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叛变事件(陈炯明炮击总统府)
一、陈炯明炮击总统府
为了推翻清政府,孙中山和他的追随者们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手中无兵,无法掌控局势,袁世凯成为各方认可的人物,成为临时大总统,他却逆历史潮流,妄图复辟帝制,先将自己从临时大总统变成终身大总统,继而称帝,又想把江山传给自己的子孙。
国民党人刚推翻清朝皇帝,怎能接受袁世凯称帝?孙先生又披挂上阵,接连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那是1913-1920年的中国,中华大地一片混乱,各地军阀割据,孙先生等革命党人投身革命,舍生忘死,但他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需依赖军阀打军阀。
广东军阀陈炯明曾和孙中山是同一阵线,反对袁世凯。
1916年,袁世凯在全国一致声讨中如惊弓之鸟一命呜呼,国政又落入北洋军阀手中,孙中山先生准备北伐,打倒北洋军阀。他想要依靠的军事武装是陈炯明。
孙中山思想先进,想要在统一的中国建立民主国家,但陈炯明想要的是各省自治,两人政见不合。
1922年6月16日凌晨3时,陈炯明占领广州全市各交通要道,并围攻孙中山所在的总统府。
夜半时分,总统府越秀楼,宋庆龄正在梦中,孙中山叫醒她,要她收拾东西马上撤离,宋庆龄让孙先生先走,她觉得自己不会有危险,同行反倒拖累孙先生。
孙中山仓促出走,躲到了海边停泊的永丰舰上,发电报给蒋介石:“事情急,速来!”
孙先生身边,只有少数追随者,连日的激战、奔逃、漂泊,让他们困倦异常。六月的广州,烈日炎炎,孙先生竟连一件换洗衬衫都没有,几乎走到了绝境。
孙先生痛定思痛,想起以前苏联人提示过他,军阀不可依赖。想起不久前蒋介石提醒过他,陈炯明有反骨,对孙中山的北伐阳奉阴违,劝他先下手为强。
但孙中山不是蒋介石,他讲仁义,觉得陈炯明既然没有公开叛变,不能处决他。
大家一致认为陈炯明叛变革命,要知道陈炯明本来就是一路诸侯,是广东省主席,手握兵权,而孙中山是利用陈的兵力。
任何时候,都是拳头硬了算,这次事件,说陈炯明叛乱,也可以说“永丰舰事件”,指的就是陈炯明公开撕破脸,不但不跟孙中山玩了,还炮轰总统府,要把他赶出广州。
孙中山思前想后,要革命,光有革命党不够,必须要有革命军,建立军校,建立军队的想法,第一次坚定地树立在这位伟人的脑海。
二、孙中山决意建黄埔
接到孙中山的电报,蒋介石从上海火速赶往广州,在总统最危急的时候,因为“永丰舰护主”有功,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地位迅速飙升。
1923年9月,蒋介石带队“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学习,苏联军队的先进装备让蒋介石看傻了眼,富国强兵,当就是如此吧?
要统一全国,必须消灭军阀,要消灭军阀,必须先有军队,要建立军队,必须先有军校。
孙中山和蒋介石都意识到了这些。
要办个正规的军事院校,这一决策是孙中山1923年底敲定的,并决定由蒋介石担任校长。1924年2月8日,召开军校第一次筹备会议,蒋介石被大元帅孙中山任命为筹备委员长。
这个军校建在广州市附近的黄埔岛,以后大家都习惯叫它黄埔军校,这样一所军事院校招生规模咋样?学制多长?
有点意想不到,黄埔军校第一期计划招生324人,学制6个月。
这所筹建中的军校师资力量怎样?
其教职员工名单如下:
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
这相当于学校领导,那时是校长负责制,实际一把手是校长蒋介石,廖仲恺相当于党委书记,孙中山则相当于学校之上的领导。
这是顶层领导,二级部门分教练部、教授部、政治部、军训部、管理部,总教官何应钦,教练部主任李济深,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军训部主任周俊彦,管理部主任陈适,政治部看来先后有三个主任,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没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各部门副主任,各类别教官、队长等,教职员工总共46人,这些人,都在此后中国历史舞台上发挥着难以想象的作用。
其中,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被称为“黄埔三杰。”尤其廖仲恺,为黄埔军校建校筹措经费委曲求全,又对以后的学员总是慈眉善目、和风细雨,被称为“黄埔慈母”。
汪精卫此后臭名昭著,胡汉民也牺牲太早,这个“黄埔三杰”渐渐被人淡忘。而大家津津乐道的“黄埔三杰”指的是蒋先云、贺衷寒、陈赓,这其中最让人喜爱的是陈赓,他身上有太多的传奇色彩。
周恩来、邓演达、王柏龄、何应钦被称为“黄埔四巨头”。先说说政治部的三位主任,戴季陶思想右倾,上任不久就挂冠而去,继任者邵元冲口才不好,上课不受学生欢迎,被称为“催眠术教官”,实在不行,校长和党代表只能撤掉他。第三个上任的政治部主任,是当时只有26岁的周恩来,周总理年轻时有多英俊洒脱大家都知道,他的人格魅力远不止这些,在于他出众的口才、卓越的能力、亲切的作风、高尚的品格……总之,他极富魅力。
1923年底,周恩来一到黄埔,就展示出了出众的才华,他首先成立了“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重新制定教育计划,使原本死气沉沉的政治部成为军校最活跃、最令人瞩目的部门。
黄埔军校筹建时的教职工班子,各个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三、陈赓成为首批学员
孙中山先生一再嘱咐蒋介石,要广招贤才。蒋介石派陈果夫到上海、江浙、安徽一带征兵,却数次被当地军阀截胡,那年头,优秀青年颇为抢手。
共产党听到军校招生的消息,立即动员各地优秀党员踊跃报名,自备旅费,自行前往。1824年,各地青年党员听到这一动员令,纷纷结伴报名,湖南的报名点在长沙育才中学,带头的一个人叫陈赓,他刚刚21岁,机智幽默。和他一起的有李默庵、宋希濂、郑洞国、邓文仪、刘进、史书元等。
已经30岁的胡宗南也到黄埔军校来面试了,他体重120斤,身高1.59米,因高度不够被拒绝,胡宗南正在吵吵嚷嚷的时候,廖仲恺从旁边经过,听他诉说一番后,让他再去报名,就说是小个子廖仲恺让他去的…….
此后,陈赓、胡宗南等成为第一批学员。这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成了同学,再以后,他们或并肩作战,东征北伐,共同抗日,或在解放战争中各为其主,拔刀相见,一次次改写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