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辉砸酒店事件经过(讴歌英雄)
作者小传
吴大勇,四川武胜县人。1933年3月出生,1949年12月参军,历任文化教员、青年和党务助理员、记者、编辑、宣传科长、战士报社副社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三等功,获朝鲜政府军功章两枚;1963年因新闻工作成绩突出,立三等功1次,受广州军区政治部通令嘉奖。1988年退休后,被聘任为《科学文化报》总编、《家政报》执行总编、广东《源流》杂志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任广东省老新闻记者协会常务理事至今,获“从事新闻工作50年”荣誉证书。
七秩华诞尧舜天,
神州巨变惊宇寰。
假我一枝生花笔,
描龙画凤锦更妍。
新中国七十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像一幅绚丽多彩闪耀着民族色彩的崭新锦绣!
作为人民记者的我,在祖国阳光雨露下成长。七十年来笔耕不辍,在军、地省市以上报刊发表通讯、特写、评论、诗歌等作品1500多篇,出版《蔓草集》《薪火集》《留馨集》《绣锦集》4本书,参与主编《回望硝烟》《精彩人生——抗美援朝人物专辑》《铁马金戈老兵梦》等6本书,这些作品弘扬了我党我军光荣的革命传统,讴歌英雄浩气,传播红色基因,产生了热烈的社会影响。
我是怎样炼成不负使命的人民记者的呢?
十年磨剑
苦练基本功
1959年3月,广州军区成立新华分社,军区司令员、政委签署命令任命我为新华社记者。从团政治处助理员到大军区任记者,令人大吃一惊。其实,这是组织培养加个人努力奋斗的结果。
早在抗美援朝前线,我当文化教员时为搞好战场鼓动,采写了《周昌打坦克》等通讯在《猛进报》发表。志愿军归国后,我每年都有十多篇文章在《战士报》见报,战士们称我“小记者”,我心中萌生了“记者梦”。
机遇青睐有心人。1958年7月,广州军区举办写作学习班,我因见报多被选送参加半年学习期,我苦学苦练写作基本功:语法修辞、新闻采访、逻辑学等,成绩名列前茅。中山大学中文系一位教授讲的《形式逻辑》、“三段式推理”、“名词内涵、外延及语言运用”,使我提高了思维能力,给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在军区召开积极分子大会期间,我专写“会场花絮”,发现一位民兵代表参加广钢建设,肩挑4筐沙石奔走如飞,随即采写了《大伙望着谢秀林》,赞他:“扁担弯弯如新月,筐儿闪闪似流星”。7天会议我写了8篇“花絮”,全被《战士报》采用。学习班总结时给予表扬。这成为推荐我当记者的原由之一。
初战获胜
奠定自信心
1959年9月中旬,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分社派我去海南东瑁洲岛采访。宣传科长梅幼先指定我阅读名记者刘白羽、华山写的战场通讯,嘱咐我采访要细,要以大师的作品为标准,写好这篇通讯。
汽艇从三亚出发,碧蓝的天,碧蓝的海,前面滔滔碧浪中屹立着东瑁洲岛。上岛7天,上午我参加连队操课,下午召开座谈会或个别采访,晚上整理笔记,下岛时初稿完成。通讯描写“花园式的海上堡垒”:“登上岛的最高峰,极目南望是无边无际的太平洋。年青而英雄的海防战士端枪挺立峭壁,警惕地监视着海洋……”通讯叙述了指战员建岛守岛的艰辛历程。1950年5月,从松花江一直打到海南岛的人民战士战台风,斗恶浪,披荆斩棘,荜路蓝缕,经十年奋战,把这天涯海角的不毛之地建成一座钢铁堡垒,有国无防的历史结束了,老战士们说:“我们早就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思想,转变为保卫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思想了。”10月1日,这篇《天涯海角十年间》的三千字通讯,在《南方日报》《战士报》一版发表,套红标题,画家余真配了插图。多家媒体评论:“好文章,新鲜优美,富有历史感。”
