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别人当回事的句子(观颐阅读)
说起杨天真,对于我这种不怎么关注娱乐圈的人来说只有零星的几个刻板印象:有点胖的妹子、不知道怎么就火了、好像很犀利……这次偶然看到别人推荐,静下心去读完了全本。脱离了我们普罗大众对娱乐圈的光环加持,我看到的反而是一个充满热情的真实职场人。
本书主谈沟通。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豆瓣读书搜索“沟通”两个关键字,翻页都能翻到130+(是的,我真的去翻了,也真的翻不动了),可想而知到底有多少作者留下了对沟通的想法和认知。
扬天真以自己真实的生活为依托,以观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读起来又新鲜又趣味,而且没什么太多长篇大论,看起来很轻松。虽然全书的内容稍微有些松散,但是沟通观点还是非常有实用性的。对我来说,她纠正了我几个惯性思维误区,以及给我下意识在做的事情做了定性,帮助我更好的梳理了自己的沟通习惯。
阅读本书,能在轻松中get一些沟通技巧,纠正沟通误区。
核心观点摘录
1、沟通中最重要的是真诚,而真诚是解决问题的最快路径
× 真诚不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是有底线地表露自己的态度
× 真诚能让你更好的拥有可以不说的底气
× 抹杀掉沟通中的真诚,否定沟通中的多元,那整个群体的创造力也会同时被扼杀
× 正是因为别人都不真诚,你更要真诚。每个人都渴望被真诚相待
× 缺乏真诚的目的性是很容易让人察觉的
× 好的沟通是一种攻防状态,但不是战争状态。攻防是你来我往,战争是你死我活
×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说全——季羡林
× 有些缺点,我们一辈子也改不掉。与其花力气补短板,不如花同样力气提长板
2、直接沟通
× 虽然我们把“不要让对方尴尬”作为沟通的前提,但不能因此失去内容和效率
× 情绪需要被保护,而不是被操控
× 设立一个清晰的边界,人和人的世界才会主动地分离开。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是一种主观选择,极端状况下清晰度越高,效率越高。边界意识给了我们在沟通过程中说“不”的勇气
× 预期管理能够给对方心理认知和选择上的充分主动权
step 1:奠定基调:接下来我要和你说说我的心里话,你是想温柔一些,还是直接一些
step 2:把决定权交给对方 :不知当讲不当讲
step 3:让对方做好准备:接下来我说的话可能不太好听,你还想继续听么……
× 态度可以委婉,但内容必须直接
3、解决问题不是结果,是前提
× 方案要在沟通前准备,解决问题要比问题早。超前的预判思维,是让解决问题成为沟通前提的重要元素。每一次沟通前,我们不仅需要知道问题是什么,更需要知道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 每次沟通前都不要停止于对问题的发现:我该怎么办?方案是什么?这是最佳方案吗?
× 一个好的沟通者会把问题意识主动转化成方案意识
× 遇到问题不找借口找解决方案。犯错后不仅需要找解决方案,还需要找预防方案,为未来做准备
× 团队白皮书:把之前犯过的错、踩过的雷整理进去,内容越详细越好。有三点必不可少:错误的原因、解决方案、防范策略
× 主观意识到“谁为沟通负责”这件事,就是主动为沟通找到了一个支点
× 从“谁负责”到“我负责”的转变,是一次成长的关键,也是一个人的行为状态。从“我要负责”到“我得负责”是一次实质性的身份转变
× 愿意主动为自己每一次沟通承担责任的人,主动承担的责任越多,回报也越多
笔者补充:谁负责→我负责→我要负责→我得负责 在我看来作者其实是一条成为管理者的路径,目前我正经历“我得负责”的阶段。从一开始傻傻地被动干活、到尝试负责,到发现承担责任很累、退缩、思考、迷茫、到再站出来,承担责任确实是晋升的最快途径。有时候觉得老板鼓励大家是资本主义在剥削你,其实并不,利益都是双向的。
× 这个世界不存在临场发挥,一切源于准备
× 一成不变的沟通方式,是在给笨蛋机会,让他们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已经知道对方沟通能力差,却还在把和沟通强者的方法原封不动地搬过来,那你自己是不是也不怎么聪明?
× 我们需要去警惕一些约定俗成的认知
×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套绝对的标准,而是要去建立一个坐标,把自己放进去
4、共情是指对情理的共情
× 不要把情绪当武器,用多了会有负面影响,忽略你沟通的实质内容,并且会让周围的人免疫
× 道歉的目的是达成某种共识,从而在情感上再次回到统一阵地
× 道歉不仅要真诚的往前看,还要建设性地往后看
× 提出解决方案就是主动承担责任
× 自我沟通中解压方法,问自己:①我会因为压力而改变吗?②如果我换一种方式,压力依旧存在吗?③接下来,我要如何跟相关的关键人士达成共识?
× 情感绑架之所以会让人不知所措,不是因为恶意,恰恰是因为善意
5、不是我和你,而是“我们”,让沟通双方知道我们是一边的
× 多给对方建议,少给意见
× 为了达成共识,我们需要拆解目标(拆解维度:时间、同行的惯例、解决方案)
× 不是“都为你好”,而是“都为我们好”
6、如何找到你自己
×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由他选择的结果决定的,不是他的初心决定的
× 怎么和自己的优点互相熟悉:
step 1:给优点做定位
step 2 给自己的优点讲个故事
step 3:让优点变优势
× 不要妄图改变所有人的刻板印象,被误会是常态
×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先从不要什么开始
× 利用四象限法来梳理自我,定位自我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16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