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的句子(时间都去哪儿了)
文/Bear
导读: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心理学教你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2021年不知不觉就来了,在我还在回味2020的时候。再一看日期,好像又快过春节了。我到现在还记得去年的年我就在老家急急忙忙地呆了两天,第三天就赶回工作的城市,很怕出不来没法上班。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上网的时候,网上的大部分焦点都在打工人和996,不上网看书的时候发现市面上大部分心理学管理学书籍都在写一件事: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时间都去哪儿了?被你浪费掉了,或者你并没有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时间。
本文讲的是时间,为了不浪费大家时间,提前打个预防针,就是全文从头到尾都不通俗易懂,因为时间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但是本文涉及到的时间相关的心理学或者其他科学确实会让你有所收获,如果你可以坚持从头看到尾。
本文我的2020的生活感想,也包含我对自己和对各位的未来殷切祝福。我是Bear,希望你在这篇文章上花的时间值,也希望我们可以通过文章共用某一个时空,谢谢。
第一部分 普通的时间管理——客观时间管理
时间的客观性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时间,也就是你盯着钟表看着它滴滴答答流逝的声音。普通的时间管理就是客观时间管理,比如流程管理和有效社交。
01 流程管理中的节约时间先说流程管理。作为一个持证(精益六西格玛黑带LSS Black)的曾经的运营人员,这篇文章可以先发一点干货,希望大家运用精益生产的核心思维DMAIC,提高一下工作效率和生活节奏。
精益六西格玛的精髓叫做消除浪费,本篇文章写的是时间,那么你就假定这个思想可以消除时间浪费。精益六西格玛核心管理思想是DMAIC,也就是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
,也就是你需要对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下定义,量化每个具体步骤所需的时间,分析每个具体步骤涉及的相关时间分类发现浪费时间的关键步骤进行改善设立目标值,最后通过生活实践进行逐步改善,最终达到节约时间。
02 有效社交目的也是为了节约时间什么是有效社交。就是你微信联系人都在联系,你每天工作见的同事也都是你日常工作需要见的同事,你的老板是真的可以领导你和你可以去汇报的老板。你和父母的相处时间确实是在亲情维系而不是谈什么人生理想社会问题;你和你对象相处的时间确实是在说感情升华感情让小两口日子变得更好而不是你也不高兴我也不高兴大家每见一次就恨对方多一点。
网上看到一句话,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就是特别直接的有效社交。而最高级的有效社交,叫做每次沟通都有用,每次交流都走心。
挺难的,所以不是每次社交都是有效社交。确切地来说,大部分社交都不是有效社交。所以,才产生了“自杀式单身”,“独居”,“性冷淡”,“君子之交淡如水”,甚至我之前看过一句特别网易云的话,叫做:无论是多么好的朋友,都会有背叛你的一天。
话说回来,如果真背叛了,那就是彻彻底底的无效社交,当然你从这段曾经的友情中学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看过了很多人生风景那就另当别论。因为,毕竟你收获了成长,也有了看人的经验。
03 DMAIC关于有效社交的案例演示那么怎样有效社交,节约除了自己独处以外的时间,我再回到DMAIC进行一个友情大筛查。事先说明,我个人并不太建议运用工作思维对待情感,也从来没在自己生活中用这个方法。
DMAIC如何解决你的问题?
Define下定义:假设被你每星期需要花费14个小时见朋友你觉得太多了,你希望完成7个小时见朋友7个小时学习的目标,也就是把社交简化为7个小时,节约7个小时。
Measure量化:每天包括工作日休息日需要花多少时间在朋友上,这里分为两个部分见面和不见面,把时间按照每天写出来,比如每天花多少时间微信或者游戏,花多少时间和朋友吃饭等娱乐活动,按照天和小时来记载,记录一个月,得出每个星期的平均社交时间。
Analyze分析:找出最花时间的社交方式比如微信讲话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废话,讲的都是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这跟友情升华没关系。那么就需要减掉。
Improve提高:通过之前的量化记录,发现微信聊天每周花费六个个小时,那么你这里就可以节约两个小时。这时距离你每周七个小时的时间节约还有五个小时的余地,怎么办。你又发现了你很喜欢和朋友喝下午茶,一喝就是大半天。那么你还是很喜欢朋友,不能不见,怎么办。很简单,把两顿下午茶变成一顿中饭一顿下午茶,然后选择的茶餐厅或者餐馆在两人住所的中间位置,选择的吃饭喝茶时间避开热门爆款,那么你花费在见朋友的路上时间大大缩短,你排队等号等待上菜时间也大大缩短。和朋友聊天的时间大大延长。
Control控制:你用一个星期来实践你的方案,你发现好像成功了,而朋友变得更喜欢你了。为什么社交时间缩短社交结果并没有变差,因为你花费的平均单位社交时间变得更有价值,而且真正的沟通和更走心的交流有助于友情的升华。
第二部分 高级的时间管理——相对时间管理
01 物体的绝对运动导致了我们用静态的思维思考时间客观时间管理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说,作为一向被公认有流程思维和执行力的小编觉得这个不属于真正的心理学范畴,因为就纯粹的客观时间来说,由于每个人的角色不同,身份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我不能用一个静态的分析方式帮大家发掘问题的本质。因此,小编在本片时间管理把重点放入了和时间相关的心理学,也就是如何真正的掌握时间。
0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利于我们理解时间在时间心理学之前,先提一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毕竟爱因斯坦是把带领我们超越时空边界的那个人。在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世界里,宇宙生生不息,物质意识没有鸿沟。
人可以通向未来,人在某一种程度上通过不同的时空叠加存在。发现问题必须要从问题本质出发,时间的可控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我们能否改变时间的长短。答案是可以的,人是有意识的人,意念可以扭转时间。
03 最通俗易懂的相对论来自于爱因斯坦自己的例子爱因斯坦晚年的时候曾经解答过学生关于相对论的问题,“相对论这么复杂,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呢”?
