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下雪的句子(8句和雪相关的唯美诗词)
宋代刘师道说:“三千世界银成色,十二楼台玉作层”。
朔风乍起,寒意渐浓,节气小雪已到。当然,小雪并不一定代表着要下雪,中国幅员辽阔,有的地方正在下雪,有的却是在下雨。
不过不管有没有下雪,看见这个“雪”字人们总会回忆起什么,就诗词来说,相信一定有人会想起“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别有风趣,诙谐幽默,但确实不够文雅。历代传世关于雪的诗词可多了,想要找几句又美又雅又有独特意义的可是不在话下的。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落雪纷纷
此句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其一》,当时正是天宝六年,高适和琴师董庭兰久别重逢,但相会短暂,即刻又要送别了。
从诗的环境描写来看,此地为北国风光,此时正是夕阳时分,落日黄云,大野苍茫,最后一丝光线也抵不住这纷飞的大雪,绵延千里的是呼啸的北风和纷扬的雪花。
此情此景,既和两人的困顿境遇相符,也和此刻别离的氛围相适。高适显然是作诗润色的个中高手,写日暮天寒,仿佛已让人置身风雪之中。
另外说一下,这首诗的后面是大家都特别熟悉的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又是个黄昏,又有风云雪,不过杜甫写出来的感觉和高适的完全不同。他的用词是“乱”、“急”,显示出一种迫切感,从乱云欲雪,到在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个场景给人带来一股急促、愁闷、欲动作而不行的焦虑。
此句出自《对雪》,诗中第一句是“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当时安史之乱不久,杜甫困居长安,忧愁着一切,一场黯淡的急雪,正展现出他无从着力的苦恼之情。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这句诗给人的想象也很美,秀丽的终南山色,被皑皑白雪覆盖,在积雪的映衬下,显得越发秀美,山顶的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雪色一片,又美又仙。
唐代诗人祖咏的这首《终南望馀雪》还有下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总共4句,这是他当年去长安考试的时候写的应试诗。
当时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内容有要求,必须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结果祖咏就不,他觉得自己这4句就已经表达完整了,考官让他重写他也不要,结果就不出意料地落榜了——这也不兴学啊朋友们。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终于等来了易安,她的这首词也是有点忧愁的,而看时间背景,好吧,又是黄昏雪景。
作此词时,李清照已然南渡,飘零异地思故里,她看到了南归的大雁南归,它们那嘹亮的哀鸣声逐渐消失残云碧空,不多时,窗外就飘起了雪花,空气冷寂,室内的一缕炉烟垂直上升。
从天边到窗前再到室内,李清照用短短两句写了三个视听场景,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而后她又从薄暮写到深夜、天明,一步步转移,井然有序,缓缓道来凄冷雪天中自己的思乡和沉重心情。
以下为这首《菩萨蛮》全词: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吴澄的这句诗很有一种天上人间的仙气,想象也很瑰丽美妙,此时漫天飞雪,他却说是仙人横吹玉笛所致。
这里的“琼花”是古人常用来代替“雪花”的形容,它原是一种花色微黄的小花,开时密密地围在一起,甚是好看。
此外,吴澄的这句横笛吹落花让我想到了李白的“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都很美。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出自元末明初诗人杨基的《菩萨蛮》,写月色和白梨交相辉映,隔着水晶窗望去,一时竟让人分辨不清,那树枝上一层层晶莹透亮的究竟是雪花还是梨花。
这个场景一定是发着光的,漆黑的夜色中,唯有树上有一层层花团锦簇的雪白,只有它是在黑夜中、月色下独明,真是美极了。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
出自南宋词人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写空中飞雁,江边梅花,风起雪飞时,了无尘土,洁白的雪色将夜窗照得恍若白昼。
这里呈现的是钓雪亭的夜雪景色,这三句用词秀丽,写出一个万里清绝的江山夜雪,清新优美。
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这句其实是出自清末民初的小说笔记《清稗类钞》,而此句是道光时人查辛香所吟咏的诗句,原诗咏的重点不在雪,而是罗浮藤杖。
博罗城外四百三十二峯插空碧,老人星精堕地化为石……却遗此杖落空山,瑶童僚妇采药丹……一枝挑得罗浮云,落地铿然谁所铲……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也不知主人是喜欢这把藤杖,还是品性孤傲,以至要执杖踏雪。
这句话非常流行,现在大多是被拎出来当唯美的爱情句子,表示要和对方一起看雪,和对方一起共白头。
然而这里的“尔”或许也可以不是指人,而是指这只藤杖:什么时候能拄着你看一场南雪,让我的头和梅花一样被雪染白。
这样也是一个非常浪漫的意境,一个孤傲的人拄着一把藤杖,行走在茫茫天地间,最后来到一棵盛开着梅花的树下,一人一杖一梅花,万物俱白,清冷且绝美。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15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