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孩子天真烂漫句子(忘不了的六一节)
近几年我有个新发现,就是许多花甲、古稀之年的老人喜欢过六一儿童节!
每当六一节到来,很多老人会自发地聚到一起,戴上红领巾到公园聚会,然后唱歌、跳舞,畅所欲言地回顾着自己小时候过“六一”时的那些快乐事儿、囧事儿、糗事儿。说罢人人心情舒畅,仿佛年轻了多少岁。
★同唱少先队员之歌,我们依然心潮澎湃
2019年六一前夕,我自北京来到吉林市北山公园游览,忽然发现很多老年人聚集在湖畔广场上,有男有女,有花甲左右的,也有耄耋之年的。但人人脖颈上佩戴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他们红光满面,笑逐颜开,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
人群中忽然有人高喊:我们同唱一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好不好?大家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高喊一声“好”!
于是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举手、起头,然后担任了合唱指挥。老人们没有排成行站成队,而是密密匝匝地围绕在这位老太太指挥家周围,放声唱起了少先队员那支必唱的歌曲。虽然声音有粗有细,有清有浊,有高有低,甚至有的跑调,但是大家唱得非常认真,非常动情,非常投入。
担任指挥的老太太朝气蓬勃,舞动着瘦骨嶙峋的双手,满头白发随着她有力的指挥姿势而不断地颤抖着,随风飞扬着。她转动着身子,对围绕着她歌唱的所有人挥舞着她的手臂。她口中领唱着,双手指挥着,那本来有些清癯的脸色,变得红润起来。
我看见,她泪光闪闪,但神情更加年轻,意气更加风发。
我看见,所有参加歌唱的人都泪光闪闪地跟着她放声高歌。
我看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约而同地向这里聚集,并且一边聚集一边参加了合唱。
我看见许多看热闹的年轻人也聚集过来,参加了合唱。
我和太太也情不自禁地随着指挥的节拍,放声歌唱起来。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
顽强学习,坚决斗争。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记着这支每个曾经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人都会唱、都必唱的歌儿共三段。通常,老年人对一般歌儿都是会头不会尾,或者唱得张冠李戴、驴唇不对马嘴。但唯独这首歌,所有的老年人一气儿唱完,而且绝大多数人第一段唱得一字不差!
这支歌儿共三段,但大家一直坚持着唱完,而且唱得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看到许多歌唱者布满沧桑的脸上,洋溢着的都是少年时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神情。许多老人激动得泪光闪闪。
★第一年我们没入上队,我们自己做了红领巾
唱完歌,老年人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聊起了少年时,互相述说着自己是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加入了少先队。那先加入的光荣感和后加入的羞愧感,依然在苍老的脸上浮现。
忽然,一位七十岁的老汉坦然讲起了自己读五年级还没加入少先队的糗事,引发得老人们一阵开怀大笑。那位老人家说:我们班有四十多位同学,可是一直到了五年级了,我们几个淘小子还是没有资格加入少先队组织。同学们看不起我们,家长也骂我们没出息。我们几个在村子里玩耍,也被村里的大人看不起。有人甚至当众高喊:快看这几个坏小子,都五年级了还没入上少先队呢!于是村人们一阵大笑。我们回家后自然少不了爷娘的一顿胖揍。因为我们丢了他们的脸。
我们委屈呀,不甘心呀,不就是淘气些嘛!于是我们一咬牙,用自己挖草药的钱偷偷地买了块红布,找集市上的裁缝给我们每人做了一条红领巾,齐齐地戴上,然后排成队从村东走到村西,再从村南走到村北,一边走还一边唱着少先队员歌,果然换来村民们地当众夸奖。那时候,才真正感觉到了当少先队员的光荣。
可是,上学时我们却不敢佩戴红领巾,因为我们是冒牌的。少先队活动时,我们几个只能是看客,不能参加活动。那滋味,实在尴尬呀!
