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刚事件(发持枪照惨遭开除)
【据教育部今天发布的数据表明: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2万人,单位公派3.56万人,自费留学59.63万人。2018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53万人,单位公派2.65万人,自费留学46.76万人。但这个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中,有关心理问题频频发生,因此,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李同归老师负责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国人员心理健康支持项目组”一直致力于留学心理方面的工作,这篇文章是在李同归老师两年前发表在其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希望能够引起广大留学生家长,学生们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视!】
发张持枪照,惨遭开除,并被遣返回国?这是真事儿
2016年2月1日,一位来自杭州,就读于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中国留学生倪瀚祥在社交网站instgram上状态:“这学期我这么认真学习,如果学校还是让我挂了就让教授们体会下当年卢刚的恐惧”,并配上了一张持枪照。
第二天校方发现了那条状态后,立即赶到倪的住所,去对他进行质询。第三天,移民局官员证实,倪的签证是于2月2日终止,因为他被UI开除了。当时,他没有被立即驱逐出境,却坐上了开往上海的航班,于2月4日回到了中国。
当事人倪瀚祥的自述
“我本着我是良民的心态,想想我这种什么都不做的良民应该没啥事,该吃吃该睡睡。……然后他们跟我说,因为我在ins上威胁说要杀教授,所以他们觉得我是个危险人物,我违反了校规,他们决定开除我。然后我所有的枪证就被吊销了。”
“我当时整个人就蒙逼了,然后一个移民局的人说,你今天必须返回中国。我现在在芝加哥奥黑尔机场,边上有两个警察看着我,要到我上飞机为止……”
“我在ins上po的是一张图书馆的照片。那天我复习到11点多,然后我发了:“这学期我这么认真学习,如果学校还是让我挂了我就让教授们体会下当年卢刚的恐惧”。
”其实我连当年发生了什么都不太清楚……关键是,我发的是中文,就是不想有啥误会。而正常人都应该知道我只是想装逼说我认真学习吧……”
校方:“对不住了,我们得自保安全”
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爱荷华大学(UI)发言人Jeneane Beck通过电子邮件向各方表示:学校的评估威胁小组,刚刚调查了“一条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尽管团队确定没有迫在眉睫的危险,Beck写道,团队仍需“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确保校园社区是安全的”。尽管Beck没有给关于威胁事件的的其他附加信息,但大家都心照不宣——说得就是这位中国留学生发ins后被开除的事儿。
Beck称校园安全为“大学的首要任务”。“威胁评估项目致力于早期识别、评估和管理威胁到校园安全的事件。必要时,鹰警报系统将被启动,用来通知整个校园:这里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她在电子邮件中说道。在这次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后,确定没有迫在眉睫的危险,因此并没有启动校园警报系统。
尘封的往事-万圣悲歌:卢刚制造的惨案
卢刚,一个25年了仍然让爱荷华大学和美国社会心有余悸的名字。这个敏感词的背后尘封了一段25年前震惊全美的惨案。
1991年11月1日,这个震惊全美的事件是这样发生的:
下午三点半左右,爱荷华大学凡艾伦物理系大楼(Van Allen Hall)三楼的309室正在进行专题研究讨论会。在一片扬声争议与喁喁低语交织成的天文物理讨论会上,卢刚出现了。这个28岁的青年博士、北大物理系高材生穿着大茄克,带着一个提包,悄悄地推开门,像一块陨石般地急促而又无声地降落在309会议室,他装出世界上最无害的样子在角落里翘了翘脚。窗外,他能看到爱荷华城的一部分。他在这里生活了6年,从1985年出国直至现在,在这间房间里通过博士论文。整整6年,他没有离开过爱荷华大学,现在他就要和它告别了。他望着窗外,天上刚刚起风,毫无趣味。一种恶心的、报复的快感笼罩着他。
