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字的兄弟情义句子(苏轼写给弟弟这首诗仅有八句)
"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苏轼与弟弟的情谊,千百年来简直是没几个人能比。他们那种友爱,知心,共进退,同荣辱的情义,感动了后世许多人。我想在这里说的是,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会用诗词来交流感情,“和子由”在他的诗词中占了多数,无论是在朝在野,在北方还是在南国,在平日还是在佳节,那种感情或缠绵或奔放,或细腻或强烈,不仅在兄弟彼此心中,就是在我们读来,都收获了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在密州思念济南的弟弟而做的。一轮明月,承载了兄弟相思,被誉为千古名句。而其实,兄弟相思,又何止这一首呢。那还是在杭州做通判的时候,苏轼就想起了与弟弟在陈州柳湖饮酒赋诗的情形,感从中来,赋诗一首。读来着实令人感动。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
太昊祠东铁墓西,一樽曾与子同携。
回瞻郡阁遥飞槛,北望樯竿半隐堤。
饭豆羹藜思两鹄,饮河噀水赖长霓。
如今胜事无人共,花下壶卢鸟劝提。
这首诗是写在熙宁四年苏轼初到杭州之后,到第二年春夏之间的。这首诗是苏轼和弟弟的诗,柳湖,在陈州城北,陈州就是现在的河南淮阳县。因沿湖多柳,故称。苏轼有“惟有柳湖万株柳,清阴与子供朝昏。”他在赴任杭州途中,曾在那里做短暂的停留。景因情而难忘。开元寺,为陈州寺。苏辙曾作诗给哥哥,诗为
《宛丘开元寺殿下今二月中山茶开千余朵因作诗奉寄》古殿山花丛百围,故园曾见色依依。凌寒强比宋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稀。山中草木谁携种,潦倒尘埃不复归。
宛丘就是陈州。由此我们可看出,苏轼此诗当作于熙宁五年,即1072年。即到杭州的第二年。
首联以陈州回忆起笔。
太昊祠与铁墓西都为陈州之景。苏轼曾在他的《志林》中说,回忆了这一段时间的经历。
余过陈州,留七十余日。近城可游观者无不至。柳湖傍有丘,俗谓之铁墓。云陈湖公墓也。城濠水注啮其趾,见有铁锢之势。
陈胡公,是陈国的开国国君,陈胡公墓是中国陈姓的祖墓。
太昊祠,指的是伏羲祠。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人文太始祖,三皇五帝之首,定都河南淮阳陈城,葬于淮阳太昊陵。据记载,‘陈,太昊之墟也’,即今河南省淮阳县。
“一尊同”表示共饮同欢。唐代孟郊曾有诗,千里愁并尽,一樽欢暂同。
这两句意思是说,我们曾流连于柳湖太昊祠铁墓之间,同欢共饮。我们仿佛看到兄弟两人,风度翩翩,吟诗做赋,流连湖光山色之间。
颔联,承接上文,继续回忆美景。
回瞻郡阁遥飞槛:回瞻,就是回望。郡阁,借指郡守的府院。白居易有:唯兹郡閤内,嚣静得中间。杜牧有诗:秋风郡阁残花在,别后何人更一杯。飞槛jiàn,欲飞的栏杆,这说明是高楼。宋张先有诗,飞槛倚,斗牛近,响箫鼓,远破重云。
北望樯竿半隐堤:樯杆,就是桅杆。苏轼有:江上西山半隐堤。刘禹锡有:沙头樯竿上。我在这里又想到了那杜甫的意境,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这里的樯竿都隐堤了,可不就是高樯(危樯)吗。而这不正是杜甫的意境吗?一种对远方好友的思念。
这两句意思是说,曾记得我们泛舟湖上,远远望到郡守府的高楼栏杆,直入天际。而那小船高高桅杆,遮住了沙堤。
颈联,述说历史沧桑
饭豆羹藜思两鹄,饭豆是豆类的一种。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这句诗出自《汉书 翟方进传》,
跨汝河 ,受淮北诸水,郡以为饶。 汉成帝时, 关东患水,陂溢为害, 翟方进等奏罢之。后岁旱、民失其利。 东汉邓晨为汝南太守,修复旧陂,起塘四百馀里,灌田数千顷, 汝土以饶。
起初,汝南有鸿隙坡,淮北各条河道流经这里。淮北物产丰饶。后来,汉成帝时,由于水患,翟方进等就把它去除了。后来王莽时,天下大旱,没有了河水的灌溉,人们就埋怨翟方进。
民谣说“坏坡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坡当覆。谁云者,两黄鹄。”后来到了东汉,陂果然就修复了。
饮河噀水赖长霓。这句诗也出自一个故事。汉昭帝时,天下大雨。虹一直延伸到了宫中。饮井水竭。援曰,天投蜺则大雨也。蜺何者也?
《春秋纬元命苞》中说,虹蜺者,阴阳之精,雄曰虹,雌曰蜺。
淮阳是一个水患频发之地,又因水而有着丰饶的特产。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陈在楚夏之交,通渔盐之货,其民多贾”。苏轼曾经三次来到这里,留下了很多的故事。
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苏轼尚在京城,而苏辙在陈受张方平之邀做州学教授。他去看望弟弟。第二次是第二年即熙宁四年,苏轼去杭州赴任途中,途经陈州,和弟弟在一起,盘桓了许久。
《淮阳县志》记载:“是时,弟辙教授陈州,轼过之。盘桓太昊祠、铁墓、柳湖、开元寺诸胜迹,题咏甚多。州人黄实与辙游,因与轼善且缔婚焉”。
而这首诗就是在回忆这个时候的事情。第三次是1090年,只是途经而已。时任杭州知州。时间不久,他任颍州知州。赴任途中,故地重游。在安徽阜阳时,却为陈做了一件大事。
其时当地在开挖黄堆,想让周边的水注入淮河。结果苏轼发现上涨的淮河水比新沟还高一丈,就上奏朝廷请求制止,及时地避免了一次人为的水患。这件事在《淮阳县志》有明确记载,说他“造福于陈”。
尾联,回归正题,总结全文
如今胜事无人共,胜事指美好的事情。王维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苏轼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花下壶卢鸟劝提。提壶卢,鸟的鸣叫声。欧阳修有诗,独有花上提壶卢,劝我沽酒花前倾。白居易也说,喜闻春鸟劝提壶。
诗的最后苏轼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归结全篇,画龙点睛。想那时我们在陈州,是多么快乐的一段时光。我们泛舟柳湖之上,赏花观景,吊古评今,吟诗作对,多么让人难忘。
如今,我们天各一方,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评论
当我们把诗读到这里,也许只是兄弟之情。但这首诗并不止于此。
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苏轼的情与爱。他爱弟弟,思念之情真真切切;他爱生活,美景故事信手拈来;他更爱众生人民,你不见,对古迹过往的凭吊,全写满了对苍生的态度。
太昊即伏羲,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陈胡公陈满,是舜的后代。被封在陈。他在位期间,修筑陈城,抗治洪水,兴治陶业,教化百姓,使陈国强大起来。
两个人都心里装着百姓,为民造福,苏轼对他们敬重。
翟子威胡乱作为,使百姓受苦。他为之不耻,以两鹄讽喻。祝愿淮阳天下风调雨顺。
诗中语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寄寓着东坡的情怀。后来,他去颍州赴任途中,路过陈州,看到工程有问题毅然挺身而出,证明了他的心中有百姓,胸中那份大爱。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伏羲做到了,陈胡做到了,苏轼也做到了!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1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