爱因斯坦举了个例子:“如果你和一个美女坐上两小时,你会觉得自己好像只坐了一分钟;但是要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边,哪怕只坐一分钟,你也会感觉像坐了两小时一样。这就是相对论。”
04 相对论的宗旨是你需要有自己的参考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各自都不是绝对的,而绝对的是一个它们的整体——时空,在时空中运动的观察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参照系,可以定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而不同的观察者所定义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是不同的。狭义相对论说的是光速恒定,你的时间和光速相比,你的运动速度越接近光速,你越接近静止。
05 相对时间如何欺骗人类2007年有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测试,让人们从50米的高度坠向一个个安全网,然后在事后问他们的感受。心理学家发现,除了感觉到明显的恐惧,人们还觉得他们经历的时间比实际时间要长,这主要是由我们的身体对危险的反应方式造成的。
我们受到生命威胁时,我们会的大脑由于防卫机制启动大脑皮层产生肾上腺素让自己更加集中精力,帮助我们转危为安。
这个时候你可能想问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永远滞后吗,不是的,在我们没有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我们的相对时间是可以比绝对时间短的。
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那个男人是谁?博尔特。假设博尔特参加百米赛跑,旁边的人为他加油过去一秒钟后,博尔特只感觉到过去了不到一秒(三十万分之299990秒),而这其中的微小差距就是因为博尔特在高速运动,而节约的时间来自于博尔特的运动速度和光速之间的相对值。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里面,如果有人或者物可以达到光速(每秒三十万),他的时间或者物体运动的时间就是静止的。
06 越焦虑,时间越长为什么同样都是在运动,前面的例子人们会觉得时间特别长,后面的时间博尔特自己觉得特别短。因为前面的人们是被动的恐惧,而这个不是从自己出发的消极意念,拉长了相对时间。而后面的博尔特因为在认真积极地情况下进行运动,所以他跑赢了时间。
就如同前面爱因斯坦举的例子一样,当你幸福时比如你和美女坐在一起,你的时间加速了。但当你感觉到折磨的时候,比如和炉子坐在一起,你的时间变慢。
心理学家也有过类似结论:也就是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更加关注于时间的流逝,这就让极其焦虑的时刻更加漫长。
07 正确运用意念控制相对时间这也证明了意念的作用。你的时间快慢和你的付出的意念多少成正比。也就是当你沉浸其中,你的时间就是接近光速。你没有走心,或者被动行动,你的时间将会长到你受不了为止。
真正幸福的人,是可以运用自己的意念,合理的控制时间快慢,让自己的生活处在一个相对舒适的感觉。而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有时间流逝的焦虑,一位内时间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
第三部分 时间心理学
01 时间心理学简介时间心理学(Psychology of time)是研究个体大脑对客观事件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的科学。时间心理学的研究是围绕着时序、时距和时点这三个时间信息的基本属性进行的。
时间心理学研究包括时间知觉与意识,主要研究时间知觉和意识过程的关系,特别是探讨意识过程的时限和时间整合问题。
P Fraisse在《Perception and estimation of time》一文中提到时间知觉与意识时间知觉即“知觉到的现在”(perceived pre-sent),和时间估计不同,它强调的是离散的心理事件只有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其上限约为3秒钟)才能形成知觉上的整体。
02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读书分享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荣誉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将多那年的研究写成《时间心理学》,表明你、个人对时间的认识决定了你看待事物和生活的角度,也决定了你的生活。
而如果人可以了解属于自己的“时区”,就可以让自己不被时间困住,进而更好的生活。你就可以管理你的生活,让它更精彩。
书中谈到了六种时间观:关注过去的消极时间观、关注过去的积极时间观、关注当下的宿命论时间观、关注当下的享乐主义时间观、关注未来的时间观、超越未来的时间观。
书中阐明时间观决定了人生观,也道出了理想的时间观由是在现在享乐主义和积极的过去时间观念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未来的时间观。这本书特别经典,我就截取书中的第一章时间的六个悖论,让大家对时间心理学有个初步的认识。