初战获胜,增强了信心。1962年春,我和王笠夫一起采写了《军中歌手——记青年诗人张永枚》,新华社发通稿,《中国青年报》等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半个世纪以来,我对张永枚的十多部作品都写了评论,直到2018年广东作家协会召开“张永枚学术研讨会”,我以《呕心沥血颂军魂》为题的发言,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
扎根基层
采撷“向阳花”
“常往基层跑,囊中藏珠宝;常跟战士谈,笔底生波澜。”20世纪60年代初,我每年至少有5个月在海边防和基层连队,用一种新奇的目光,去寻找各种类型的典型人物,先后采写了《轻机枪特等射手杨远堂》、打破50米和30米双轮射箭世界纪录的女动员王锡华、世界军事三项赛第五名谢荣章、模范指导员江孝连等7位先进典型。
1962年秋,我同第一二六师新闻干事朱彻一起,到该师防化连采访,发现了雷锋式的好战士黄祖示。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写了30万字的心得笔记,苦练防化兵战斗本领,经常穿戴十多斤重的全副防毒衣具练爬山、越野、奔跑,一次下来,要倒出半靴筒汗水。最初采访,他总是说“冒(没)得么子讲的!”我只好“打迂回战”,在连里住了一个星期,采访了30多个干部战士,搜集到大量生动的素材,与朱彻合作写了通讯《向阳花开》,先后在《战士报》《解放军报》一版头条发表。1963年秋,又同军区政治部张一村一起,下到防化连作第二次采访,合作写成《雷锋式的战士黄祖示》八千字通讯,《解放军报》以一个版全版发表。由此点燃英雄的灿烂火花,把黄祖示的宣传推向全国。总政作出在全军开展“学习廖(初江)、丰(福生)、黄(祖示)活动”,1964年五一劳动节,毛泽东主席接见了黄祖示。
1964年春,广州军区政治部通令嘉奖我“扎根基层取得新闻工作突出成绩”,给我记了三等功。从写《向阳花开》到写《八赞黄祖示将军》50多年,跟踪写了8篇文章,记述了黄祖示参军入伍,参加核爆试验,参加自卫还击战和抗洪抢险;提升将军到告老还乡,带领家乡人民发展经济奔小康等一系列先进事迹,使这个时代楷模永放光彩。
讴歌英雄
痛斥“虚无论”
1961年9月25日,是五壮士血战狼牙山20周年纪念日,我来到驻雷州半岛的第一四四师红一团参加了纪念大会。会上,第五十五军军长陈明仁上将向到会的一千多名官兵,介绍了主席台上的狼牙山五壮士幸存的两位老英雄葛振林中校、宋学义党支书。两位老英雄报告了血战狼牙山的亲身经历:1941年9月25日,日寇向河北易县我根据地大举“扫荡”,七连六班奉命掩护乡亲和部队主力转移。六班五个战士与数百日寇浴血奋战,打死鬼子兵一百多名,最后弹尽粮绝,他们宁死不屈,砸毁枪支,跳下悬崖,班长马宝玉等三战士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树枝挂住得以幸存。
1985年5月25日,是红一团强渡大渡河50周年纪念日,老英雄葛振林应邀参加了该团的阅兵式,我对这次活动作了采访报道。
2001年党的80周年诞辰前夕,我前往广州军区总医院第三次采访了葛振林。前后跟踪采访达40年之久,五壮士的英雄形象在我心中如铁打钢铸,永不磨灭。
前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一股否定英雄模范唱衰光荣传统的歪风,如公然叫喊“狼牙山五壮士是假英雄”“邱少云、刘胡兰是假典型”……闻此谬论,我愤怒至极,写了《英雄壮举昭日月——三次采访“狼牙山五壮士”纪实》,在《国防时报》、《国防参政》、中国军网等媒体发表。《国防时报》评为一等奖。
宣传老区
发掘无价宝
中国的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党我军光荣革命传统的发源地,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都是无价之宝,值得深入发掘,使之发扬光大。我从2000年起,应聘在广东源流杂志社工作近5年,仿佛进入一座宝山。
秋阳灿烂,我来到海丰,站在彭湃烈士塑像前,望着金稻飘香的田野,仿佛看见西装革履、面容消瘦的彭湃。是他,当着农友烧毁自己家的地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啊,彭湃,你是同黑暗的旧势力彻底决裂的勇士,我向您顶礼膜拜!献您一篇《红场情思》!
