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王朔事件(1997年王朔被封杀打压)
说起王朔,很多年轻的读者都不熟悉,因为他的代表作品大都发表于千禧年之前。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朔可以说是文坛最有人气的作家,在通俗文学方面独领风骚。
只可惜因为被打压,王朔只能远走美国,在大洋彼岸生活。
文坛红人——王朔
在莫言、余华、路遥、贾平凹这些名家还没有大红大紫的时候,王朔就已经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1986年,王朔发表了作品《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引起了阅读潮。
1988年,当年王朔有4部小说被搬上荧幕,这一记录至今无人能及。
1992年,王朔出版个人文集,第一版就是8万册。在那个只有作古大家才能出文集的时代,王朔开了"活人出文集"的先河。
国外的《泰晤士报》《纽约时报》都对他争相报道,《商业周刊》还称其为"以最现实的姿态叙写中国现代社会问题的杰出作家"。
巅峰时期,王朔曾经拉着马未都、刘震云、史铁生、莫言、刘恒、海岩等人成立了"海马影视创作中心",这里面的几个人不用我介绍大家也都认识。
遭遇打压封杀,无奈远走美国
进入90年代后,王朔先后参与了《编辑部的故事》《渴望》的编剧工作,并给电视剧《我爱我家》起了名字。
就在他准备在影视圈大干一场的时候,却遭到了来自电影局的封杀打压。
北影厂长韩三平还亲自拉着王朔、冯小刚谈话,说他们的剧本"不太行"。
至于是不是真的"不太行",现在我们无从得知,只不过领导发话了,只能不了了之了。
此后王朔多部电影不能过审,王朔面对打压封杀,无奈只能远走美国。
出版英文书籍,拒绝斯坦福邀请
到了美国,王朔也没闲着,在美国出了一本了英文书。这也是他去美国的主要原因。
闲暇之余,王朔还给《花花公子》杂志投稿,他从以前的小说里摘出几个段落,编成一个小文章,发给了《花花公子》杂志,希望这篇文章能帮自己在美国出版的书造势。
但是《花花公子》却以王朔文章"过于开放"为由拒绝了他。
当时斯坦福大学还向王朔发出了邀请,请他去讲学,但是王朔觉着自己水平实在有限,就给拒绝了。
在王朔的文章中,对这段日子有着这样的描写:
当时我手头还握有一个斯坦福大学的邀请,我结果没好意思去大学,我觉得我也不配,因此我就到纽约把书出了,出的是英文版。至于斯坦福,我就没去。
不到一年后,王朔就回国了,此时他已经拿到了美国的绿卡,他想要是回国还被打压,那就留美国得了,结果回国后打压他的风头也正好过去了。
虽然没人再针对他,但是他却少有作品面世了。
现在想要看看王朔的文章,除了去他的博客,就只能翻一翻他以前的作品,回味曾经那个"流里流气"的"流氓"作者。
如果你没有读过王朔的小说,那么是一种损失,因为你错过了一个个有趣、生动的故事;错过了在那些意想不到的故事中思考人生的机会。
王朔的文字,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叛逆性,但是不让人反感,因为他说出了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指出了我们平时思维中的盲点。
这样的文字读起来十分爽快,而且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所以王朔的文字很受大众欢迎。
如果你没有读过王朔的作品,那么我要把这套《王朔作品集》推荐给你,里面收录了王朔最经典的6部作品:《动物凶猛》《我是你爸爸》《致女儿书》《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看上去很美》《知道分子》。
这套书每本原价36元,现在全套6本仅需168元,相当于省下了48元。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商品卡购买!
王朔文集 王朔经典小说精装版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致女儿书等 ¥36 购买声明:本文由"麦兜"发布,不代表"知识分享"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029ipr.com/read/9917.html