你的时间观就是你的人生观时间和金钱没有可比性,相比于花在物质享受上的时间,人们更能从精神享受的时间消耗以及发展有意义的社交关系的时间花费中得到满足感。时间的机会成本: 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你都失去了其他机会。我们不能控制物理规律,但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看待时间的参照物。有些时候,时间视角是社会强加于你的但你仍然可以发现自己的时间视角,了解它是如何影响你的想法、感受和行动的。最后,选择最利于自己的时间视角。 时间不仅在物理上是相对的,在心理上也是相对的。过度以未来为导向和过度以现在为导向一样都是有害的 当下导向的人更愿意帮助他人,但在关怀自己方面则表现出更少的意愿或能力。掌控过去的人也掌控着未来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每一个人都同样重要,而你审视时间的能力,决定了你能否拥有心理和情绪上的健康。而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强调不同的时间维度的重要性,例如,精神分析强调过去的重要性,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强调现在的重要性,而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则强调未来的重要性。所以建议大家参考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形成自己合适的时间观。
03 中国时间心理学第一人黄希庭中国时间心理学第一人黄希庭在《时间心理学的新探索》中阐明了自己的研究结论,也就是不同自我同一性得被试对其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体验不同;在时间洞察力的力度、方向和关联性等方面。
高自我认同的被试有较大的现在广度、较积极的远景开放的未来取向及较强的时间整合;低自我认同的被试则比较注重过去,较易发生与未来中断的倾向。而自我观念、成就动机、社会情绪以及社会幸福感和时间洞察力一起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部分 如何提高自我认同感
前文谈到,三秒钟是你单个意识的极限,但人脑可以整合多个意识整体。而人的意识深刻程度和人的自我认同有巨大的关联。
高自我认同可以从过去预测未来,以及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认识事物的本质,并且对自我的群体社会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而低自我认同大多沉溺过去,而且思维较为零散,没有办法感知未来。
也就是,只有你真正认同自己,你才能感知世间,才能不被时间控制。而你的意识你的无限潜能则由于和时间紧密联系才可以被发挥出来。
结合时间心理学中的高自我认同有助于感知时间,我又对心理学中的爱情心理学,婚姻心理学,公司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从意识的层面进行时间管理建议。
爱情心理学建议找到和自己意识同频的人;婚姻心理学建议选择和自己习惯一致的人;公司心理学建议找到自己认同并且认同自己的公司;个体心理学建议发现自己的真实人格找到自己的价值。
01 爱情心理学建议找到和自己意识同频的人物质在1秒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相同或接近,就叫同频。同频共振原理指的是那些具有同样频率的东西会共振,也会产生共鸣或走到一起。也就是有着相同意识的人会彼此心有灵犀,不受时空阻挠。而吸引力法则说的也是两性关系中的“同频共振”原理。
男人和女人在同一个环境下,他们自身的魅力就是各自拥有的频率,那些具有相似价值观和意识的男人和女人,就会产生一种彼此的吸引。
02 磁场和能量公式除了两性关系,吸引力法则可以扩展到宇宙的一切方面。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磁场。
我们的某个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而冥冥之中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的运转,而看不见的能量在爱因斯的公式里面是e=mc²。
这个公式,很简单,我用文学的思维给它写了一个定义:
你的能量,需要你迎着光。
而我们生存的意义,需要你知道时间。
小编确实不是理工科出身,但是越学心理学,越被科学所吸引。为了表达我对科学家的致敬,我从这里开始都会写一个数学公式表达我对时间心理学的看法。
假设吸引力是平均加速度Δa,Δa=(v1-v2)/(t2-t1),假设相似的价值观和意识的人(v1-v2);(t2-t1)在这两项数值均小于1。那么Δa也就是两人的吸引力将会因为两个人的同频达到最大值。
03 婚姻心理学建议选择和自己习惯一致的人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威廉詹姆斯在其《心理学原理》里面写道:意识没有元素,而是一条溪流。而意识又是个人的,持续的,不断变化的,选择性的以及机能的(意识可以适应环境)。
而对于习惯,詹姆斯也有自己的定义,他认为:行为是遗传的,是一种本能。但是习惯,是有机体的一生中可以习得和改变的。当一种行为被激活时,大脑的神经通络就会被一次又一次地激活,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行为操作起来就会变得越发容易和流畅。
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和态度长期作用导致了习惯。由于人类在进化时必须有足够多的精力去面对更多的未知,所以人具有惰性本能。因而,我们的意识会选择让我们舒适的行为,并且强化这一行为,使得他们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换一句话来说,我们的习惯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认同感。
那么夫妻双方为什么需要一样的习惯,因为共同的习惯可以让两人尽可能地步调一致。因为人受意识和行为的影响,而行为多来自于遗传和本能,但是行为的修正和新的行为养成需要习惯的力量。因此我们为什么会有夫妻相,而好的夫妻其实也是对方的镜子。说的就是在时间的累积中,两人的共享的相对时间越来越多。
而习惯的数学假想
假设婚姻生活是指夫妻双方的同向而行的数学问题,而两人共享的人生为1,两人的速度差为v1-v2,两人的相对时间为t
S=(v1-v2)t.