漆黑闷热的夏日夜晚,我同骆德民社长等几位同仁,打着手电筒在清新县南冲镇的田间小路上摸索,去寻访老游击战士,经过三天采访,写了《敬礼!136位老游击战士》,文章发表后,被当作当地发扬革命传统,奔康致富的教材。
“牛哥”梁嘉:横戈原不为封侯。我同省老促进会副理事长方刚一起,两次采访粤桂湘边区创建者梁嘉,写了《“牛哥”豪气冲斗牛》。想当年,被称为“牛哥”的梁嘉,率领珠江西挺大队400健儿渡过北江,开辟了以广宁县五指山为中心的4个游击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又抗击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第一三一师气势汹汹的“清乡”、“驻剿”,作战70余次。游击队不断地“跳圈圈”、“走边边”,在深山老林以天作被,以石当床,川溪水解渴,断炊了就找野果、竹笋、草莓充饥,冬天用稻草裹身而眠,游击队坚持斗争到1949年发展到2万多人,挺进湘南配合大军南下作战。解放后,他以民族英雄袁崇焕的诗“横戈原不为封侯”警策自己,鞠躬尽瘁,做人民的“牛”。梁老于2009年逝世,享年98岁。我们撰写的文章,被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转载于《梁嘉纪念文集》。
在《源流》5年间,我们还采写了北江一支队司令员何俊才(《生死与共老区情》)、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政委叶向荣(《铁骨斗志饮马西江》)、韩江纵队第一支队政委吴健民(《风雨人生路拳拳赤子心》)等近百名老游击战士,以及20多个革命老区单位发展经济、脱贫奔小康的事迹。2018年10月,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发出由会长陈开枝签发的红头文件,授予我“老区宣传特别贡献奖”。
寻访战友
激情铸军魂
2011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纪念日。当年参战的战友都是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了。我怀着抢救精神财富、发扬志愿军精神的激情和冲动,不顾身患高血压、冠心病、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病,不顾严寒酷暑和家人的劝阻,先后三次自费往返于粤、桂、湘、川、豫、京等六省市,行程12000多公里,在六七十天时间里登门访问了40多位战功卓著、品德高尚的老战士、老战友。
王天羿,志愿军归国代表。在广州、海口向祖国亲人作了40多场报告:天德山英雄连指战员们,“弹药打光了,用石头、铁锹、枪托与敌搏斗”,连长杨宝山“撕毁文件、砸碎手表,抱起石头冲入敌群拼搏壮烈牺牲……”听众中,来自美国纽约的华侨代表对王天羿说:“志愿军的战地新闻从开战至今400多天,我们天天有;你们打得漂亮啊,你们真英雄!”
王辛佑,“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参加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援越抗美、自卫还击等4次战争,6次荣立三等功,十多次评为优秀党员。退休后秉承中华民族济困扶危的美德,资助11名贫困学生上学,助学资金10万余元.应邀向中小学生作报告50多场,听众3万多人次。(《大爱见赤诚奉献铸军魂》)
经过战火洗礼的战友,不愧是“最可爱的人”。如荣立二等功的女战士张贤能,在朝鲜老秃山的战斗中被敌机轰炸,埋在坑道里,抢救4小时才被救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又继续为出征战友唱歌。我在《青春永远闪光理想照耀人生》中,歌颂她甘于奉献青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如《戴孝出征的“阵地明星》鄢红、《天性多情、厚报人生》的诗人张华声、《坚守在生命前沿的同班同学、战友胡伟》、《乡土文字一奇葩》的李良辉……都攀登上人生道理的高峰,把生命的光和热发挥到极致!
祖国——母亲,我是您忠诚的儿子,我是您哺育成长起来的人民记者!
来源:国防时报编辑:小 雨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