,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为国出战,奔赴前钱率部杀敌。1937年,随着抗战全面打响,刘放吾也迎来了他扬名立万的机会。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为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在上海集结重兵,挑起战事,淞沪会战打响。刘放吾被委以重任,率部参加淞沪会战,率部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与日军展开激战。
虽然最终淞沪会战以失败告终,但对敌勇敢作战的刘放吾被国民党高层注意到。几年之后,他被任命为新编38师113团上校团长,而38师师长,正是鼎鼎大名的孙立人将军。
刘放吾最大的功绩,便是取得仁安羌大捷,正是那场胜利,让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老布什记住了这位中国将军。
血战仁安羌,解救数千英军
提到仁安羌大捷,晚年的刘放吾坦言,这是他一生中指挥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役。
1942年,疯狂的日军占领东南亚大部,兵锋直指缅甸,并很快攻占缅甸首都仰光。为了扩大战果,吞并整个缅甸,日军继续向西、向北进军,企图切断滇缅公路,向我国西南边境插入一柄尖刀,威胁我国的大后方。
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我国最重要的国际交通运输线,在海上通道被日军完全切断的情况下,只有保住这条公路,国际援助的物资才能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送到前线战士手中,与日军作战。鉴此,中国军队组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誓死捍卫这条生命线,刘放吾所在的新编38师也在其中。
然而正当中国远征军与日军在缅甸展开作战时,1942年4月,本该驻守在西线的英军在日军的疯狂追击下,全线崩溃。其中,英缅第一师及一个坦克营共七千余人被日军三十三师团两个联队围困,作战系统完全瘫痪,弹尽粮绝,悉数被困。
孙立人接到英军的求助信号后,立刻下令刘放吾率部展开救援行动。刘放吾的113团只有1100余人,能参与作战的不过800人,而他们要迎战的日军,足足有两个联队,人数约7000余人,足足是113团的7倍。而且113团虽然接受了大批英军装备,但远远不能和装备精良的日军相比,这注定是一场血战。
生死关头,刘放吾率部神兵天降,赶到皎勃东地区,与日军隔河相望。刘放吾并没有马上发动强攻,他知道在白天作战,日军的飞机坦克将占尽优势。于是,他将进攻的时间放在第二天拂晓时分。
4月18日凌晨3点,敢死队先行出动,冲向日本炮兵阵地,扔出一枚又一枚手榴弹,炸毁了日军大炮。日军士兵听到爆炸声,走出帐篷查看,被敢死队放倒一大片。
随着天色大亮,日军识破中国军队的意图,迅速展开反击,集结飞机、大炮、坦克对进攻中的中国军队展开疯狂轰炸。
总攻打响,刘放吾命令一营长杨振汉率部从正面强攻,二营、三营从侧翼包抄,向日军发起猛攻。得知中国远征军抵达战场,英军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和中国军队展开合作,用战车和炮兵作掩护,支援战场。
三天时间 ,阵地三度易手,最终在113团全体将士奋不顾身的拼杀下,日军丢下1200余具尸体,仓皇逃窜。113团再接再厉,收复全部失地,救出被围困的7000多名英军,500多名美国记者、传教士,斩获仁安羌大捷。
当刘放吾带领战士走过硝烟弥漫的战场时,被解救出来的英美军忍不住振臂高呼:“中国远征军万岁!”从这天开始,那些骄傲的盟军士兵不敢在轻视中国远征军,对刘放吾将军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牢记救命之恩。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晋升国民党少将,一颗抗日将星似乎正在冉冉升起。然而此后不久,他就淡出抗日战场,而且从人们视线中消失,等他再度出现时,却已是一位靠捡煤球为生的老汉,这是怎么回事?
骗子冒功,真假将军案
在那批被解救的英军中,有一个名叫菲士廷的团长,1950年,他晋升为英军中将,后来到香港,担任英军驻香港海陆空三军总司令。位居高位的菲士廷,没有忘记当年刘放吾的救命之恩。于是在抵达香港后,他开始寻找当年的刘放吾团长。
但由于菲士廷和刘放吾只有一面之缘,战后没有联系,加上两人分属不同国籍,语言不通,随着时间的流逝,菲士廷也将刘放吾的身材样貌慢慢遗忘,因此尽管多方寻找,也一直没有进展。
菲士廷寻找“刘团长”的消息,很快在香港传播开来,却被一个林彦章的人钻了空子。
林彦章原本在大陆生活,有一些文化,担任过国民政府任命的乡自卫队队长,对国民党内部情况非常熟悉,了解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战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他逃到广西贩卖衣物,后来到香港,做一些小生意。
如今英军司令正在想方设法寻找“刘团长”,一肚子坏水的林彦章觉得这是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于是他瞒天过海,从寄居在香港的一个前国民党副师长那里借来勋章和军服,把自己打扮成刘放吾的模样,堂而皇之去见菲士廷,得到了菲士廷的热情款待。
此后,林彦章凭借“抗日英雄”的名头,在香港招摇撞骗,骗到了不少钱财,甚至要集资一千万盖住宅小区。
但假的终归是假的,1963年,林彦章的假身份被拆穿,香港警方逮捕了他,并将其驱逐出境。
骗子落网,真的战斗英雄又在哪里?
靠捡煤球为生,晚年获英美首脑接见
林彦章落网后,香港媒体闻风而动,开始大范围寻找真“刘团长”的下落,很快,台湾方面就传来消息,在一个煤矿上找到了刘放吾!
立下辉煌战功的远征军团长,为何会穷困潦倒,蜗居煤矿?这中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曲折?
原来,在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虽然晋升少将,但并没有就此扬名立万,他的功劳都被记在上司孙立人身上,人们只认识孙立人,并不记得刘放吾。一营营长杨振汉很不满,对刘放吾说:“团长,你看师长的勋章,已经挂满前胸了。”
刘放吾本人十分低调,对此并不在意,但部队抵达印度后,不善于结交权贵的他,与孙立人交恶,被送到陆军大学深造,从此脱离了军队。刘放吾又不愿做贪污腐败的事情,以至于他不仅失去了实权,连养家糊口都成了难题。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刘放吾来到了台湾。此后,孙立人“兵变”失败,他也受到牵连,被迫退役,生活更加艰难,几次向上级求助都被拒之门外。
就在此时,他曾经的部下杨振汉联系到他,两人一起到台湾屏东的煤矿,合伙做起了煤球生意,维持温饱,这样的工作撑了七八年。
直到1963年,香港“真假将军案”发生,刘放吾才被台湾媒体找到,他的身份才被公之于众,“抗战英雄”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不过刘放吾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由于生活困难,1977年,他被迫移居美国,投靠好友。在美期间,他对当年的仁安羌大捷只字不提,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过往。
直到1992年,撒切尔夫人访美,专程去看望刘放吾,对他当年勇救英军的壮举表示感谢,刘放吾的故事才传遍全美,受到美方高层的公认和关注。
1994年6月29日,刘放吾在美国病逝,结束了前半生传奇,后半生坎坷的一生。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2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