他把手再次伸进口袋,那里有一把0.38cm口径左轮小手枪,全部荷满了子弹。“只要够用就行。”他想。5月份他向爱荷华地方长官办公室申请到了枪支许可,6月份他跑到爱荷华市一家叫Fin & Feathers的渔猎商店花了200美元买下这支巴西制金牛星手枪。他仔细挑选过,这是一把仿制美国警方用的史密斯-威森牌的左轮手枪。从那时起他就想干这件事。“我早就有这个意思了,但我一直忍耐到我拿到博士学位。”他在给他二姐的最后遗书中写着:“你自己不要过于悲伤,至少我找到几个贴背的人给我陪葬。”光溜溜的手枪柄仍然有些冰凉,他脸上现出毫无表情的样子看着一切,看着所有的人。哪怕最靠近他的人,也不易察觉到他眼里闪过的一瞥阴冷凶狞的光芒。
静静地旁听了约五分钟,他突然拔出手枪开枪射击!他首先开枪击中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47岁的戈尔咨教授,戈尔咨教授应声倒下,他又在教授脑后补了一枪;继而他又朝史密斯教授身上射击了两枪。在场人士一时还未反应过来,以为他拿玩具枪恶作剧,直到看到两位应声倒地的教授的脑门和身上流出大摊鲜血才知他真在杀人!一位中国同学李新不堪刺激当场昏倒,另一位中国同学吓得夺门而逃,跑到一处有电话的地方报警求救。这时卢刚已经冷静地将枪口瞄准他嫉恨已久的“竞争对手”原中国科技大学高材生山林华博士。他一连朝小山的脑门和胸膛连放几枪,山林华连哼都来不及哼一下就当场被枪杀。卢刚在第一现场枪杀了这三个人之后,又噔噔地从三楼跑到二楼,打开系主任的办公室,一枪射杀了44岁的系主任尼柯森。他确认系主任已经死了后,又跑回三楼第一现场以确定戈尔咨、史密斯、山林华三人是否已经都死了。
教室中有几名惊吓得目瞪口呆的证人,其中之一是研究科学家鲍汉生,他和另两名同学正围着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他还没有死,生命从他的眼里突然逃遁,刚才还那么灵活、大声地激烈雄辩的学者脸上一下子被死亡来临罩上一层灰白。卢刚没有打中他的心脏,他鲜血涌注,在书桌下面挣扎着。三个人正准备把他抬起来送去抢救,这时卢刚在309室门口挥舞手枪叫他们出去。鲍汉生轻轻喊了一声:“Stop it!”(住手!)卢刚不予理睬,然后走到躺在地上的史密斯教授面前,对准他惊恐万状、带着哀求的眼睛又补发了致命的一枪。他马上就死了。这时卢刚跑下物理系大楼,持枪飞快地跑到邻近的生物系大楼,从一楼走到四楼,似乎在寻找一名女性目标(目击者见他进入女厕所寻人),在这过程中他遇到生物系的几位师生,并没有开枪滥杀。在生物系大楼他没有找到他的“射击目标”之后,他又冲到大学行政大楼,推开副校长安妮克黎利(Anne Cleary)女土的办公室,朝她胸前和太阳穴连射两枪,副校长的女秘书惊恐、本能地拿起电话要报警,他又向女秘书颈脖上射了一枪然后举枪自杀。
整个凶杀过程只有十分钟。六人死亡,女秘书重伤。
卢刚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卢刚绝对聪明。
他是北大物理系的高材生,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从小极为聪明,学习上一帆风顺。
在北大物理系毕业后他参加了李政道主持的严格考试,在数百名佼佼者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顺利考取由中国政府出资的公派生来到美国留学。
以学业成绩相比,卢刚和山林华的水平不相上下。卢刚参加博土资格考试时与山林华同时并列第一,各门科目全都是“A”,他所获得的高分打破物理系历届记录。要给卢刚和山林华分高下的话,乃是后者的博士论文更受学术界的首肯与赞扬,并因此被系方推荐获得DCS学术荣誉奖,而前者却落空。
卢刚和山林华都是爱荷华大学天文物理系1991年新出炉的博士。山林华比卢刚小一岁,比卢刚晚两年来到爱荷华大学,拿到学位的时间却比卢刚早上半年。毕业后,成绩优异、研究成果丰硕的山林华被系里留下来继续做博士后研究,并按照Research Investigator(调研员)的职位领取薪水。而卢刚则没有那么幸运,当他今年5月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找工作的事始终没有着落。全美各大学的研究经费都受到削减,根本没有什么机会,几位教授为他推荐也无任何结果。他认为是教授们冷淡的原因。卢刚曾对人表示,尽管是“公派”,他也不愿返回大陆工作。卢刚的研究工作一直不太顺利,他的博士论文口试没能当场通过,相反山林华不仅提前毕业获得博士学位,而且他的博士论文还得论文奖,并有一份安定的工作。这些都是卢刚最不能忍受的,亦为他最气愤而对山林华下毒手的原因之一。
卢刚是一个受过中美两国高等教育,有理智,具有分析和思辨能力的人。卢刚也并无精神失常或任何变态表现。他感情从不错乱,爱憎分明,也无酗酒、吸毒的习惯。因而他的行动决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冷静地思考,多次权衡的结果,是按照他所奉行的人生信念行事的结果。
据曾经与卢刚同住一室的爱荷华大学教育系博土生赤旭明回忆说:卢刚这种冷血杀人行为,不仅是由于妒恨,而且是因为他天性中潜伏着一种可怕的“杀机”, “性格决定命运”。在同学们眼中,卢刚是一个刚愎自负、目中无人、时而埋头研究、时而放浪形骸的人。他十分孤独,没有什么人愿意和他来往。卢刚出国前个性很强,孤僻,不合群。