可以发现最长的两人在有限的人生(S=1)时间永恒需要速度差趋向为零。
04 马斯洛需求理论下对工作的思考—— 你自己越认同的工作你收获的认同也越高人的一生大半部分时间都在工作,所以人的价值多通过工作体现。以下是我独创的工作的五个层次(花瓶理论)。
中国人最喜欢花瓶,于是Bear根据花瓶的样子和马斯洛需求五个层次写了Bear工作五个层次。花瓶理论有五个关键点:
1.中国的花瓶各式各样,这个花瓶不仅仅反应的是质量也是数量,但具体每个层次的人员比重是个流动的过程,发展的过程。2.工作的人一定是整个系统中人数最多的。3.而花瓶的瓶口直接决定了是否能插花。通俗的来讲,伟大的工作者决定了所有的工作人群是否发挥效用,也就是整个社会系统可不可以正常运作。4.所以每一个时代的推进,必须有伟大的工作者出现。5.糊口的人也非常关键,因为它是整个花瓶的底盘。无论哪个系统模式,糊口的人是一定存在的,而糊口的人需求是一定需要重视的。如果忽视了这一部分人员的诉求,那么花瓶不是花瓶,也就是整个工作系统无法建立。Bear工作五个层次(花瓶理论)而工作的五个层次,糊口,工作,事业,成就,伟大,依次对应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五个层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
真正幸福的工作其实是已经不是工作而是一种境界。
糊口解决的是温饱不饿,这里跟人的情感任何关系,也就是说当你对工作有了情感,那已经不叫作糊口,已经变成了工作。
由此可见,大部分人工作的时候还是有感觉,尽管很多时候是不满的感觉,那也是情感,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是工作。
工作解决的是安全需求,换一句话来说。你为什么会去上班,你觉得上班是个最保险的生存方式。工作给你带来满满地存在感,这就是安全感。我们从上班感觉到了安全,是因为我们和一群人呆在一起做事,我们觉得集体的力量大,所以安全。
再往上走是事业,也就是工作到了一定水平形成了一定地社会效用,也就是你成为公司技术骨干或者小老板,总之你有了影响力,尽管这个影响力不大。而事业参照的是社交需求。可以这么理解,你和别人出去玩特有面儿,所以你的工作变成了事业。
事业往上走是成就,这也是低认同感和高认同的分水岭。为什么在成就和事业中间设这个分水岭而不是工作和事业之间。因为只有到了成就,你才会有成就感,你才会有真正的意识。
而事业累积地财富和名望并不能说明这个人取得了成就,因为成就者的当下是可以不从工作形式或者工作结果从工作本身找到价值的。
成就对应的是尊重需求。很多人工作到最后都是没有那么按照自己的心意,所以尽管到了事业的顶峰,依旧不快乐。
最后再说伟大,这个词我们经常说但是放到个人身上特别少。我们会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很少说伟大的企业家;我们也会说一个好的领导者但我们很少说伟大的领导者。
其实我们在用伟大这个词的本身,其实就知道了自己不伟大,但是那个人是可以影响我们一辈子的。而那个人为什么伟大,其实是个人能量到了一定的高处,而这个能量辐射到了地球的很多地方,也不受时间影响。
所以伟人的作用是会随着时间空间逐渐增强,而成就者的作用会随着时间空间慢慢削弱。物理学家那么多,为什么大家现在包括我还在说着爱因斯坦,因为爱因斯坦用自己的意念构想了整个宇宙,而他的意念散发出的能量还会随着人类对时空的探索进一步强化。
在时间心理学里面有时间洞察力这一说法。时间洞察力指的是个体对事件的认知,体验和行动的人格特质。时间洞察力亦可以作为个体的人生经历差异的主要研究参考。
因此,小编将时间洞察力化为加速度带入牛顿第二定律F=ma,假定你社会对你的压力为F,你的行为是m,你的时间洞察力是a,也就是在恒定的压力下,你的时间洞察力越强烈,你受到的束缚越小。
05 发现自己的真实人格找到自己的价值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研究的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 “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人格相关的心理学覆盖面太广,我也就不拿某个分析理论进行阐述。大家可以通过学习精神分析或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发现自我的人格。
06 相对论的个人思考和“入定”的联想这篇文章讲的是时间的作用,那么我就把我对时间和人格的理解用数学的方式写出来。这一部分可以直接看结论,因为推导公式我是用意念替换掉速度带入狭义相对论的公式得出的。
