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读不厌

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抗日战争后)

前言

从落后挨打的“东亚病夫”,到让世界为之颤抖的东方巨龙,中国是如何用几十年的时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期间经历了什么?

抗日战争后,中国凭什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哈佛教授道出关键

中国

工业革命

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打下了基础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进步,因为需求越来越多,原始材料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进步就随之产生。我们经历过茹毛饮血的时代,经历过穴居露宿的时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逐渐带给人们新的生活。“工业革命”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对西方国家、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既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破坏。

大部分史学家都认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原因是18世纪英国的工厂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迫使工厂手工业做出了技术改革,那么工业革命为何会率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欧洲其他国家,更不是亚洲?从整体来看,当时的英国更适合工业革命的种子萌发,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抗日战争后,中国凭什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哈佛教授道出关键

工业革命

一是政治前提: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时间比较早,这使得资产阶级在英国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了英国稳定的国内外环境。18世纪后英国本土几乎没有出现大规模战乱,民众得以安心发展经济,国家也得以积蓄实力。二是农业进步:在工业革命产生之前,英国就在17—18世纪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革命,不仅推广了科学的轮作制,还改进了生产工具,合理使用肥料。地主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土地,没有土地的农民则被迫转移到城镇,或者成为资本主义农业的“打工人”,英国的国内市场得以扩大。

三是较高的工资水平:国家想要发展就得有人干活,但劳动力是否充足是一个问题,物以稀为贵,人也一样,因为14世纪爆发的瘟疫、饥荒,中世纪后期英国的人口跌到了谷底,这就导致英国的劳动力稀缺。到了18世纪中叶,经过长时间的缓慢增长,英国人口数量虽然有了提升,可总体而言劳动力还是不够充裕,并且因为英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手工工人的数量受到限制,所以和欧洲大陆国家比起来英国工人的工资更高。在这种情况下,研发先进的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就成了势在必行的事,这为工业革命在英国出现提供了支持。

四是工厂手工劳动积累了经验和技术:英国早就废除了行会制度,城镇手工业拥有了自由的发展环境;五是资产阶级政府支持发明创造:英国会给予发明者奖励,不仅鼓励了发明者信心,还调动了其他劳动者的积极性,对工业革命起到推助作用。六是英国商人十分富裕:英国对外殖民扩张带来了巨大的海外市场,掠夺了丰富的原料,其中殖民地印度更是拥有先进的纺织技术,在与印度棉商的竞争的过程中推动英国纺织业进步。

抗日战争后,中国凭什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哈佛教授道出关键

工业革命

七是英国本土煤炭资源丰富:欧洲大陆国家煤炭资源不如英国,所以他们使用机器的成本要高于英国,减少成本提高利润是所有商人共同的做法,对英国商人来说使用机器比使用人工便宜,自然就会大力发展生产技术。八是市场需求增大:英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市场也随之扩大,单纯靠工厂手工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有需求就有进步的动力,在以上种种原因的叠加下,一场工业革命的爆发成为必然。

蒸汽机、煤炭和钢铁是公认的推动工业革命发展三要素,蒸汽机被改良之前,生产动力几乎都靠人畜力,工厂大多依河而建,而在那之后,机械化可以取代很多以前依赖于人畜力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是一般的政治革命可以比拟的,它使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工业革命把社会分成了两个明显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资本主义之所以能战胜封建主义,首要原因就是工业革命。

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所以世界逐渐形成了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局面,西方列强对世界的统治由此开始确立。

抗日战争后,中国凭什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哈佛教授道出关键

工业革命

闭关锁国

落后就要挨打

西方国家、年轻的美国在轰轰烈烈进行工业革命时,中国在做什么呢?当时中国的统治者是清王朝,正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实施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是典型的孤立主义,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外交流,而这种政策恰好阻碍了中国与世界接触。

抗日战争后,中国凭什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哈佛教授道出关键

清政府

18世纪,一边是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一边是国内不断爆发反清起义,清政府担心百姓会和洋人联合起来反抗清朝,于是在1759年建立了“公行”机构。建立公行的目的是管理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而且外国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去广州进行贸易,时间一到必须离开,即便是在广州也只能住在公行设立的“夷馆”内。清政府严加限制中国人与外商的往来,目的就是维护封建统治,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但是这种自卫手段非常被动。

清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依靠外来商品,甚至排斥外来商品。从经济层面出发,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意图是保护本地经济发展,使其免受外来经济影响;从国防安全出发,闭关锁国的意图是防止反清势力与外人勾结,盗取本国资料。但是清政府对自己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过于自信了,以为只要自己关紧国门就能维护极权统治,将外来者抵挡在国门之外,殊不知工业革命已经让西欧国家拥有了坚船利炮。

