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稻田混养克氏原螯虾效益高)
前言:
淡水养殖虾的品种较多,有青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克氏原螯虾等。由于近几年来市场行情比较看好克氏原螯虾,就锋哥所在地区不但有大量养殖,而且在利用稻-虾(小龙虾)立体生态混养的模式上也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种养经验。
克氏原螯虾,也就是我们平常所喜欢的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20年代被引入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日本传入我国。因其具有超强的适应力、繁殖率高等特点,现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华北等地区都有广泛分布,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更多,已成为完全归化于我国自然水域的一个物种。
近年来,小龙虾以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小龙虾因其在市场的热卖使其市场上的售价居高不下。另外,又因小龙虾具有生长快、抗病、耐高温、耐低氧等特性,多种小龙虾人工养殖的方式也逐渐兴起。但通过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经验证明,稻-油-虾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具有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诸多优点,已成为锋哥所在地区农民朋友们增收致富的好门路,所以就借本文为大家着重介绍锋哥所在农友们在稻-油-虾的种养殖所取得的技术如下,希望可以为在养殖过程中或正计划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朋友们起到参考建议。
稻田套养克氏原螯虾很火,但很可能会白忙,想赚大钱,过程很关键
一、稻田设施改造
(一)、稻田选择与作垄施肥
根据克氏原螯虾的喜阴喜湿的生活习性,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性强、黏性土质的稻田,套养的稻田面积多以3~5亩为宜。
每年在春季插秧前的2~3个星期,需要在稻田内均匀施加腐熟的基肥,然后再用机械或者人工将稻田改造成宽0.6米、高0.45米的梯形田垄,在插秧前的2~3天再重新翻整一次。垄向可按稻田地势的水流方向和风向而确定,以方便日后的排洪和灌溉工作,正冲田和低台田应向顺水流方向,为防稻苗倒伏,挡风口田垄向则应垂直于风向。
(二)、开挖田间沟、溜
结束作垄后,沿着稻田田埂内侧0.5米处开挖“田”字形虾沟为克氏原螯虾提供活动、觅食以及避暑防寒的环境,沟宽1.5米、深0.80~1米,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20%左右。另外,虾沟可挖成“口”、“十”、“井”等形状,具体的沟形设计应以稻田的大小等实际情况而定。然后在稻田四角各开挖一个长0.30~0.50米、宽0.20~0.30米、深1.20米的虾溜。
经改造后的田埂高度应高出稻田平面0.50米以上,湖区低洼田的田埂则应高出稻田平面0.80米以上,田埂的面宽为1.50米,田埂的坡度比以1:2为宜。
(三)、修建防逃设施
为防止克氏原螯虾外逃或敌害进人稻田,稻田周围必需建造防逃防护的围栏设施,而且克氏原螯虾喜掘穴而居,容易破坏田埂,所以锋哥会在田埂内侧用表面光滑的瓷砖、厚实的塑料膜、石棉瓦、砖墙等材料防护。
除此之外,田埂上还应加装尼龙筛网防护,正常是在稻田埂内侧表面衬一层薄膜,以防克氏原螯虾攀爬逃逸。加装是要求尼龙网掩埋田埂地面下0.20~0.30米,露出地面0.50米。为方便日后田间管理,进水口和排水口应采用对角设置,进水口建在田埂的最高位上,而出水口则应建在该田的最低洼处。为防止克氏原螯虾外逃,进出水口均用铁条网封住。
(四)搭设饵料台
为方便日常投喂和管理需要建造饵料台,锋哥采用的方法为:在四个虾溜中各放置一块长宽各2米的木板作为饵料台,并且用竹竿将木板四角固定,确保饵料台固定在水面下0.20米处。
稻田套养克氏原螯虾很火,但很可能会白忙,想赚大钱,过程很关键
二、作物种植与虾种放养
(一)、蟹沟、蟹溜消毒
每年在虾种放养前的10~15天,按每亩沟溜面积用100公斤生石灰兑水泼洒的方法进行田地及蟹溜蟹沟的全面消毒,以杀灭水体中敌害生物和致病病菌,预防克氏原螯虾疾病的发生。
(二)、移栽水草
因稻田的水体容量小,水温变化较大,这对克氏原螯虾的正常栖息生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改变此现象,乡民锋哥采用的办法是在虾沟进行消毒3~6天后,向沟内移栽水花生、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栽植面积占虾沟面积的30%~40%为宜,以起到避暑防寒及净化水质的作用。
(三)稻秧、油菜移栽
锋哥所在地区的插秧时间为每年的4~5月间,秧苗按行距约为17CM、株距约为10CM移栽在垄坡上。而稻种则应选择抗病害、抗倒伏、耐肥性强的单季稻。
在6月~8月间水稻收割结束后,进行第二造水稻种植,待10月~11月冬收完成后,即对稻田进行二次深翻腐蚀并施肥,一般按每亩田地均匀施加腐熟的牛粪、猪粪等500公斤。到12月份的时候选择综合抗性较强的油菜品种进行苗种移栽。