为什么我把意念(意识)比作速度,因为意识是在大脑运作的时候形成的结果,而强大的意念需要大脑更高速地运作。
我们往往把造物主设想为价值最大的那个人,而造物主的恒定标准叫做时间永恒。也就是无论其他物质怎么变,它都保持不变。我们作为个体的人,如何实现最大价值,也就是时间静止,成佛了。如何在肉身的前提下成佛或者接近成佛,这里小编大胆地把有关时间的狭义相对论的公式放了出来,并假设你的意念为v。
你的意念足够强大,强大到接近光波,你就可以接近永恒。而人自身是有能量的,当物我合一,你将超越时间的束缚。
现实生活中有灵魂出窍的例子,多指高僧的“入定”。也就是时间没有了。
但是现代社会对“入定”还是存在打坐修禅的误区。因为“定”有千百种,不是你坐在那里与世隔绝昏昏欲睡叫做定,而是虽日理万机,分秒都没有休息,但是他的心境永远在定,同外界一点都不相干。
也就是你的灵魂和躯干互不影响。你依然在做着凡尘依旧需要做的事,但是你的纯意识是独立的,不受外界干扰。你的意念,达到了永恒。
而入定其实也反映的是当大脑高度运作,意识绝对集中的情况下,会出现人灵魂和躯干相脱离却依旧可以独立运作的奇妙景象。
第五部分 外面的时间太嘈杂,如何倾听自己的声音
我们不是佛,我们也很想成佛,因为佛可以大爱无疆,佛可以灵魂不灭。更主要的是,佛用自己的善念和外面的善合为一体。
现实生活中,不要说我们本身的善念,我们很可能连自己念什么都不太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活得非常空虚,尽管并不孤独。
外面的时间太嘈杂,如何倾听自己的声音,有两个方法,一个叫心流理论,一个叫尤利西斯公约法。
抗干扰的方法:心流理论和尤利西斯公约法
01 心流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将心流 (flow) 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心流是思考的最高境界,也是人获得某种极致技能的必备模式。思考的最高境界叫心流,学习的最高境界叫做忘我。
没有了时间的束缚,所有的挑战都不是挑战,你在思考或者努力过程中有着满满地幸福体验。
现代人的心流体验基本上很短,因为动机不纯。本篇文章不写心流如何产生,我可以写你为什么没有心流。心流产生不了来自于你其他非心流体验太多!
你的生活体验因为挑战感和技能水平高低有八个区,分别是:心流、控制、放松、无聊、冷漠、忧虑、焦虑和激励。而我将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描述这八个体验
心流:每天不吃不喝打怪升级换装备直到有一天随随便便把大BOSS给KO了激励:每天不吃不喝打怪升级换装备直到有一天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大BOSS给KO了控制:每天不吃不喝打怪升级换装备直到有一天我看见大BOSS把它分析了个遍放松:每天不吃不喝打怪升级换装备然后算着大BOSS该出现了焦虑:每天不吃不喝打怪升级换装备怕被别人超越无聊:每天不吃不喝打怪升级换装备持续升级中忧虑:每天不吃不喝打怪升级想着需不需要换装备冷漠:每天不吃不喝打怪升级从上面的游戏分析中你可以看出最低效最不开心的玩法叫做冷漠。而生活中最不幸福的体验也叫冷漠。
什么是冷漠,就是你无所谓也不想做,别人做了也影响不了你。冷漠会让生活没有任何情感和动力,所以冷漠的人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不知道何时可以有活的感觉。如何“破”冷漠,那就是多一点心生活。
02 尤利西斯公约法(The Ulysses Pact)史诗《奥德赛》中,征服特洛伊的英雄尤利西斯,为了抵抗女妖塞壬的歌声诱惑,先用蜡封住同伴的耳朵,再命人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因为能够自我约束,他得以平安返乡。“尤利西斯公约法”以特洛伊木马战争中的那位英雄而得名,说的也是自律的作用。
尤利西斯对自己确实狠,但一想,成大事者不是都需要“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的么。我们不需要成大事,但是能做好自己,可能都需要费很大的功夫。
你可以做到不去盲听么,你可以做到不盲从么。
03 小编的心理学写作心得写到这里,我特别想写一下自己在这两个月以来的心理学的写作心得。我曾经看到过一条评论,非常有感想。评论是这么说的:心理学必须以生活科学和社会大环境为基础,要不割裂地学心理学是无用的!