抗日战争后,中国凭什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哈佛教授道出关键

清政府

在闭关锁国和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下,英国一直无法通过贸易从中国攫取大量利益,对积累工业革命资金不利,英国早就心生不满。再加上英国商人像中国兜售鸦片,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健康和财产安全,影响中国社会稳定,于是清政府派林则徐禁烟。又因为中国与英国就贸易问题交涉过多次,但是一直得不到英国商人想要的结果,于是英国商人向英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对中国采用武力手段。最后是林则徐禁烟时按照清政府的要求把英国商船全部驱逐出境,中英矛盾进一步加大,英国殖民者抓住这个借口,对中国发动了战争,也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从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这场长达两年的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并向英国割地赔款告终,并且战争的失败早有预兆。当时的中国体制落后,统治阶级腐朽,对外政策错误,战争对策陈旧,而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海军力量尤其强盛。战败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地、赔款、重新商定关税,主权遭到严重损害。清政府本以为一次妥协能换来以后的长治久安,可这却成了屈辱的开始,中国被迫向西方国家打开大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后,中国凭什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哈佛教授道出关键

《南京条约》的签订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外国的商品还是难以流入中国市场,然而尝到甜头的西方列强怎么会就此罢休,他们以修约为名,要求清政府准许外国人进入中国自由贸易,并且准许外国使节长时间留在北京。一方面清政府本就对洋人有防备之心,上次战败不仅威胁到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还严重伤害了统治者的尊严,清政府恨不得把洋人赶得越远越好。另一方面清政府对洋人心存忌惮,不敢再得罪他们,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交织下,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谋取利益,即便清政府再小心翼翼西方列强也能找到借口,1856年10月,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合发起了侵华战争,因为这次战争的目的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相同,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英法联军的猛烈进攻之下,清政府很快无力抵抗,被敌人攻入北京,一国之君不得不仓皇逃往承德,可怜可笑。英法联军如入无人之境,在北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其中堪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是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抗日战争后,中国凭什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哈佛教授道出关键

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看着满园华美的建筑、无价的珍宝贪欲暴涨,把能带走的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就地焚毁,这是中国文物史上的一次浩劫。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一直在大力搜寻当初被英法联军劫掠的宝物,可是因为这些宝物大多沦为“私藏”,搜寻工作进行得格外艰难,甚至不得不从拍卖会上竞拍这些本就属于中国的宝物。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次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越来越深,恬不知耻的侵略者嘴脸越发丑恶,连装都不想装了,比如沙俄竟然以调停战争有功为理由,强迫清政府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他,狠狠地咬了中国一块血肉。

一次次的妥协屈服没有让清政府维持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反而加速了他的灭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侵略者不会因为你遭受了苦难就心生怜悯,忽然想开了不再欺辱你,他们的心都是黑的,除了自救,中国没有别的出路。

抗日战争后,中国凭什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哈佛教授道出关键

清军

奋起直追

发展才是硬道理

西方列强用炮火侵略中国,那么中国人民就用炮火将其赶出去,一次次的战斗中,中华儿女们逐渐组织起来,顽强不屈的与侵略者进行战斗。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就好像奇迹一样,每次中华民族到了危亡的时候,总会有历史的伟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伟人,他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如今的中国繁荣昌盛,大家或许难以想象,1942年时身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还需要每年从国外进口1000余万公吨粮食。尽管开垦了大量农田,却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但凡遇上一点水灾或者旱灾,一年的努力基本就白费了,家里有老人的,多多少少都听过他们讲述曾经吃不饱的经历吧。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卯足了劲儿搞发展建设,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清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为什么被侵略者蹂躏,就是因为落后,经济、军事、政治都比不过人家,拿什么跟人家斗?

抗日战争后,中国凭什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哈佛教授道出关键

新中国成立

为了发展,中国尝试了很多方法,甚至是错误的方法,后来另一位时代的伟人站了出来,他就是邓小平,他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将党和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带领中国走上了符合自己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更是令中国的经济取得了质的飞跃。

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历史已经证明了该政策的被动,而邓小平同志为了中国的繁荣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历史同样证明了它的价值。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2000年中国就成了世界第七大经济体,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德国是参与了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当初侵犯中国的列强之一,然而德国将近百年的发展却不敌中国将近三十年的发展,被中国甩在了身后。

抗日战争后,中国凭什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哈佛教授道出关键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在这之后,中国的经济体何时能超越排在第二位的日本成了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中国很快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2010年。在日本被中国超越之后,美国《华尔街日报》称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迎来了自己的时代,但是我们并没有被表面现象迷了眼睛,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富裕的指标是人均GDP,这一点我们仍旧不如日本,中国会正视这一点,并为之不懈努力。

结语

中华民族是一个友好的民族,一直坚定地走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会像美国一样整天制裁这个、制裁那个,也不会向日本一样拜高踩低,我们知道发展才是硬道理,和平才是主旋律。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1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