(四)、虾种放养
以锋哥本地农户的实例经验,稻田混养虾一般只进行成品虾生产。一般按每亩稻田可放养25~30只/公斤的亲虾30公斤(雌:雄=1.5:1),投放时间选在5月下旬或6月初的晴天进行,这时秧苗已经返青,根系发育完好,即便小龙虾在泥中穿行也不会伤害稻株;或放养统一规格为200~250只/公斤的虾苗30公斤,因其规格较小,对稻株没伤害,苗种投放可在插秧后2~3天进行。虾苗放养时要做到“三起三落”的原则:即先放到田水中浸半分钟左右,捞上沥干一分钟,这是第一个起落;然后再重复做第二个起落及第三个起落,以防疾病的发生。
雌雄虾的鉴别方法:同龄亲虾雄虾个体比雌虾大;体长相近的亲虾,雄性的大鳌比雌性的粗大,且雄性大鳌腕节和掌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雄虾腹部第一游泳肢特化为交合刺,而雌虾第游泳肢特化为纳精孔。
稻田套养克氏原螯虾很火,但很可能会白忙,想赚大钱,过程很关键
三、日常管理
小龙虾属于甲壳类水生动物,在稻田套养时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锋哥就主要介绍几个在稻田套养小龙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种养事项。
(一)、饵料投喂
小龙虾的旺食季节,一般每天投喂2次,时间在上午9~10时和日落前后,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5%~8%;其余季节每天投喂1次,时间在下午4~5时,具体日投喂量视当天的天气、水温、活饵(田间杂鱼、昆虫、水草等)等情况而定,一般以2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二)、水位控制与水质调控
每年4~5月间,为了方便耕作和插秧,插秧时应将水位适当提高至0.30~0.35米,即水位恰好没过田垄;投放苗种后,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对水位的不同要求和虾的生长需求,相应增减水位。每隔10天用生石灰水泼洒虾沟一次,并定期加注新水。
(三)、科学晒田与追肥
在水稻生长中期,需要进行晒田,将水位降至田面露出水面,以见水稻浮根泛白为适度。晒田结束之后,立即将水位重新提高到原水位。为确保虾能有正常的生长条件,种养期间需进行适量追肥来培养沟内水草、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锋哥所用的方法为每隔15天施肥一次,在环形沟中按每次每亩施10公斤腐熟的农家粪肥,以保持田水呈黄绿色,透明度0.35米为宜。
(四)、农作物病害防治
稻田中的虾可以摄食昆虫及虫卵,因此田间水稻虫害一般较少,通常可不施农药,如果病害特别严重的,每亩可用5%啶虫脒10~20克加水50~70公斤喷雾以杀灭稻飞虱、叶蝉或者喷施生物农药,可有效杀灭水稻稻纵卷叶螟,同时又对克氏原螯虾无毒害作用。
施药时,锋哥会在药液中加入黏附剂,并将喷嘴贴近水稻且朝上,以让药液尽量喷在稻叶上。如果有条件,在施药的同时,让稻田内保持微流水,从而不断稀释落入水中药液的浓度,减小毒性。
稻田套养克氏原螯虾很火,但很可能会白忙,想赚大钱,过程很关键
(五)、小龙虾病害防治
烂尾病是小龙虾最易发生的疾病,此病是由于小龙虾体受伤、相互残食或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发病初期,病虾尾部边缘溃烂、坏死,随着病情恶化,尾部的溃烂由边缘发展到中间,最后整个尾部被吞噬。锋哥所用的治疗方法是:每亩用10公斤左右的茶粕浸泡液全池泼洒,或每亩用6公斤左右的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同时在种养期间要投足饵料,以防因饵料不足而导致小龙虾争食、残杀。
(六)、勤巡田检查
因小龙虾的疾病防治不同于一般水产养殖动物,一旦患病死亡,其尸体就很快会被其周边健康虾吞食,因此而经口感染患病,出现恶性循环,故当小龙虾患病或死亡时,必须及时治疗和拣拾病虾、死虾。另外,发病期间,管理人员要随时注意消毒所用工具和及时隔离病虾,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以免交叉感染。
(七)越冬管理
当年养殖的小龙虾一般在9月底就可陆续上市,但如果放养规格偏小的当年虾苗,年内达不到上市规格,仍需留在稻田内越冬。需要注意的是,当水温降至10℃时克氏原螯虾摄食量减少、活动力减弱;水温降至6℃以下时,克氏原螯虾就会钻到洞穴里面去停止活动,即进入冬眠。
锋哥通常会在越冬前,在水沟溜中增加种植水花生,覆盖面积约占水面的2/3,并在池底用红砖支起石棉瓦作为洞穴,石棉瓦覆盖面积约占沟底的1/3,保持水深在0.8-1.0米之间。除此之外,当水温在10℃以上时,应适当多投饵料以使克氏原螯虾累积足够能量越冬。越冬期间,要求定期消毒、加注新水,每隔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的温差不得超过3℃,以防小龙虾感冒致病。
稻田套养克氏原螯虾很火,但很可能会白忙,想赚大钱,过程很关键
四、小龙虾捕捞
捕捞的方法有干田法、地笼网捕捞法。锋哥通常采用操作方便、效果较好的地笼网捕捞,在傍晚将虾笼或地笼网置于虾沟内,隔天清晨起笼收虾。商品小龙虾被全部捕捞上市后,需进行干田后,并清田消毒及晒田处理,为翌年稻田的养殖工作做好准备。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wuxiaoyun.com/ent/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