对于我来说,这句评价十分中肯。因为心理心理是人的心理,如果不从人本身的价值意识出发,得不出人的结果。而如果心理学知识单纯把人作为实验中的人来看待,一定对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没什么多大帮助,搞不好可能还会引起社会恐慌,这就违背了人本身的向善本能。
其他学科可以从物质的结果上给人类带来进步,唯独心理学很难,因为没有参照物。也就是你可以说今天的科技确实比以前的发达,但你能说今天的人思想比过去的人更高级吗。
不一定。所以当下我们依旧沿用好几百年前的心理学体系,这个和只有几十年却已经统治全世界的人工智能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已经研究出了更好的工具,但我们没有思考如何成为更好的人。
所以我写的心理学不太倾向于照搬照抄,把前人的理论复述一遍,因为那不是真正适用于当前社会的心理学。心理学作为人的学科,更应该有心理研究者自己的思考和内涵,否则不是心理学,最多就是生物学或者医学或者历史学或者经济学。
我在心理学写作对自己的自律就是无论别人怎么想,我还是需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是真善美的想法。
因此,我尽量减少别的心理学相关软文和相关资讯对我心理学认识的影响,多看心理学经典或者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且积极地从当下文化氛围和社会群体进行思考,多采纳不同人的想法不管他对心理学认识有多少,防止割裂地写心理学。
而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生活的热爱也让我多了一份纯粹写我自己理想中的心理学的责任感。
第六部分 良好的时间观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01 科技对我们的生活进行了提速却对我们的大脑进行了降速科技使得我们对需要花时间的事情失去了耐心,也让电脑代替了人脑的思考。所以现代人的思维往往都是直线化简单化,甚至对实物的认知往往也是从表象或者实验数据或者前人理论的经验而来,并没有从事物的本质出发,也很难有本质的突破。也就是,我们变得越来越优秀,但我们也变得越来越像人群中某个胜利者,而不是某个有价值的独立的人。
02 内卷化——人类越来越没有时间内卷化来源于人类的永动机愿望——Bear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到达某一个确定的发展阶段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内卷化效应是指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层面的自我消耗和自我重复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现象。
说白了,就是你的某种技能因为不断重复越来越高熟练,但是你只是一个特别熟练的技术工,你不是一个有技术的人。因为技术的革新,需要思考。
而思考需要时间,现代人都没有时间。所以内卷化效应下所有的打工人连同老板一起都在为实现永动机的愿望努力着。
为什么我用永动机来做比喻而不是机器人,因为机器耗电需要升级需要给他定期修正,永动机不需要,只需要一个初始能量,而且结构简单操作简单。
03 内卷之王——互联网内卷这里不得不谈一个内卷之王,互联网内卷。因为当前是互联网的天下,而互联网相关的网络科技,网络传媒公司的经营模式也可以被称作内卷化效应的典型。
内卷化的主要标志就是越来越熟练,直到自动化。
“快”成了互联网公司的真实写照,也成了互联网一代人们的生活写照。
这里要提到《时间心理学》中对快节奏生活的危害预警。书中通过“善良的撒玛利人”实验发现,生活节奏最快的城市的居民,最不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比较慢的生活节奏是利他主义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因此快生活让很多人变得更自私,而越来越自私的结果就是大家尽管生活水平提上去了,但依旧不快乐。想知道原因吗?
因为帮助别人会比自己得到更快乐。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福赛斯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帮助别人时,即使是很小的帮助,人的大脑就会释放出多巴胺,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也会升高,而这两种物质都会使人产生快乐的感觉。
而这篇文章写得非常长,但我还是想在我有限生命里给大家多一点心理学方面的新的思考。你可以在阅读本文的时间中慢慢静下心来,去思考时间的价值。我们再回到互联网内卷化,看一下互联网公司的人是如何与时间赛跑。
工作节奏快,强度大,拼命试错(而不是如何创新),不断挑战人们底线,从红海到蓝海反正都离不开海(我在想我们明明可以从海里转向没有边界的天空呀)。每个人都是战战兢兢,每天都在为机器的某个小崩溃进行不断地修正。
而产品迭代其实说的也是产品地快速复制,于是你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无论是科技公司还是媒体公司只要有一家推出了某个成功地产品,就会有无数家仿照者直到整个市场被占满然后大家的利润从吃饱喝足到难以为继。
04 快节奏生活下文化氛围的担忧不敢评价互联网科技公司,我是个写的,就说东西的,就简单说一下我对文化产业甚至写作现状的思考吧。
