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读不厌

高饶事件(鞍钢)

李大璋历史档案

1929年,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后就读于复旦大学,曾任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上海市学联常委。1933年,被派往冯玉祥、吉鸿昌等组建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出任少将参议。抗战初期,被派往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给彭德怀副总司令当军事参谋。1948年12月26日,出任鞍钢首任经理。

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 | 李大璋:第一任经理赴任 轻车简从

八十年代,李大璋同志在安徽。

初冬的寒风如一块抹布,转眼间把辽东腹地的秋色擦得一干二净。

鞍山台町住宅区里,在寒风中兀立的一幢幢灰色的高级别墅,依旧人去楼空;惟有被错落有致的别墅群包裹其中的迎宾馆,门前人来人往。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一度撤出的中共辽南一地委重返鞍山,转身变为鞍山市委,机关的办公地点就设在了迎宾馆。

这一天傍中午,驶来一辆美式吉普,在迎宾馆门前停下。一位身穿黄色军装的胖子从车里下来,径直朝大门走去,两个挎着短枪的警卫员紧随其后。一楼接待大厅里,他坐在一条冷板凳上,足足已有两个时辰,不时有出出进进的人瞥上一眼,却一直不见接待人员出现。或许是体谅工作人员都在忙乎,他显得不急不躁,而身边的警卫员已经等得不耐烦,在大厅里急得来回转悠。

正在这时,姗姗来迟的市委接待处接待股长翟彦卿终于出面了。

“你知道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谁?”警卫员劈头盖脸地扔过去一句话,翟彦卿不紧不慢地甩回来一句话:“你们不说,我怎么知道他是谁?”“那我就来告诉你,他是咱们的首长,也是你们的鞍钢经理李大璋。”“你……你说什么,李大璋?新……新来的李经理?”翟彦卿一时发晕,连与李大璋打一下招呼都忘了,跌跌撞撞地跑了出去。

不长时间,市委宣传部长兼秘书长赵君哲带着接待处长谷正荣等一帮人,急匆匆地赶来。“大璋同志,我是赵君哲,实在抱歉,都怪我安排不周,怠慢了你。”赵君哲这边作着解释,那边瞪起眼珠,冲着翟彦卿大发雷霆:“放你这个接待股长是干嘛吃的?”“部长,这……这……”翟彦卿挨了一顿批评,觉得委屈,心里在想:“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接待股长,上面还有处长、副处长,接待这么大的领导,出了这么大的差错,挨说的怎么说也不该轮到我头上啊?”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君哲同志,我来得匆忙,临时借了一台车就赶过来了,又没打招呼,不必责怪他们。”李大璋与在场的人一一握手后,从上衣兜里掏出中共中央东北局开出的介绍信,递给了赵君哲。

由东北工业部派来的干部,纷纷前来鞍钢报到。鞍钢也在加紧修缮台町里因战争损毁的房屋,以便尽快安置这些领导干部住下来。前来赴任的干部大都拉家带口,跟来的警卫员少则一两名,多则一个警卫班。有一位从野战部队调来的旅级干部,来前因不明战后鞍山的情况,以至带过来一个警卫排。一下子,台町里涌进来这么多人,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大灶食堂简直人满为灾,从早上一直到深夜,“流水席”从不断流,有时一下子聚来的男女老幼们等待就餐,在食堂门前拉起了长长的队伍。

干部携家属、带警卫陆续到来,台町里的人越来越多,秩序也越来越乱。李大璋和市委书记兼鞍钢监委杨春茂一商量,干脆将所有领导干部带来的警卫人员就地复员,愿留下来的安排工作;再将台町四周拉上铁刺线,派一个警卫连驻守,出入实行通行证检查。之后,又下令将公派给所有领导干部家庭的保姆全部辞退,重新安排就业。

李大璋于1909年出生在辽宁东沟县,祖籍山东。祖上一贫如洗“闯关东”,而当他出生时,李家在安东已成为富商,在当地设立的商号尽人皆知。1929年,他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后就读于复旦大学,曾任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上海市学联常委。

抗战初期,他被派往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给彭德怀副总司令当军事参谋。在总部参谋部里,他是少有的大学生,又是绘制地图的行家。彭老总对他尤为喜爱,很少叫他的名字,经常一口一个“胖子”地叫来叫去,但他也有惹怒彭老总的时候。一天,彭老总在司令部里,扯着嗓子喊道:“胖子,你给我过来!”“报告彭总,有何指示?”他急忙从隔壁房间过来,见彭老总正哈着腰看地图。“你怎么搞的,这两个地方弄哪里去了,怎么没给老子标出来?”彭老总头也不抬,手指着地图问道。李大璋凑了过来解释说:“彭总,这两个村子,敌人封锁得很严,我们一时无法接近,所以……所以我就……”“所以什么?如果打起仗来,你可要知道就因为这点差错,会牺牲我们多少战士的生命?”彭老总直起腰,锐利的目光直射到他的脸上,李大璋作出一个标准的立正姿势,一脸羞愧地应道:“是!彭总,我错了。”“错了?知道错了该怎么办?你这个胖子啊,去!尽快把它搞清楚。”彭老总的口气缓和了下来,李大璋又作出一个标准的敬礼回答:“是!我马上就办。”后来,他从彭老总身边离开,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工作,曾任军委军工局生产科长、军工局秘书长,后又调到抗大担任教员。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一次回国途中,专程来鞍钢视察,再一次见到李大璋。“胖子,多年不见,如今你的官可是做大喽,手下有几万人?”彭老总风趣地问,李大璋回答:“彭总,目前鞍钢已有职工54000多人,但是人手还是不够,鞍钢很快就要转入大规模建设,需要更多的人。”晚上,李大璋特意准备了一桌酒席,彭老总见桌子上摆了这么多菜肴,脸顿时沉了下来,严肃地说:“胖子,我瞧你真的是官做大了,还讲起了排场,都给我撤下去。”“彭总,这些都是我自己掏的腰包,我保证,绝对没有动用公家一分钱。您不相信,可以问一问他们。”作陪的市和鞍钢领导站在一旁不知所措,李大璋连连地解释道。彭老总的脸色转而变晴,问道:“你说的都是真的?”“彭总,您放心,我说的句句都是真话。”李大璋回答。“那好,既然是你胖子掏的腰包,我彭德怀不吃白不吃。”彭老总笑了,坐了下来招呼大家道:“来,都坐下,都坐下,胖子掏钱请客,大伙何乐不为?”

