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绕膝尽享天伦句子(孩子懂感恩)
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其实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
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ta获益良多……
——虎妈
作者 | 李核桃
来源 | 男孩派(洞见旗下百万亲子账号)
眼红这位妈妈!
她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大儿子李国平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直读博士,小儿子李国安被保送到中科院物理所硕博连读。
然而,这不是最令人羡慕的。
这对优秀的双胞胎,放假期间,顶着烈日,穿着破旧的工装,前往妈妈工作的脚手架工厂,帮妈妈抬钢管、抱配件,专挑重活干,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工装都被汗水湿透了。
很多人不理解:凭你哥俩这智商、这能力,完全可以靠脑力劳动赚更多钱贴补家用,何苦到工地挣这份辛苦钱呢?
如果仅仅是为了钱,当然有更多选择。
哥俩却说:挣钱是其次,主要是想感受妈妈的辛苦。
哥哥李国平能吃苦,不娇气,中午休息的时候还帮妈妈按摩。
弟弟李国安说:“妈妈一直在后面默默支撑我们整个家庭,刚开始我们小的时候,有两倍的抚养压力,导致她的腰弯了,直不起来。对于这个事情,我们俩其实一直都很愧疚。”
所以哥俩一有空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帮妈妈干活。
这对双胞胎,真得太懂事了。
身为父母,谁不想拥有这样优秀又懂得心疼自己的孩子呢?
古语说:养儿防老。
话虽有一定的功利性,但谁不渴望儿女孝贤,自己能够颐养天年呢?
我们养孩子,不求他报恩,但一定要让他懂得感恩。
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成就。
不懂感恩的孩子,只是个优秀的“白眼狼”
美国亚特兰大华人微信群曾广泛传播过这样一条消息:“谁的妈妈叫Zhang **,在亚特兰大国际机场已经停留三天。她女儿在亚特兰大,请转发。”
这位妈妈已经81岁了,患有糖尿病,在机场两夜没睡觉,双眼红肿。
她唯一的女儿就在亚特兰大,却对她不管不问。
当年老伴过世后,她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送她到清华大学读书,支持她到美国留学。
之后又帮女儿带孩子,在把外孙女抚养到12岁后,她才随着外孙女一起到了美国。
在美国,女儿工作体面,收入颇丰,却从不管她生活得怎样,以至于她连华人超市才只去过一、两次,多年来很少出门。
所谓“上行下效”,女儿冷漠,跟着外婆长大的外孙女也不会疼人,平常连“姥姥”都不叫,一听说姥姥想走,提前三天就把姥姥送到机场,让她独自在机场候机。
辛辛苦苦一辈子,把唯一的直系亲人养成“白眼狼”,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绝望的呢?
本应该儿孙绕膝,共享天伦,却落得个晚景凄凉。为人父母,最悲哀的莫过于此。
孩子工作再体面又怎样?
她不懂得感恩父母,全家都不体面。
养出一个感恩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福气
最成功的父母,不是养出的孩子多有出息,而是孩子给了我们多少安慰。
就像不久前那个跪谢母亲的安徽考生王恒杰。
高考考完最后一门英语,他大步迈到妈妈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深情地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
围观群众纷纷鼓掌,新闻发到网上,立刻就上了热搜。
之所以有此举,是因为王恒杰生长在单亲家庭,妈妈抚养他很辛苦,妈妈的所有不易,他都知道。
妈妈不但承担起了他的衣食起居、重视他的学习,还教他学做人,会疼人。
比如看见路边乞讨的老人,她会对王恒杰说:“你看这个老人多可怜。”让孩子前去帮助弱小。
更看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也许这才是王恒杰“跪谢妈妈”背后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懂得感恩的孩子,也更懂得努力的意义,更懂得为自己和家人负责。
高考成绩公布时,王恒杰以635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
孩子优秀,固然令人骄傲;孩子既优秀又懂得感谢父母的付出,这岂不是更大的欣慰?
把孩子平安养大,未必就能苦尽甘来;
把孩子抚养成才,也未必能苦尽甘来;
那个长大的孩子,懂得心疼父母,感恩父母,这才是真正的苦尽甘来。
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最有福的父母,不是孩子多优秀,而是孩子有多爱父母。
养出一个感恩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大的福气。
感恩教育,就藏在生活点滴里
作家毕淑敏说过:“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从小教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不心安理地享受父母的付出。
1. 让孩子看见父母的不易。
前两天,山东济南一个14的男孩边看书边卖菜,也登上了热搜。
这个男孩5岁就跟着父母去菜市场,9岁就能独立卖菜。国庆节期间,他上完辅导班就来帮父母卖菜,称卖菜比去旅游、打游戏更有意义。
谈及为什么让孩子卖菜,男孩的妈妈说: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在家没人照顾,另一方面也是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知道父母做生意确实不容易。
她的教育很成功。男孩表示:今后要好好学习,考一个好的大学,找一个好的工作,不让父母再卖菜,不让他们太辛苦。
孩子不感谢父母的付出,未必是他们不愿意,而是他不知道父母养他不容易。
及时让孩子看见、甚至亲自感受父母的辛苦,孩子才懂得生活的艰辛,才会学着珍惜和感恩,不再任性索取。
2. 不溺爱,给孩子创造回报父母的机会。
现在的孩子娇贵,父母竭尽所能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唯恐孩子受到一点委屈。
遗憾的是,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唯独忘教孩子感谢父母的付出。
就像我的外甥顺顺,从小被爸妈宠着长大。
该吃饭了,妈妈端到跟前,爸爸把碗筷递到他手里,就差一口一口去喂了。
衣服脏了,随手脱、随手扔,反正妈妈会找到,并且洗干净收好。
房间乱了,爸爸给他收拾课桌,妈妈帮他收拾床铺,整理房间。
上学了,看见同学用苹果手机、穿八百一双的球鞋,马上央求父母买买买。
十几岁的孩子了,一点不懂得心疼父母,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付出。
前不久顺顺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家里和医院两头跑,顺顺回家不问妈妈怎么样了,而是先问晚上谁给他做饭。
朱熹说:“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习惯了享受的孩子,只懂得由着自己的性子予求予取,根本不懂得何谓辛苦、何谓付出。
父母疼爱孩子没错,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在日常的点滴小事中学着疼爱父母。
比如妈妈辛苦一天了,让孩子过来捶捶背、捏捏肩。
比如爸爸奔波一天了,让孩子帮忙倒杯水,洗个水果。
等等。
孩子付出了心思,才会更懂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从而懂得珍惜和感恩。
3. 父母做好示范,这是最好的感恩教育。
还记得央视那个让人流泪的公益公告《给妈妈洗脚》吗?
老人腿脚不方便,妈妈即使辛苦了一天,也要提一桶温水,给老人舒舒服服地泡泡脚,让她感觉更好。
老人虽然腿脚不方便,但感觉很幸福,她欣慰地笑了。
孩子看到这一幕,二话没说,端着一大盆水向妈妈走来。
他端得很吃力,眼睛被水溅得不敢睁,还奶声奶气地对妈妈说“妈妈,洗脚”。
妈妈笑了,与老人的欣慰一笑如出一则。
爱心,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感恩,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反哺回流的。
《诗经》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父母生养我们子女不容易,这件事给孩子唠叨100次,不如亲身示范1次。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疼爱孩子,也教孩子反过来敬爱长辈。
最成功的父母,是孩子用优秀给我们“长面子”,也用感恩回馈我们“温暖的里子”。
被孩子温柔相待的父母,才是真的有福气。
愿我们每一对父母,都拥有这样纯粹的福气。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2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