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阅读

积极乐观的句子(丢掉悲观)

丢掉悲观,做一个积极的乐观主义者

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是一种情绪还是固有性格?是否可以改变?

首先答案是可以肯定的,无论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都是一种情绪,并非一种固有性格,所以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是改变起来比较困难一些。

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相信自己可以掌控命运,后者则相信自己被命运所掌控。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乐观主义者确实能生活得更开心,也更健康。

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根深地固的悲观主义者?

心理咨询师会根据人们对不幸事件的描述来判断他们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者。描述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内部/外部描。乐观主义者更愿意相信不幸是由外部原因导致而成的,而悲观主义者更倾向于责备自己(内部原因)稳定/不稳定描述 。乐观主义者觉得不幸只是暂时的(不稳定);而悲观主义者认为不幸是永恒的,不可避免的。普遍/特殊描述。乐观主义者觉得问题是特殊环境造成的,而悲观主义者认为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描述,基本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悲观倾向。自测也是可以的。由于倾向不同,在面对同样的压力时,悲观主义者感受到的压力更大,对压力的感知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反应。医学研究表明,乐观主义者的身体状况普遍比较健康、拥有强健的免疫系统,更快的伤痛恢复能力,以及比悲观主义者更长的寿命。

丢掉悲观,做一个积极的乐观主义者

比如,在面对健康问题时,乐观主义者也更能采取积极的行为,比如锻炼和健康的饮食。悲观主义者则秉持宿命论,认为吃什么保持多少运动量并不重要,因此总会选择最简单的行为方式 。悲观主义者更容易自我封闭、倍感孤独,更缺乏社会交际,或者有几个会带来负面影响的朋友。

悲观主义者可以改变吗?当然可以,只要你想。

研究表明,即便在不开心的时候,微笑也能让你开心起来,而乐观主义者恰恰是拥有更多真诚笑容的人。装成乐观主义者将使你觉得自己真的成为乐观主义者,也会使你的身体产生乐观主义者的反应。

如果你的悲观情绪是暂时的,或者是最近才产生的,那么你将可以独立完成以下的乐观主义的训练。

思维停止法:

在练习思维停止法时,想好某个经常出现的悲观的想法,将这个想法与某个清晰的形象联系起来。定时3分钟,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形象上。3分钟后大叫“停止”,重复几次。无论这个形象何时出现,就轻声对自己说“停止”。这将会遏制悲观想法的延续,给自己有意识地用乐观替代悲观想法的机会。

自我暗示:

每天早晨醒来时,在你还没时间变得悲观之前,大声对自己说几遍下面的话:

无论今天发生什么,我都不会评价自己。我的生活将出现由内而外的改善。我将用健康愉快的方式渡过今天。不论身边发生什么,今天都将是个好日子。这可能是愉快的一天,也可能是糟糕的一天,我选择让它成为愉快的一天。

丢掉悲观,做一个积极的乐观主义者

在一天中选择一段时间,坚定地做一个乐观主义者,午休时间,工作例会,晚餐前或者和家人共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想起或者说起悲观的想法或事件,立刻停止,用乐观的想法和语言代替原来的想法。比如,水杯被打破了,不要说“我真笨”,而要说“水杯只是不小心从我手里滑走了。”面对上司的批评时,不要想“他总是挑剔我的工作。”可以想成:“他只是希望我把工作做得更好。”或者“他只是对这次的工作不满意,对我其它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

要注意,这并不是阿Q精神,这些都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正确认知上,不是人逃避责任的借口!不要混淆了二者的界限!

刚开始这样练习时会觉得别扭,但做得越多,就越会成为习惯。养成乐观的生活习惯,这对自己的生活大有好处。

如果你的悲观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旷日持久,那你很可能就是抑郁症了,此时就应该请专业 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治疗师来帮助你,不要讳疾忌医,心理问题不可忽视,因为人的身心是一体的,心理一旦出现问题,身体出问题是早晚的事,而身体出问题也会影响心理问题,如此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丢掉悲观,做一个积极的乐观主义者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我是林析,一个陪你成长的陌生朋友。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zhishi/5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