在鞍钢,李大璋与监委杨春茂配合默契,发动组织工人群众献交器材,开展竞赛,迅速恢复了生产。在鞍钢,他结识了从上海军管会调来的女干部孙汉芳,两个人一见钟情。告别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年过40的李大璋第一次品尝到了初恋的滋味,也收获了享受终生的爱情。

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 | 李大璋:第一任经理赴任 轻车简从

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视察鞍钢,李大璋(左五)陪同视察鞍钢。

1951年的春天,有一个身材瘦小的神秘人物,头戴压得很低的鸭舌帽,脸被大大的口罩遮挡,仅由李大璋和杨春茂陪同,走访了鞍钢不少基层厂矿和大白楼机关,一路上从不与任何人打招呼,只是边走边看。当年,那些经历过各种严峻环境考验的老干部们,始终还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突然发现厂子里“溜”进来这么一个人,虽然由市委书记和经理陪在一旁,但还是引起了他们的警觉和猜疑,也很快就有人向上面报告,甚至怀疑李大璋有勾结敌特的嫌疑。

有人怀疑李大璋的敌特嫌疑,也是事出有别因。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与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在张家口地区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受中共地下党组织委派,李大璋打入到同盟军内部,并被委任为少将参议。当时,全面抗战尚未爆发,蒋介石以妨害统一政令、破坏国策为名,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逼近察哈尔,迫使同盟军被遣散收编,李大璋也只得离开,悄然躲入天津。这段秘密的地下工作经历,很少有人知晓,但也有人略知点滴,尤其是到后来被康生得知,更是给他的政治生涯蒙上了一层难以撩开的阴影。

检举李大璋的敌特嫌疑,为时任东北局书记高岗获知,他立即下令追查,并将调查结果直接秘报到了毛泽东那里。毛泽东接到报告后,只批了一句“小题大做”,直接转交给了周恩来总理处理。

其实,周恩来明知那位神秘人物的来龙去脉,但既然是毛泽东批转下来的,也不得不安排“一查到底”。但在审查的过程中,不曾想又牵涉到了另一件事。就在这个神秘人物离开鞍钢不久,曾在张学良手下任过天津警察局长的黄子和(爱国将领),也凑巧来鞍山拜访李大璋,还特意捎来了一点礼物。撤出同盟军,李大璋躲避在天津期间,曾经将自己珍藏的一些书籍等物品寄放到黄子和家里,离开天津前又叮嘱,如果不方便保管时,可自行处理掉。后来,日本人胁迫黄子和为日伪当局效力,黄不愿当汉奸,连同李大璋寄存的东西一起,卖掉了全部家产,躲避到四川。黄这次拿着礼物前来拜见,也是为了表达歉意,见李大璋一再推让,直言相告:“我只是略表心意,与你当年存放在我那里的东西相比,我的这点心意算不了什么。”

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 | 李大璋:第一任经理赴任 轻车简从

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视察鞍钢,李大璋(左三)陪同视察鞍钢。

在审查中,这段来往与这点礼物,也就成为了李大璋涉嫌“敌特”与收受贿赂的一条证据。周恩来得知出现的意外后,下令让公安部副部长陈龙将李大璋保护了起来,暂调到东北公安干校当教员、秘书长。“高饶事件”后,组织上将他调离公安干校,先后任辽宁省建委代主任、计委副主任,东北局计委秘书长等职。

原来,当初来到鞍钢的那个神秘人物,是由毛泽东亲自派下去的,每到一地都指定了专人接待,所调查的问题与不久后发生的“高饶事件”相关。毛泽东派来的这个神秘人物,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时任中央财经委副主任李富春。

鞍钢“五百罗汉”的故事 | 李大璋:第一任经理赴任 轻车简从

1989年7月,鞍钢开工40周年之际,李大璋夫妇(左二、左一)与杨春茂夫妇及杨克冰(中)在大白楼门前合影。

但是,由于康生等从中作梗,本是无愧于党的李大璋,始终洗却不掉人生中的诸多历史疑点,“文革”中曾被赶到赤峰乡下插队落户。“文革”结束后,他一度被派到抚顺新抚钢厂任党委书记,后中共中央组织部为他彻底平反,参加革命的时间从1935年算起。古稀之年,出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的李大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党和人民奉献出了最后一分光与热。

钟翔飞 撰文 智春山 杨伟平 史料提供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