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阅读

双关修辞手法的句子(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

名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枝”与“知”谐音。操舟女子表面上是说“木有枝”,实际上是说“树木尚且有知,我心里爱你,你却不知”,委婉女子的心事。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在古汉语中,运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

双关语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1)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2)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

【例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古时西南地区民歌最为发达,男女的结合,往往通过歌唱来实现。在恋爱时,更是用唱歌来表情达意。作者在诗中利用“晴”与“情”同音构成双关,寓意男女之间绵绵的情意。

(三)隐语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的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运等。

【例如】《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诗中的“林”中挂的“玉带”,“雪”里埋的金簪,加上前面两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二、古典诗词里面使用双关的例子

1、“芙蓉”和“夫容”,“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

这种双关在南朝民歌吴歌中频繁出现。

【例如】“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子夜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读曲歌》)芙蓉即莲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芙蓉”谐音“夫容”,“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2、“丝”和“思”谐音双关

【例如】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

3、“柳”和“留”谐音双关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

【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诗歌鉴赏|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

4、“期”和“棋”谐音双关

【例如】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里有:“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长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种,“围棋”谐音“违期”,“莫围棋”即“莫违期”,用得巧妙,寓意深刻。

5、“匹”语义双关“布匹”和“匹偶”

【例如】《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诗歌中的“匹”既指布匹,同时双关着“匹偶”。这位女子本指望两情相悦,将会有个美满的结局,没料到男子负心,留给她的是一缕织不成匹的乱丝,表达了对男子背约负心的痛心谴责。

诗歌鉴赏|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双关”

编辑:心台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17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