赤旭明说他在1987年夏天与卢刚、山林华合租一个一房一厅,他与小山住卧房,卢刚住客厅。卢刚从不打扫屋子卫生,喝牛奶从不用杯子,打开盖对着嘴咕噜咕噜喝完就随手扔在地上。赤旭明比他大十岁,以长辈的口气告诫他,结果卢刚“目露凶光”,表现得非常凶恶。他形容卢刚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视甚高,经常以“物理尖子”自居。说话喜欢揭别人短处,以嘲弄别人为快乐,时常“出口伤人”。卢刚在很多留学生口中,是一个攻击性很强,让人下不了台,又十分自私的人。久而久之,几乎没有人愿意再和他来往。
“卢刚是一个自恋型的人物,”一位熟悉他的教授说,“自恋性格的人会怨恨他们认为伤害他们感情的人。他们看人,并不是看人的本身并不看人的本质,而是根据自己的解释看这些人怎么伤害他。”这位教授说,“拿着一支枪连续射杀六人,他只把这个视为消灭对他的伤害,而不是杀害其他活生生的同类。”
中国留学生社交媒体上发布持枪照惨遭开除被遣返的启示
出国留学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家长们以为送出去了,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国内的学校认为已经送出去了,自然不会有问题了,而在留学的地区,因为种种原因,这些留外学生又不愿主动寻求帮助,造成了留外学生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容易引起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这是造成留外学生处于“三不管”境地的主要背景。
1、我国留学人员逐年上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留外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输出国之一,根据教育部以及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从1978年—2010年,出国留学人数约达190.54万人,出国留学人数平均增长25.8%,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313倍。共有63.22万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而2017年出国留学人员首次突破60万大关,而2018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将首次突破66万大关。
2、留外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
其实,留外学生出现问题早就有报道。早在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在校园中射杀数人的“卢刚事件”。当时曾震惊中美两国,也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国教育弊端的讨论。但在国内的媒介没有从卢刚的心理分析入手,而是反思国内教育的畸形,倒是受害者时任爱荷华大学安.柯莱瑞的3位兄弟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以她的名义捐出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安.柯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基金,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建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出国热越来越盛行,留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2011年4月1日晚,从日本返沪的留学生汪某到机场不久,与前去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随即取出水果刀,对着母亲顾某连刺9刀,导致顾某当场倒地昏迷。此前一天,赴瑞典留学的小军(化名)疑因感情问题连捅同班女同学陈某十几刀,致其不治身亡。而更为恐怖的是,2012年5月24日或25日在加拿大,33岁的蒙特利尔康科迪亚大学中国留学生林俊在当地遇害,嫌疑人卢卡·罗科·马尼奥塔将其杀害后分尸,随后逃往法国。6月4日,嫌犯在德国柏林落网。这起中国留学生林俊在加遇害的悲剧震惊了整个加拿大,这是个非常恐怖的事件,尽管仅仅是一个个案,并不具有典型性,但背后反映出的留学生心理问题却是值得人们关注的。2017年章莹颖案,到目前仍然没有开庭;........而最新的一例,是在加拿大多伦多地区华人聚居万锦市(Markham)发生的一名中国男性留学生在当地时间2019年3月23日傍晚遭到绑架案件,万幸的是,目前的新闻显示哲明中国留学生已经安全逃脱,详细情况尚未公布....
