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与人生的哲理句子(苏轼游玩时一首诗)
你去过杭州吗?你到过灵隐寺吗?当你泛舟于西湖之上,或攀登上灵隐山,游览灵隐寺的时候,除了看到美丽的景色,你还会想到什么呢?你有没有听到他们嘴边常挂着的一个历史名人,“苏东坡”
这里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说过,故乡无此好湖山。他在这里留下了表现西湖最好的诗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充满了诗情画意,成为千古绝唱。而幽幽灵隐寺也吸引了他,他又写下一首诗,开头就充满哲理开篇,而接下来的描绘更让此山此寺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乔松百尺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清风徐来惊睡馀,遂超羲皇傲几蘧。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
1071年十一月苏轼来到杭州。第二个月,他和大理寺丞李杞去游湖登山,拜访古寺。第二年春天正月里,他和李杞互相唱和,用同一个韵,写下了四首诗。而这就是其中的一首。
先说下题目吧。
《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得来,就是觅得,求得。复用,就是重复运用。这里的前韵,指的是这首诗的韵,是七虞韵。《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李杞寺丞见和前篇复用元韵答之》、《再和》,都是此韵。这首排在第四。
再说下灵隐寺吧。灵隐寺在灵隐山上。本名稽留山。因为上古时期的许姓的始祖许由、东晋的炼丹家葛洪都在这里隐居,故名灵隐山。后建寺为灵隐寺。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首诗。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钱塘湖就是西湖。湖水出自钱塘,故名钱塘湖。因为在杭州西,故名西湖。说起钱塘,还有一个故事呢。据说议曹华信曾在这里建一个堤岸,就招募能搬运土石的人,给钱一斛一斗。没有十天时间,来者如云。塘还没有成,他就说不再要土了。于是那些人就把丢弃到这里,走了。这就是钱塘名字的由来。而西湖从唐朝到宋朝,就已经成了旅游胜地了。
钱王壮观今已无。钱王,指的是钱俶,他是吴越最后一位国王。钱氏统治吴越几百年。有两浙之地。宋朝建立,他朝拜太祖,厚礼还国。978年,举族来京,钱俶之国遂亡。
这两句意思是说,钱王朝的辉煌壮观早已经没有了。而钱塘湖水依然波涛汹涌,奔流不息。
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斗量珠,据王子年《拾遗记》载,后汉郭况,在院子里有高阁,里面放置一个衡器,用来称量家里的珠玉。阁下有藏金窟,有武士守卫那里。运,命运,运气。不劳,不用劳烦,谦词。折简,
胡三省注曰:“汉制:简长二尺,短者半之。盖单执一札谓之简。折简者,折半之简,言其礼轻也。
折简呼,出自《晋宣帝纪》,王凌对宣帝说,“公当折简召凌,保苦自来邪?”“帝曰,以君非折简之客故尔”意思是,你连折简召见的资格也没有了。后来王凌饮药而死。这里说,钱俶曾经辉煌一时,一旦运数尽了,那些珠宝再多,又能怎么样呢?
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宦游: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散,分给。孥,古代获罪入官供役使的人,后泛指奴仆。这句意思是,他的那些奴仆就成了后来到这里做官的人奴仆。而他的家人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而他那建的那些宫城,则成为了人们游览的风景名胜。
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须臾,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郁纡:忧思萦绕。王朝盛衰,人之哀乐,总是那样变化莫测,眨眼之间。你又何必总在忧虑之中,为之烦恼呢。
为什么提到了钱王呢?那得从灵隐寺说起。此寺建于东晋,开山祖师为西印度人。后南朝梁武帝赐田扩建。而吴越王,就是钱王,请大师重兴扩建,并赐名灵隐新寺。所以来到这里,苏轼就想到了钱俶。“盛衰”两句感慨,给人以沧桑之感。化用《文选 魏武帝乐府》,人生如寄,多忧何为?这让我们想到了苏轼的寄寓的思想。
他说,生命来自自然,又解散还归于自然,生命的本质确实是一小段寄宿生活而已。“吾生如寄尔,归计失不蚤。”“吾生如寄尔,宁独为些别?”“吾生发寄尔,送老天一方”人生如寄,在成为了苏轼文字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句。贯穿了他的人生态度。
而其实,他的思想也和庄子有关,庄子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人生不过是自称过程中的一小段插曲。而苏轼说,有生寓大块。这接下来就有了寄寓的思想。而与寄寓同时,他没有执著于人生的虚幻,而是以审美的姿态寄寓于世。从普通日常生活中,发现愉悦自身的美。他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在领受大千世界的无穷之美。于是,他接着说,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庐,就是简陋的房屋,居住的意思。这里随处可以住下来,但是我是最喜欢在飞来峰旁边的灵隐寺了。为什么叫飞来孤呢?晏殊在《舆地志》说,西天僧惠理曾来到这里,这不就是中天竺国灵鹫山的小岭吗,不知道是哪年飞来的呀。佛在多日,多在那里隐修。现在又是这样呀。于是,就造了灵隐寺,号飞来峰。那这里到底什么吸引了苏轼呢?
