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经典简洁句子(做人首先要学会拜师)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而能者便为师矣!是故,人首先要学会拜师。
师者,走弦之经。师使人生走近便之道,开才学方便之门!是故,人首先要学会拜师。
师者,人之路石。师者,为学生铺垫成就之道!是故,做人首先要学会拜师。
能者为师
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董仲舒师生六人行至一岔路口,不知道如何走,恰有一牧童路过。
董仲舒走到牧童跟前施一礼“小先生,往儒庄何行。”“前方八里”牧童小鞭一指,继续赶自己的路。
“谢谢,小先生!” 董仲舒对着牧童的背后又施一礼。“先生您错了,他是牧童”,一个学生说道。
“哦”,董仲舒抱三下拳未作声。
“先生,您怎么能称小牧童先生呢?!”学生继续说道 。“知者为师,不关乎长幼”; “这”,学生一惊。
“知者为师,不关乎尊卑”董仲舒继续说道;“我明白了,老师”学生面带惭愧的说。
学高为师,能者为师,是千古之训。大学问家,正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和效仿的楷模。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有一种拜能者为师的精神,有一种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我说:“二人行必有吾师”。人说:“桃李满天下”,我说:“吾师满天下”。
师者,走弦之经。拜师有很多益处,“师者,受业解惑”。通过能者指点,把你不会的学会了,把你不懂的弄懂了,懂了会了才能再提高。
牛顿说他的科学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的。这话不是很好的启示吗!更何况老师会把学生的事和学生的荣辱当成自己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的尊师情怀
“君子尊师,名师重教”。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如此。曾有资料介绍说,毛泽东小的时候在家乡念私塾,当时有一位教他的老师叫毛宇居,毛泽东很敬重这位老师。
1959年6月,已是党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回到故乡,请韶山的老人吃饭,其中就有毛宇居老师,78岁的毛宇居坐在首席,他陪坐在老师身边。
毛泽东敬酒时,毛宇居不胜荣幸摸着银须微笑着站起来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尊老敬贤, 应该应该!”,至今传为佳话。
宴会结束后,毛泽东生怕老师摔倒,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自己的老师行走。让老师走小路中间,自己则走长满杂草的路边,边走边谈。
当时随行摄影师侯波及时抓拍下的这一珍贵照片,毛泽东的右手牵着时年78岁的毛老师的左手,走在小路边上,心之虔诚,令人动容。
众所周知,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哪一个有文化、有志向的人不是通过老师的知识传授而起步的?"
尊师敬贤, 拜师为学师,作为学生你必须尊重自己的老师,因为他不仅为你授业解惑,同时他在为你着想,他注入给你的是他的精华,所以你会闪光。
他最高兴的事是你的进步,因为你的成绩是他的荣耀。他和你荣辱与共,紧紧相连。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国人对老师应有感情的最朴素解释,也充分说明老师所应受到的最基本的尊重。
所以,无论一个人的官多大,无论一个人的学问多高,教过你的人永远是值得你尊重的人。
即便你成了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你的没学历的小学老师仍然是你的老师,你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前程远大的优秀的伟大的学生,这一点毛泽东主席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诚如荀子所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有希望,中华民族的未来就更有希望。
多师则多成
多师则多成。孔子拜老子和很多人为师,成为教育家,思想家,易学家,儒家鼻祖,成为孔圣人。
拜师不仅是一个人从学生到先生的过程,最关键的是“它是一个人成功的诀窍”。
毛泽东主席曾师从许多老师读书,学生时代的毛泽东一直品学兼优,这自然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栽培。
先后有文正莹、毛宇居、李漱清、毛麓钟、杨昌济、徐特立等多位老师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
毛主席的学前塾师是他的八舅父文正莹,舅父对聪慧的毛泽东特别喜欢,有意对他进行培养,他除了教幼年的毛泽东读书、识字和一些童蒙诗书等之外,还特别重视对后辈们做人方面的教导。
毛主席曾数次动情地说:“八舅父是个大好人啊,他不仅是我知识上的启蒙老师,他还教我怎样做人。他对我毛泽东是有大恩的!
1902年春,毛泽东正式入私塾后的第一位老师是南岸私塾的邹春培。 教学认真、严厉古板,对学生管理严格,常有体罚。 在以后的岁月中,毛泽东常想起自己这位严厉的启蒙老师。
1906年秋,毛泽东到井湾里私塾毛宇居门下读书。毛宇居对毛泽东因材施教。针对毛泽东基础好、领悟力高,他就布置高深一些的教材让他学;鉴于毛泽东求知欲强,他就将自己的一些藏书借给他看,扩大他的视野。
1907年至1908年,毛泽东辍学在家,一边务农,一边读书自学。刚好李漱清学成归来,他家与毛泽东家仅距几华里。
李漱清热情地向他灌输维新救国思想,推荐新书,认真地帮他修改作文。在李漱清这里,毛泽东接受了最早的维新救国和民主思想的启蒙教育。
毛泽东的最后一位塾师是他的堂伯父毛麓钟。毛麓钟对他格外看重,除了正常的教学外,还给他点读、辅导《史记》、《贞观政要》等经典,为毛泽东打下了较全面的中国文史知识的基础。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韶山,曾深情地说:“那时我能读书,可就是不好好读,后来到了二伯手下读书,才晓得用功了。二伯不愧是韶山的秀才,教书育人很有办法哩!”
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老师符定一是最早发现毛泽东同志有雄才伟略的人。
1912年符定一创办的省立一中招考新生时,他从逻辑严谨,洋洋洒洒的毛泽东入学考试作文中,意识到此生将来绝非等闲之辈,亲自面试。
后来看出毛泽东特别注意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等大事,相信他将来必能成大器,从此经常向他讲解古典文学作品,贯彻爱国主义思想。
师者,走弦之经。“成者、败者师也,败者、成者师矣!”拜哪方面的人为师?与你人生有意义的某方面的明白人为师,并不能固定在一个领域。
拜能为你指明前进方向,且行的是最佳路径的人为师。之中“行”是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最佳路径”是指“走弓弦不沿不走弓背”。
拜有德行的专家为师。拜有德行又有一技之长的人为师。对无德行但有某方面专长的人,也应学习他的专长,这与同流合污毫不相干。
拜成功者为师,他有成功经验,拜失败者为师,他是成功之母。是故,师是一部人生走弓弦的经书。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1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