因为忙,所以学习改成线上从知识付费再到知识付费焦虑;因为忙,所以没时间读书更没时间思考于是现在的资讯主要是以吸引眼球为主,更快速更便捷的知识很快的把那些很深刻很丰富的知识文章迅速地拍在了沙滩上。
所以现在的文化氛围基本上都是由快餐资讯所引导,而真正想走文化的公司比如传统老字号或者大型出版社因为市场不允许而陆续走向了生死存亡边缘。没办法,谁叫东西太古老不网红,谁叫书太厚别人没时间看也不想看。
05 没有了个体的意识也就失去了时间管理的角色于是人活着活着,就没有了个体的意识。就跟最开始介绍的相对时间需要以自己作为参照系来说,没有主体意识的我们,已经失去了自己做主掌握时间的权利。
那么主体意识的人,变成什么样子呢?越来越有公司使命感,越来越没个人价值观。越来越忙,但是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忙。而在高速运转的背后,逐渐冷漠,也感受不到劳动的价值和生活的快乐。
06 时间管理大师小编的工作领悟作为在企业中工作效率最高执行速度的人,我对自己的时间管理一直都有着错觉。
我最开始以为是因为我的爱学习和不断自我思考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节约了工作时间。
但是后来我发现,一个好的执行者不在于把流程设置得多么完美,而是你有没有真正和你一起共事的人产生同频效应。我通过个人的信誉以及同理心和对企业的责任感让和我一起共事的人不自觉地照着同一个目标进行努力。
也就是当别人还在运用技术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的时候,我已经运用人的意念实现了工作的相对自动化。
说到底,还是人的意识,而不是公司制度或者流程。制度是死的,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把自己当成一个没有感情没有智慧的生物进行工作,一定收不到真正劳动的乐趣。
07 互联网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对社交的影响再说回社交,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社交也和感情交流越来越远,和利益交换越来越密切。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我们都没有了真正的感情,我们也不相信爱。社交意思是社会交往,交往需要付出代价,也要得到回报。
当下,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用于社交上的时间都需要精打细算。精打细算的部分我已经在文章第一部分举例说明,这里说点走心的东西。
个人认为,如果不能从心出发,你的孤独不会因为交朋友而得到缓解;你感受到的爱也不会因为你的获得的实物增加而更多一些;因为物质和意识本来就是相互作用。拥有的如果都不是真心想拥有的,那么也不会真正的拥有。
互联网时代的透明化和全球化也让把人放在更为宽广的环境和更复杂的群体中。于是人 变得越发的渺小和无助,而人也变得越来越脆弱。有一个成功而又极其脆弱的人,叫特朗普。特朗普作为当今世界强国美国的现任总统,绝对是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为什么还会脆弱,因为特朗普在任期间作为国家总统,被互联网巨头生生剥夺了发言的权力。从心理学方面分析,无论作为社会的人还是个体的人,活泼擅长社交也喜欢说话经常有夸张行为的特朗普最怕的不是被打败,而是不给说话,因为网红总统特朗普没有网,活不了。
08 请从虚拟的时空中适当地出来一下感受真实的生活综上所述,互联网内卷化让所有人变得疲惫不堪的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不便利,越来越无助。最可怕的网暴不叫网暴,最可怕的网暴叫做你连被审判的资格都没有。
作为曾经的网红,没有比不能上网发言更能让现任总统难过的了。但是想想看,如果特朗普在过去的职业生涯多走出网络,多运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得和对社会的贡献,会不会互联网其实没有办法把他封死。
当然我们没必要为特朗普操心,但是我们通过这件事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对网络社交的运用和网络媒体的依赖。
我们不太可能被所有互联网巨头联合消灭,但是我们会不会因为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和网络社交在空间和时间的不连续,对资讯和感情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形成了误解,影响了我们本身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
毕竟,互联网还有个名字,叫做虚拟世界。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虚拟世界上面而不是真实世界?
当你自愿选择把自己变成了某个工具的执行者,你将会沦落成了某种工具人而不是真正的人,而我们的生活中工具有很多,比如货币是一种工具,科技也是一种工具。”
尽管单个时间知觉耗费的时间很短,但是将片段的时间知觉整合成连续的思考认知需要时间,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强化神经回路,我们的思考才会变得越来越广,我们的认识才会变得越来越深刻。
细想,你的真正朋友会因为你不经常联系而离你而去吗?
细想,你的真正实力会因为你不经常报告而被人忽视吗?