乔松百尺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乔松就是高大的松树。苍髯,灰色须鬓。比喻年老。扰扰,形容纷乱的样子。柳与蒲,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比喻未老先衰,或体质衰弱。亦用来表示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松树高大而苍翠,年代久远,而柳蒲之姿,秋天叶落,经霜衰败,一幅老态老钟的样子。这句说的是院子里的树木。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高堂,高大的厅堂。会食,意思是相聚进食。千夫,指很多的人。罗,招致,包括。这句意思院子里屋子里人的活动。高大的厅堂里,很多的人在会餐,寺庙里撞钟击鼓的声音不断响起,那是告诉人们,早晚的时辰。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凝香,韦应物有“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凝香是说室里充满了焚香的味道。氍毹qushu: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毛或毛麻混织的布、地毯之类。李贺有诗,醉睡氍毹满堂月。绝胜,远远超过。
海图:杜甫有诗,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意思是绘画或刺绣的海景图。这句是说,方丈在有满是焚香味的居室里,睡在有花纹图案的毛毯上,那种感觉和意境,比那刺绣图案的被子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呢。这句是说寺院的佛家意境。
佛家寺院,那是苏轼经常去的地方。他曾说过,三百六十四,幽幽寻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他实在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了。就连后来要离开杭州了,他也和僧人道别。就连林语堂也说他,是个佛教徒。他喜欢这里,所以会一有空就拜访各地的寺院,和僧人交往。而那些人也对他特别好,你难道忘记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卜算子 缺月挂梧桐》,就是初到黄州时在一个叫定惠院的寺院里做的。而他也非常享受这里的意境。
清风徐来惊睡馀,遂超羲皇傲几蘧。余,我。羲皇:即伏羲氏。几蘧qu:古之帝王。傲:轻视。后面这句化自《庄子》,伏羲、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这两句意思是,当清风慢慢吹来,惊醒了我的睡梦,那种感觉,真是比伏羲几蘧这些古代的帝王还要美呀。
归时栖鸦正毕逋,孤烟落日不可摹。栖鸦:指在树上栖息筑巢的乌鸦。苏轼曾有诗:“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归”。毕逋,鸟尾摆动貌。孤烟落日:唐代王维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写归来时的景色和感受。回来的时候,他看到乌鸦回巢,振动着翅膀。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直上天空。
这就是诗的下半段,诗人也赞赏的眼光,写了灵隐寺的风光和僧人的生活,他甚至还在这里睡了一觉。最后的归程,在如诗的暮色中,他有些许惆怅,也许他在想,乌鸦都回巢了,我什么时候能回归乡里呢?
当我读每一首诗时,稍微细读,深入进去,在体会苏轼的诗的美感和艺术魅力之外,我都会收获很多感动。正如这首诗,苏轼由钱塘起笔,抒发了人生如寄,多忧何为的感慨。
是呀,人生如此短暂,匆匆,而又虚幻,何苦为难自己呢?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于是每一处山水,每一个生灵,每一个身边的人,都成了他的朋友。而那深山中的寺院,又有别样的意境与幽情,在苏轼的笔下,如诗如画,仙境一般。
这就是苏轼,他的诗,他的风景,他的生活,他的思想,我喜欢。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20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