谁知这事儿还是被老师知道了,他让我们自己拿出了书包中的红领巾,并严厉批评了我们私制红领巾又冒充少先队员的严重错误。
老师说: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任何人不准私制乱造。戴上红领巾就要继承英雄的革命遗志。老师当场逼着我们在讲台上做了一遍深刻检讨,还组织少先队员们把我们好一顿批评。我们几个一咬牙:从今后好好表现!结果我们春天犯错,要升入五年级时就都加入了少先队。这时,家里的大人还不敢相信,亲自找到老师打听清楚了,才放了心。
我好奇地问:当年谁向老师告的密呢?一位老太太举手说:我。我是中队长,还是和他一个村的同班同学。那老汉急忙说:这是我的太太。当年她检举得对。要不,还不知道自己错呢!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六一节,我们演刘胡兰的故事,差点酿成大祸
另一位老人说:我老家是山东农村的。读六年级时,班里过六一节排演节目。我们小组自编自演《刘胡兰》。刘胡兰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偶像。为了演出的现场气氛更加逼真,我们虽然没有服装,但是都按照戏剧剧情化了妆。刘胡兰是俊俏的青衣妆,齐耳短发,浓眉大眼,粉面红唇。我们几个演敌军的都是奸贼白脸小丑妆,一个个凶神恶煞的样子。为了让现场更逼真,我们把家里用的带铡刀床子的老铡刀搬了来,准备演到剧情高潮处,让扮演刘胡兰的同学躺在掀起的铡刀床子上。
谁知演出到了高潮时,竟然出了事故——铡刀长期不用,竟然锈死到铡床子上。需要敌军掀开铡刀铡刘胡兰时,几个“敌兵”一起用力也没掀开铡刀。
这时,校长带头鼓起了掌,大声告诉我们不必用铡刀,就用动作模拟,并问大家好不好。校长来捧场,同学们群情澎湃大声喊好。于是我们就撇开铡刀,用动作代替掀铡刀,又让“刘胡兰”躺在模拟的铡刀下……
演出结束后,校长带头鼓掌,并建议把我们的节目推选到全校演出。接着,校长严肃地指出了我们的粗心大意。他说:幸亏铡刀锈死了。若是你们掀开了,让女同学躺倒在铡刀床上,一个失手,铡刀落下来,是不是女同学就有危险了?
大家一听,一阵后怕。班主任老师说,她当时听了校长的话,想想后果,后脊梁都冒汗了。
★学小兵张嘎,浑身叮满了蚂蟥
另一位老爷子说,我是老吴,老家是河北的,在部队服役转业后留到了吉林市。我小学初中时,接受的都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刘胡兰、赵一曼、董存瑞、黄继光、罗盛教、送鸡毛信的海娃、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等等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我们村就在白洋淀边儿上,抗日战争时期,像雁翎队、小兵张嘎那样的故事,民间流传得很多。同学们常常受到这些革命英雄的教育和鼓舞。
有一年的六一节,老师出了个题——体验小英雄的革命生活,完成一篇作文!怎么体验?就是亲身模仿抗日战争时期的环境体验呗!
为了保守革命秘密,参加体验的几个同学谁也没给家里大人说我们干什么去了。白天,我们潜伏进白洋淀的芦苇荡中,蚊子咬得我们满身满脸都是疙瘩。有时候趟水行走,脚被扎破了也不喊痛,但是蚂蟥叮人却有些受不了。那东西,叮到人身上就不松口,一直把身体吃得粗粗的。
我们几个同学连续体验了一天一夜,既没吃东西,也没合眼,等摸到一个看鸭子的芦苇窝棚时,一头扎到那里就都睡死过去了。家长和老师找到我们的时候,我们还在呼呼大睡呢,咋弄都弄不醒!干脆,家长就先帮我们拍蚂蟥。蚂蟥叮在身上用手薅不下来,只能啪啪地用力拍打周围的地方。蚂蟥就怕震动,震一会儿就松口脱落了。其实,我们都是被家长拍蚂蟥拍醒的。
我们原想这次会受到老师表扬呢,没想到,却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你们不吃不喝不睡,坚持体验了一天一夜是好的,是有革命意志的。但是,你们的革命警惕性太低——在窝棚里大睡,你们却没有站岗放哨的,所以都被“敌人”擒获了还不知道。你们说,这能及格吗?我们对老师的批评心服口服。
★老年人回忆六一节,五花八门,异彩纷呈
那一年的六一节,老人们如痴如狂地放松,“翻箱倒柜”地回忆,让每一个亲临现场的人都备受感染,都心潮澎湃,精神亢奋。
那位担任合唱指挥的老太太对我说:少年儿童时期的六一儿童节,给我们大家都留下了无法忘却的回忆。少年的我们,心灵是纯洁的,思想是向上的,理想是丰满的,目标是明确的。所有的革命英雄,都是我们的榜样。为革命奋斗终身,是我们每个人的理想。她说着,又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
顽强学习,坚决斗争。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于是,广场上再一次响起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作者简介:王天祥,山东青岛人,高级记者、作家,出版长篇小说、旅游文学、报告文学、历史文化、旅游文化、诗词赏析、企业管理、市场分析、成功学、人才学等各种专著42部,撰写电视剧200多集,创作历史、文化、风光、纪实等专题电视片数十部,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发表网络文章千余篇。)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zhishi/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