无论是社会人还是独立个体的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管理,而是如何感知时间。
第七部分 伟人的人生观和时间观值得我们学习
01 理想和现实不矛盾的马斯克理想和现实其实是一对矛盾,但是有一个人用宇宙思维打破了矛盾的物理特性,那个人叫马斯克。马斯克有着和现实不切实际的理想,而他的人生也是在理想的追寻中和现实越走越远。
奇迹的是,他的每一次改变都能找到一群帮他卖命实现理想的人,而他自己在实现自己不切实际理想的同时依然可以在世俗中依然活得风生水起赚的盆满钵满。
不过,人家不介意钱,人家的想法是发明其他的工具代替钱。所以马斯克不会为钱所困,因为他自己就在前外面的世界里。人家也不介意生存的地点,人家的想法是在不同的星球都可以生存。所以马斯克不会因为地球而恼,一位内他自己的思维就在地球外面的其他宇宙空间中。
马斯克的神奇在于他有自己的独特的意念和信仰体系,并且把自己的理想付诸了实践,并且还帮助很多没有理想的人产生了理想,甚至用自己的理想帮别人实现了理想。
02 高能量的人可以改变世界以及改变你我的未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叫爱因斯坦,他用最深刻的灵魂预测到了宇宙的奥秘;当下有一个最大的自我梦想内驱力以及最丰富学识热爱思考的人叫马斯克。
因为高度自省以及对自己意识的高度认同,两个领袖人物的生活轨迹领先了地球上其他人的,也就是在客观时间层面,两个人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也影响了别人的时间。这就是意识的作用,意念化为能量影响了其他人,推进了社会的发展。
上面两个都是做着未来的科学和未来的事业,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时间。而除了他们两个人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时间的束缚中惶惶不可终日,其实说到底,是自己的自我认同感不够强。也就是你的运行轨迹取决于你的意念,当你没有办法认清自己,你一定不会走出命运的安排。
03 我眼中的命运的安排什么叫命运的安排,就是上一辈留给你的基因复制。
曾经有位朋友跟我说,其实你就是你就是你母亲的生活再现。
想一想,确实是,就算我有我母亲没有的受教育背景和工作体验,但是我的性格,我的信念,我的意识全部被母亲影响,所以走着走着,就真的活成了母亲的样子。也就是践行了墨菲定律,越不想的事情越会发生。
如何让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深刻反映自己灵魂的样子,我会用更多写作以外的时间和更多有美好信念和纯粹价值观的人沟通交流(这群人也并不是说有多么大地财富或者多么厉害的技术,甚至是街头早餐摊的小商贩或者公园里做义工的大爷大妈我都能学到不少东西),并且有选择地去阅读大量对人的思想思维有帮助的书籍。
这样,我才可以保持原有的性格中真善美的部分并且在生活的不断体验中减少傲慢和偏见。
04 广义相对论的形成过程也是个人信仰实现的过程最后我还是想把时空的巨作相对论写完整,以此证明人的意识可以超越时间。文章前面说的相对论都是是狭义相对论,文章的结尾很想把相对论中的广义相对论补充完整。
1907年,借助黎曼张量的高维数学方程,爱因斯坦把在三维维世界中没有任何联系的物理概念(例如物质和能量)结合起来,形成相对论。而广义相对论讲的是空间和时间可以相互旋转,而且它们都是一样的。
所以,你完全静止不动,你也在时间中移动。
你在空间中移动得越快,你在时间中移动得越慢。
如果你以光速运动,或者如果你完全没有质量,你会瞬间穿越时空或者你不会有时间。
那个帮助爱因斯坦把时空打通的数学家叫黎曼。然而,黎曼由于崇高的信仰和奇怪的思维一辈子不被理解,在1866年死于极端贫困和肺结核,而他的高维方程在死后几十年才被爱因斯坦吸收成了经典。广义相对论通过增加维度,把毫无关联的物理概念(例如物质和能量)结合了起来。
第八部分 总结
01 我为什么会不着调的写数学公式想想看,我在前文稀里糊涂地写了一大堆奇奇怪怪地心理学的公式解释,估计也是从某个方面证明了万事皆有可能。而为什么我可以从流程管理联想到相对论再到时间心理学,估计也是因为我有信仰,对人类的信仰。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灵性和想象力,即使缺乏科学的证明,也可以产生一种思维,在科学原理缺乏信仰飞跃的地方,它可以作为一种延伸。也就是我们想象作为第四维度,将世界万物进行统一,并且化繁为简。
广义相对论的公式被誉为最伟大的方程。初阶方程都不太懂的小编当然也没办法解释,但是它看上去特别美。Gab=8πTab
02 感谢和我一起看这篇文章的你想想看,我也确实被别人说是有灵性和有想象力,尽管智商一般,但是确实写的东西经过大量的个人思考,也确实很有个人的风格。因而尽管写作道路磕磕绊绊,却还是有一群喜欢我的文章的人。或者说尽管并不能完全看懂我写什么,甚至误解了我文章的本意,当大家拿出手机开始欣赏或愤怒地评价的时候,我都很开心。
毕竟,写作是一个人的事情,看文章的是一群人。我和你并不是在一个时空里面,我可能也不认识你,但是因为有了文字,我们的意念在某种程度上有了重合,而我们两个不同的质量因为时空有了交集。所以感谢时间,感谢意识,让一切不可能成为可能。
03 如何生活才有意义你为什么感到衰老,从你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开始。你为什么珍惜生命,从你知道时间的流逝开始。你为什么活得有意义,从你知道时间的相对性开始。时间管理,其实说的是你有没有意念感知你自己,而已。
你为什么会害怕互联网?从你没有自己的意识开始。互联网其实也就是用通过划分时间空间限制人的行为。可是人的意识是可以超越时空的,比如马斯克用智慧和理想帮助人们的生存方式从支付方式到交通方式到生存空间有了无限延伸。那么有意识的你,还害怕什么呢?
说到我的2021年愿望。今年,我想用现在的自己告诉未来的自己,过去的你愿望实现了。
坚持看完文章的你,辛苦了。
《心理学简报》原创|禁止转载
文章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审稿|心上田 (《心理学简报》审稿人)
获取更多专业的心理学科普知识,欢迎关注@心理学简报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