出国留学让人羡慕,可事实却是在国外生活并不比在国内容易,语言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等原因使有些留学生不能适应,而家人又不在身边,有些事无法释怀,心理长期压抑才会有种种过激行为。
3、有关出国留学生的学术研究现状
在已经检索到的学术论文中,有关中国出国留学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仅有的几篇中文文献是在“出国留学预备班”里进行的调查:周晓燕等(2012)在江苏的调查表明,出国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学习焦虑显著较低;研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特殊的学校教育、日趋成熟的自身因素及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都会促进出国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陆勤等人(2012)在广州的调查表明,出国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对照组,但出国留学生心理异常率为14.4%,认为个别心理问题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在英文文献检索中,Tang等人(2012)报告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们比对照组表现出较少的开放性,不愿意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Han等人(2013)对耶鲁大学的130名中国留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45%的学生报告有抑郁,29%的学生报告有焦虑,这些主要来自于与导师的关系恶劣,不良的生活习惯。而27%的学生根本不关心心理健康和校园咨询服务方面的问题;Pan等人(2007)对400名在香港学习的中国学生和227名在澳大利亚学习的中国学生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澳学生的中国学生有更大的文化适应压力,且其负性情绪也明显地高于在港学习的学生;Wei等人(2007)对189名中国留学生的调查表明文化适应的压力与他们的不当适应行为(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密切相关,并且都对留学生的抑郁有很大的预测作用;同时Wei等人(2012)也对188名中国留学生的文化相关的应对策略以及心理压力的关系做过分析,发现当文化适应压力较大时,如果对文化认同较低,采用容忍和克制的策略反而会导致较多的心理问题。而zhou等人(2007)对109名英国学生和86名留英的中国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职业选择困难上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学生明显低于英国学生,导致他们容易在这些方面产生相当大的压力,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这些为数不多的文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留外中国学生的文化适应和心理调适能力欠缺,急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支持,从而帮助他们及时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健康地成长。
4、来自实际的需求
目前,我们已经在一些留学中介机构进行过一些调研工作,他们非常赞同这个项目,并有很高的热情愿意参与到出国留学人员的心理健康支持工作中来。此外,一些私立学校,一些办有国际班的公立学校都对我们这个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人大附中,他们已经付诸于行动了,在美国开设了分部,专门配备心理咨询师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构建出国留学人员心理健康支持系统
如果有效地组织协助留学生及其家庭成员解决求学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就可以预防心理疾病与极端行为的发生,使得他们在有效的时间之内顺利掌握知识完成学业。回国报效祖国。
因此,我们试图搭建了一个整合平台,依托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专家资源,整合社会支持系统,建立“政府+学府+家庭+海内外社会力量”的联合模式,依托“互联网+心理”的模式,成立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心理保健工作委员会;采用心理学的理念,在国内外设立留学生心理支持与服务机制,将培养社会主义健全人格与人才强国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出国留学生人才培养新途径。
同时,从2013年5月13日起,受教育部国际司及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的邀请,我们积极参与了教育部国际司组织的出国留学人员行前说明会。在每场说明会中,我们都向即将踏上异国他乡的出国留学人员进行了心理健康方面的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截止2015年底,我们已经连续3年配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进行了约100场大型公益讲座,每年讲座的直接受众高达10000人次。
作为该项目秘书长,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李同归老师一直在协调安排,并调动了约30位国内顶级的心理专家参与每年的各场讲座,并且身体力行,每年也会亲赴一些高校进行现场讲座。并且连续两年配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参加在农展馆举行的“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北京站)”的平安留学伴你行活动,得到教育部领导的重视、并受到学生祭家长们的欢迎。
“彩蛋时间”:李同归老师团队研发的“留学适应力测试”系统
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9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