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阅读

尊老爱幼的简短句子(元宵节说孝)

中国孝文化:鸠杖与尊老

◆ ◆ ◆

文 |石禄生

1

春节刚过,我们来谈谈中国孝文化。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因为,归根结底,绝大部分中国传统佳节包括春节、元宵节在内,实质上都是以孝文化为核心主题的;同时,孝文化还是中华儒家思想的核心基础。

没有了孝道,儒家文化体系就会坍塌。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那么,中国孝文化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无疑就是尊老。而无形的尊老思想或意识形态,反映到有形的实物层面,它的象征物又是什么?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我们先来看一副对联,品藏天下楹联馆现藏有一对清乾隆年间的实木古楹联,上下联为:“人瑞并征鸠杖日,寿图同进甲花秋。”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上联落款显示,这是一对祝寿对联,祝福对象是一对老年夫妇,老两口一同做寿;下联落款显示,写对联送祝福者,是一个名为戴衢亨的人。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戴衢亨画像

有据可查的是,原籍安徽休宁县的戴衢亨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科举状元,此人文功了得,他的父亲、叔叔、哥哥也都是进士,所以他们一家四口以“江西四戴”的文名为天下人所知。

后来戴衢亨官至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等,是嘉庆年间的一代重臣。

该楹联由戴衢亨书写赠送,鉴于后者的历史政治地位之高,足可见这对楹联在当时的宝贵,以及在今日的历史收藏价值。关于戴衢亨,本文不过多赘述。

笔者重点要谈的是,楹联中的内容:“人瑞”在古汉语中原指百岁老人,楹联中受祝福的老年夫妇当然没有百岁,题联人不过是祝福老人能长命百岁罢了,表达的是一种美好愿望。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重点是“鸠杖”二字。那么什么是鸠杖呢?鸠杖是一种古老的事物,就是在扶手的地方雕刻了斑鸠鸟的手杖。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说到手杖,大家都熟悉了: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大凡家里不至于太穷困的老人,手中都要拄一根做工精致的手杖。

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老人拄手杖还很常见。由此可见,老人的手杖,是中华文化中一贯传承的东西,它代表的是老年人的身份,相当于现在的“老年证”。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最为关键的是,在历史早期,从汉高祖刘邦开基汉朝大业起始,老人的手杖都是由皇帝赏赐的,而且统一在扶手处雕刻斑鸠形状。

鸠杖的尊老象征,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至于后来老人手杖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斑鸠装饰造型,替之以各式各样的扶手纹,那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另当别论。

2

关于鸠杖的来历,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

当初刘邦与项羽展开楚汉争霸之战,刘邦一度处于弱势地位。有一次刘邦战败,楚军一路追杀刘邦,情急之下,刘邦藏匿于一片灌木丛中。

神奇的是,在刘邦头顶的树上有一只斑鸠鸟,并不怕人惊动,旁若无人地鸣叫不停。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楚军兵士搜寻过来,眼见树上的斑鸠在鸣叫,便断定树下灌木丛中没有人,否则斑鸠早就惊飞了。于是楚军兵士离去,刘邦逃过死劫。

后来刘邦感激于斑鸠的(掩护)救命之恩,便以斑鸠作为自己的吉祥鸟,并做了斑鸠扶饰的手杖,成日不离手。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汉代铜鸠杖首

再后来,刘邦当了汉朝开基皇帝,又做了很多鸠杖作为尊老礼物,赠送给高龄老人。

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真的呢?笔者认为,有真有假。

明确一点,鸠杖并不是刘邦发明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古队在青海中华中庄村就出土了一批3500年前的鸠杖,材质包括铜、玉、木,扶饰均为形态各异的斑鸠鸟。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可见,早在先古部落时期,中华先民就以鸠杖作为象征物了。但那时候的鸠杖,是王权的象征,只有部落首领以上级别的人,才有权享用鸠杖。

但汉高祖刘邦把鸠杖的使用权,从王侯阶层普降到老人,无疑是事实。

道理很简单,汉朝独尊儒术,讲究以孝治天下,其核心就是推崇孝道,发扬尊老文化,刘邦把象征王权的鸠杖送给老人,就是要传递一种尊老思想,其背后是感恩报恩的认知,而感恩报恩不正是孝道的精髓吗?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那么由此进一步推论,不见得刘邦逃难、斑鸠救命的情节没有发生过,或许刘邦正是出于对斑鸠的感恩心理,转而将鸠杖用在同样以感恩为精髓的尊老孝道象征表率上,简直是恰如其分、无缝对接。

从感激斑鸠,到赐杖表达恩孝,确实很贴切。但除此以外,刘邦将鸠杖作为推行孝文化的象征物,还有另一层考虑。

《后汉书 · 礼仪志》记载说:“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这是什么意思呢?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这很好理解:斑鸠是一种善于吞食的鸟类,吃什么都胃口好,不会被噎到。

用鸠杖作为礼物送给老人,寓意祝福老人胃口好,吃嘛嘛香,吃饭不会噎到,这样就能健康长寿了。

3

毫无疑问,将鸠杖赐予老人,以示尊老,首开这一历史先河的就是刘邦,因为他决意践行以孝治天下的意识形态理念,没有什么比鸠杖更适合作为象征物的了。

但在刘邦时代,赐鸠杖给老人,还远未形成制度,刘邦想赐予谁就赐予谁,主要是作为一种尊老象征或政治姿态。

真正让广大民间老人用上鸠杖的,是汉宣帝。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汉宣帝时期,朝廷制定政策,全国上下,凡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地方政府授予其鸠杖。手持鸠杖的老人,可以自由出入衙门,买东西免税。凡是殴打辱骂老人的,一律论罪处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甘肃曾出土了一批汉代简书,上面记载了一件发生在汉朝的事:有一位男子殴打持杖老人,结果被官府判处极刑,斩首弃尸。

可见远在汉代,尊老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上升到了法律保障、制度保证的高度。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王杖诏命书》——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

到了汉成帝时期,普天之下的老人更有福气了,政府授予鸠杖的老人群体,从八十岁扩展到七十岁,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老人受到鸠杖的保护与照顾。

到了汉明帝当政,他当然没有理由忘记几位前皇帝祖宗的遗志,毕竟汉王朝的繁荣与强盛,证明了以孝治天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极其成功的国策。

所以汉明帝不但继承了授予老人鸠杖的传统,还设了规模巨大的老人宴,亲自接待来自各地的老人吃皇宴。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普天之下,凡是年满七十的老人,只要他愿意来京城,都可以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宾。汉明帝的这份豪迈与阔气,让我们今人也是美醉了。

就这样,源自先古时期的鸠杖,经汉高祖刘邦的开创性运用,再由汉宣帝、汉成帝、汉明帝等诸多汉代皇帝的继承和发扬,终于从高高在上的王权象征,变为普天下老年人的吉祥物,从此中华孝文化有了实物象征。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汉代鸠杖首玉雕

鸠杖代表尊老,这种传统从汉代开启,一直延续到明清,可谓有鸠杖的地方,就有尊老行孝的风气。中华孝文化,确实博大精深矣。

时至今日,有形的鸠杖逐渐消失了,但尊老爱老的无形孝文化依然在延续。

新时代下的尊老新尚蔚然成风,老年证、老年优待卡、老人金,等等,这些何尝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老人福利“鸠杖”?

元宵节说孝:善待老人,家国兴盛

在那个遥远的下午,当刘邦藏匿在树丛中时,在他头顶鸣叫的那只斑鸠,一定没有想到,它将成为几千年中华孝文化中的尊老使者。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1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