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技巧

屾怎么读(曾国藩每日都列读书计划)

在晚清名臣中,曾国藩是爱读书的代表。他会给自己列读书计划,比如读一卷《资治通鉴》,读几章《尚书》,即便是后来身患眼疾后,他仍旧闭目背诵《论语》等书。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爱读书、好读书的人,却在给弟弟的家书中,让他不要常读书。这又是为何?

不让弟弟常读书,实则是为了专注军营事务

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三弟,比曾国藩小13岁。曾国荃在族中排行第九,因此在家书中,曾国藩常常称他为九弟,或者叫他沅甫。

在曾国藩的几个弟弟中,曾国荃算是心气比较高的一个,在年少时,他就跟着曾国藩到京城读书,并在咸丰二年时录取为贡生。

曾国藩每日都列读书计划,却又为何让弟弟不要多看书?

后来,曾国藩组建了湘军以对抗太平天国。但是在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的石达开率领军队侵犯江西,对曾国藩造成了威胁。于是曾国荃就与当时的吉安知府黄冕商议,招募了3000人的兵马,对太平天国作战,也是从这时起,曾国荃开始了自己的军营生活。在经历了一次次沙场历练后,他成长为了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而且由于曾国荃擅长在打仗时挖围城,因此被称为“曾铁桶”。

不过,虽然曾国荃后来取得了一番成绩,但在咸丰八年(1858年),曾国藩写给他的一封家书中,却劝勉他不要经常看书,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曾国藩在书信中写到:

“书虽不可不看,弟此时以营务为重,则不宜常看书。”

曾国藩这样说,其实是希望九弟可以做事专注,不要一心二用。

在咸丰八年时,湘军对太平天国的战事正在紧要紧关头,此时曾国荃带兵打仗,自然应该以军营事务为第一要务。所以曾国藩特意在家书中告诫弟弟,要专注精力,只有心无杂念、保持专注,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

在曾国藩看来,做事就是“专而精,纷而散”,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总是一边干着这个,又同时想着别的,最后就会一事无成。虽然说技多不压身,但在这个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致的今天,技多也会带来分心、不养家的问题,与此什么都想做,不如专注精力做好一件事。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背后,是长期在一件事上的专注与投入。

曾国藩每日都列读书计划,却又为何让弟弟不要多看书?

专注于一事的过程,也是做选择的过程

北宋文学大家王安石曾说: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

古往今来,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大多都是专注于一事的。三心二意或是事事涉足,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什么都不精。

那么如何才能专注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选择。

有个年轻人,求学多年却一直没有进步,他向一位大师求教,大师带他去登山。路上,年轻人看到有很多好看的石头,大师就让他捡起来,不知不觉年轻人就捡了一堆石头,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年轻人对大师诉苦说,感觉自己走不动了。大师听到后,笑着对他说:该放下不放下,背着石头怎么登山呢?

年轻人恍然大悟,回去之后一心做学问,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时常也像这个年轻人一样,看着很多摆在自己面前的机会、诱惑,都想尝试,觉得试一把也没什么损失。但恰恰当我们把以为是救命的稻草一根根抓在身上时,它们却早已成为压垮精力的十字架。

不加选择的全盘皆来,最后的结果就是不能专注于一事。想要专注的前提就是做好选择,懂得舍得。只有有所舍弃,最终才能有所得。

曾国藩每日都列读书计划,却又为何让弟弟不要多看书?

曾国藩曾就说过:不可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作州县,纷纷扰扰,千头万绪……百无一成。

做选择,看上去要放弃很多,但实际上也没有那么难,你只需要关注自己最希望留下什么、坚持什么就好。

就拿曾国藩来说,他给人留下最深的标签就是“做圣人”,在他一生中不断要求自己进步,但其实在曾国藩成为圣人前,也有过很多自我挣扎的时刻。虽然他曾官至一品,但在曾国藩刚任职翰林时,他发现自己无论在学识上,还是眼界上都不够。他迫切地希望提高自己,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这些经典的书籍都应该仔细阅读的,但这么多如何做选择呢?

曾国藩每日都列读书计划,却又为何让弟弟不要多看书?

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拜访大儒唐鉴,请教读书学习方法,唐鉴推荐他先读《朱子全集》,以朱熹之学为宗。

也正是这个建议,让曾国藩找到了读书的方向,他从朱熹理学开始,进一步上溯至张载、周敦颐等人的著作。曾国藩如饥似渴地研读理学经典,最终让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理学代言人”。试想如果曾国藩不加选择地什么都学,很有可能什么也学不精。

持久的专注,考验的是恒心

曾国藩在读书上有一个习惯,一页书没读透,坚决不读下一页,一本书没读完,坚决不读另一本。在他看来,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绩。

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向弟弟们提到“恒”,他认为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想要持久的专注,就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曾国藩也用他一生的经历,证明了自己恒心的强大。

在他向唐鉴请教了读书、学习的方法之后,还进一步向唐鉴学习了记日记的方法。

在此之前,虽然曾国藩也有过记日记的习惯,但不仅经常断断续续的,而且内容也没有章法,完全像个流水账一样。但是自从他向唐鉴请教后,从1840年开始一直到他生命前的最后一天,他每天都坚持用正楷写日记,并在日记中反思回顾自己一天的行为,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整整32年没有中断。

曾国藩每日都列读书计划,却又为何让弟弟不要多看书?

记日记,看似只是一件小事,但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好一件小事,足以看出恒心的持久。曾国藩认为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成绩。

在做学问上,曾国藩更是看重恒心。他曾把做学问比作挖井,如果学得多但是不精,就像同时在挖很多口井,很有可能没有一口能挖出水来。但是如果只选中一口井,坚持不懈地挖下去,那么一定可以有挖到水的一天。

在古代以科举选人的制度下,曾国藩参加了7次科举考试,才最终成功中举,这背后是他的屡次落第却不曾放弃的坚持。他曾说:“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这句话放到今天,对我们也依然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想要做成一番事,有智、有识还不够,重要的是要有恒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必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坎坷,坚韧与恒心是战胜困难的法宝。

曾国藩每日都列读书计划,却又为何让弟弟不要多看书?

梁启超曾评价曾国藩:“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

愿我们都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坚韧而行,不忘恒心。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life/1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