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阅读

赞美妈妈的句子(小学生作文)

不管年纪多大,母爱都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存在。

小学生年纪不大,但是个个都古灵精怪,在被大家当成小孩子的时候,小学生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感到意外的事。

小学生作文《可怜的妈妈》,仅用三段诠释母爱,老师含泪写下评语

小学正是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老师和家长正确的引导下,小学生能够迸发出很大的潜能,有时候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也会带给老师和家长不一样的惊喜。

对于小学生来说,写好一篇作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很多小学生面对写作颇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从中也会发生一些啼笑皆非的事。

小学生作文《可怜的妈妈》,仅用三段诠释母爱,老师含泪写下评语

小学生作文《造句》,老师哭笑不得

小学语文的知识主要是在于积累词语,在语文试卷和平时练习当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到用词“造句”,这位小学生把因为造句发生的故事写到了作文中。

学生作文中写道,老师要求用“有有有有”造句,其他同学造出的句子都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而这位小学生不走寻常路,他是这样造句的:今天去同学家玩,结果没人,我敲门问,有人吗?有人吗?有人吗?有人吗?没人我就回家了。

一连四问的造句,想必老师教学这么多年也没见过脑回路这么清奇的学生,当时脸色很不好看,这篇作文老师在评语中也回复了学生,从中能感受到老师确实有些哭笑不得了。

小学生作文《可怜的妈妈》,仅用三段诠释母爱,老师含泪写下评语

小学生作文《我的小姨》,堪称爆料大王

下面这位小学生作文是人物描写,学生写的是自己的小姨,开篇就是对小姨外貌的赞美,不过下一句就出现了转折,学生表示小姨的时尚的鼻子其实是整容的。

小姨简直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除去外貌之外,学生还表示小姨的脾气很怪,有时候很温柔,有时候很暴躁,通过短短一篇作文,给读着呈现出和小姨相爱相杀的有趣场景,不过这位小学生爆料大王的名头算是坐实了。

以上两篇小学生作文都是偏搞笑幽默的,下面这篇小学生作文就很催泪了,老师和网友看后都不禁潸然泪下。

小学生作文《可怜的妈妈》,仅用三段诠释母爱,老师含泪写下评语

小学生作文《可怜的妈妈》,仅用三段诠释母爱,老师含泪写下评语

这位小学生也是写了一篇关于人物的作文,不过和上面《我的小姨》画风全然不同,从作文的名字开始,就已经很催人泪下了。

小学生这篇《可怜的妈妈》,讲述了爸爸妈妈吵架之后,很多人以为最可怜的是孩子,而在这位学生看来,最可怜的是妈妈。

因为吵架过后,爷爷奶奶可以翻脸回家,爸爸可以借酒消愁,只有妈妈一边哭着,一边给孩子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讲故事,哄孩子睡觉。

小学生作文《可怜的妈妈》,仅用三段诠释母爱,老师含泪写下评语

小学生最后写道:妈妈不是刀枪不入的超人,只是在所有人都有退路的时候,妈妈没有而已。

全篇虽然只有三段,但是让人看后难免落泪,也引发了评论区母亲的共鸣,为母则刚,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可能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吧!

老师最后含泪写下评语:所有的妈妈都要被温柔以待。同时也给出优+的好成绩。

小学生作文《可怜的妈妈》,仅用三段诠释母爱,老师含泪写下评语

笔者感想

我们喜欢用年纪去评断孩子的成熟程度,已经在小学生这样无忧无虑的年纪,他们没有任何的烦恼,也什么都不懂,但是从这篇小学生作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其实很有想法,也很敏感。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不可或缺,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原生家庭的影响对孩子是一生的,而家庭教育的职责也不仅仅只在母亲,父亲从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即便是夫妻双方有矛盾,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尽量用平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减少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

小学生作文《可怜的妈妈》,仅用三段诠释母爱,老师含泪写下评语

小学生如何写出高分作文?

内容要有感染力

我们看到一些很普通的小学生作文,之所以没能获得高分,多半是因为作文内容空洞,读起来有些像流水账,既没有吸引力也没有感染力。

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也是很有想法的,在一些优秀作文范例当中,每篇小学生作文内容都是很有感染力的,而写出这样作文的前提就是学生要用心思考,用心构思。

小学生作文《可怜的妈妈》,仅用三段诠释母爱,老师含泪写下评语

字迹要清晰工整

再来就是学生的字迹了,从学习写字开始,老师和家长就会对学生的字迹进行要求,这不仅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也能够帮助学生作文获得高分。

我们可以看到,《可怜的妈妈》这篇作文,除去内容很令人感动,产生共情之外,学生的字写得也非常好,字迹对于这篇作文来说,更加锦上添花了。

小学生作文《可怜的妈妈》,仅用三段诠释母爱,老师含泪写下评语

话题讨论:你认为原生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大吗?

(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1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