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最唯美的句子(他是庄子最好的朋友)
惠子其人
春秋时代的华夏,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无疑对后世有巨大影响:因为从古至今,庄子的散文,都是历代文人学习写文章的一种标杆。庄子的文章文风优美,思想深邃,因此被后世所推崇。惠子,既惠施,是庄子的朋友。庄子属于道家学派,追求无为而治思想,而惠子属于名家学派,侧重于逻辑辩论。
惠子和庄子是一对老朋友,同时也是一对老冤家。惠子曾经在诸侯国做过高官,庄子则讥笑惠子的官位是“腐烂的老鼠”,并且讥笑惠子是喜欢吃“腐烂老鼠”的乌鸦。不过,庄子讥笑惠子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惠子才华横溢,可以用学富五车来形容。
惠子的学说
惠子的学说中,在后世最具备知名度的,莫过于其“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的理论。传统学者认为,天和地,山和泽(这里指湖泊)是对应的,并且有“天尊地卑”的说法。但是,惠子则提出颠覆当时乃至后世学者世界观的理论:天和地其实是一样的,山和湖泊也是一样的,彼此之间并无区别。这一舆论乍看上去,让人感到十分荒诞。但惠子作为当世有名的大学者,终究是可以拿出依据来佐证其理论的。惠子认为,平日里认为的天尊地卑、山高泽平,只是局限于特定的视角,如果换个视角来看——比如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眺望远方,会发现在视线的尽头,出现天和地连接在一起的情景。这便是惠子所认为的“天与地卑”;山比湖泊高,也只是局限于平原地区。比如高原上的湖泊,就和平原上的山峰有持平的情况。因此惠子的心中认为不该有尊卑之别,世间万物应当平等。
惠子的理论依据,看似有理,但却会让人联想到诡辩:因为惠子所提到的情况,具备特殊情况、特定环境的属性,而非正常探讨范围内的天地之差、山泽之别。当然惠子提出这一理论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诡辩,而是希望借助这一理论依据,向先秦诸子说明这样的道理——既“异同观”:既天地万物之间的差异、特点,往往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很可能原本的差异就会出现变化,甚至荡然无存。在当时,先秦社会辩论风气盛行。先秦诸子在辩论的时候,时常在辩论过程中犯有引用另一个范围的概念,充当这个范围的论据,最终出现诡辩情况,导致辩论失去原有的意义,而白马非马的故事便是个中典型。
启发
惠子的年代距今已经长达两千多年前。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惠子能提出“异同观”,无疑是具备进步意义的。同时,惠子的“异同观”对当代人也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那就是不要追求不受时代、环境因素限制的真理。真理是在不断变化并且有适用范围的的。可能此时此地适用的理论,在更换背景、范围后,变得不再适用,甚至在另一个范围沦为谬误。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8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